大手一揮,將士們呐喊著:“殺光韃子!為真定父老鄉親報仇!”好象海潮一樣向色目軍隊湧去,玄甲騎兵、解晉的騎兵和歐軍行的騎兵,這三支南宋最為精銳的騎兵部隊跟在火槍兵後麵衝了過去。
李雋在這個方向上投入的騎兵集中了南宋最為精銳的三支騎兵,一共是十三萬,如此大規模地運用騎兵,是南宋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次,其規模超過了漢武大帝進行的漠北決戰,堪稱大手筆。當時,漢武帝投入的是十萬騎兵,五十萬步兵,十四萬匹官馬,加上私馬一共是三十萬匹馬匹。
運用騎兵作戰是蒙古人的傳統強項,旭烈兀一點不也驚慌,一聲令下,近十萬色目騎兵迎了上去。按照旭烈兀的設想,他的軍隊是能征善戰的精銳之師,和南宋的騎兵對上了,必然是一場血戰。要是他能在這場血戰中占了上風的話,他突圍的可能就有八九成了。
他的想法沒錯,要是李雋投入如此之多的騎兵而輸掉的話,可以肯定一點,就沒有足夠的實力來阻止旭烈兀突圍。事實往往是無情的,旭烈兀的想法太單方麵了,他隻是立足於他那個時代來設想,他根本就不知道李雋來自現代社會,這次投入了一支不為他所知的火槍兵。
兩軍一對上,隻聽宋軍陣裏傳出密集的砰砰之聲,旭烈兀的騎兵好象堆好的稻草給人推倒似的,成片成片地倒在地上,人喊、馬嘶、慘叫、悲鳴響成一片。
如此劇變,旭烈兀就是想破腦袋也是想不清楚,他做夢也想不到他倚為長城的騎兵竟然落得如此下場,饒是他曆來鎮定自若,具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可貴品質,也是忍不住驚奇不已,張大了嘴巴,吃驚地看著這一幕,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火槍兵,玄甲騎兵,解晉和歐軍行的騎兵,陣勢好象一個三角形,而三角形的頂點就是火槍兵。火槍兵的任務隻有一個,就是撕開一道口子,也就是把鐵板一塊的色目軍團割裂,其餘的事情他們不用做,自有三支騎兵去做。
火槍兵指揮官代遠軍謹記李雋交給他的任務,指揮火槍兵向縱深突擊。在他們密集的火力打擊之下,色目騎兵根本就不堪一擊,如入無人之境,迅速向前推進。解晉他們很好地予配合,指揮軍隊緊緊跟進,把口子撕得更大。
這就好比一個楔子,無情地楔入了色目軍團,這道口子越來越大,越來越深,不多一會兒就把旭烈兀投入的騎兵給擊了個對穿。
按照宋軍慣用的戰術,在進攻之前先進行炮火準備,再投入軍隊進攻。等炮火達到預期效果,要費去很多時間,而現在的效果並不比炮火準備差,時間也用得少,廖勝功,杜大用他們對他火槍的威力雖有所了解,卻沒有想到竟是如此之大,很是吃驚地道:“火槍真是個好東西!威力如此之大!可比火炮方便得多了!要是朝廷的軍隊全部裝備火槍的話,這仗根本就不用打了!”
他們的感歎之詞立即得到清風子的讚同,道:“是啊,這是貧道這輩子見過威力最大、最為方便的利器了。火炮的威力雖然比火槍大,但是太過笨重,運輸太難,唯有這火槍可殺人可射馬,還很方便。不要說全軍裝備這樣的利器,就是十萬人,再少點五萬人,那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看你們這副感歎樣,要是知道現代社會還有自動步槍、衝鋒槍、機關槍、高射機槍這些武器,哪一種的威力都比我們使用的火槍大得多,和現代社會的槍支比起來,我們的火槍隻能算粗製濫造了。我們的火槍要是遇到現代社會的重裝備,根本就派不上用場。你們要是知道這些,會不會把下巴掉下來?”李雋聽了他們的話,在心裏覺得很好笑,強忍著笑,道:“這都是黃永善的功勞,他實現了連發,要不然火槍還不能投入實戰,頂多象火銃一樣,用來防身救命而已。”
火槍能夠投入使用,固然有黃永善的功勞,但李雋才是始作俑者,當此成功在望之際,李雋一點也不居功,而是說成是黃永善的功勞,這胸懷非常博大,清風子歎道:“皇上虛懷若穀,貧道佩服!”
李雋笑道:“道長什麼時候學得這麼世故?老說好聽的。傳令下去,其他的軍隊馬上投入戰鬥,把旭烈兀的騎兵吃掉!”
命令一下達,黃漢的步兵,趙良淳的軍隊,張世傑的軍隊,從四麵八方湧過去,開始對旭烈兀的騎兵實施穿插包抄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