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氣候變暖,危害無窮
相信看過美國大片《後天》的人,對電影中那些逼真的災難鏡頭一定會印象深刻。溫室效應使地球的氣候狀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給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帶來了空前的災難。全球一日之內出現急劇降溫的極端天氣,冰層和白雪覆蓋了整個地球表麵,冰河時代驟然而至……這是一幅多麼讓人震驚和恐懼的畫麵啊!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些隻是電影裏才會存在的視覺特效,我們生活在一個溫暖祥和的地球上,陽光、清風、白雲,一切都是這麼美好與寧靜,《後天》隻不過是好萊塢大師們用特技製作的噱頭。但是,一係列的科學數據已經表明,如果人類再不重視溫室氣體排放問題而任其發展下去,那麼《後天》中的場景就不再隻是好萊塢電影中的視覺特效,而是一場真真正正的、所有人無可逃避的災難。
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由於大氣中存在二氧化碳等吸熱性氣體,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麵,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其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作為一種自然現象存在已久,人類對其認識的曆史卻並不算長。在1820年以前,幾乎沒有人對地球如何獲取熱量這一基礎問題表示過關心。法國數學家傅立葉是世界上首位係統研究地球如何保溫的科學家。經過觀測和思考,他於1824年發表了論文《地球及其表層空間溫度概述》。雖然在當時這篇論文沒有得到很大的關注,甚至一直到19世紀末才有人提及他所探討的問題,但是,這卻是人類對全球氣候變暖這一問題進行的第一次理性的認識。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人類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古代人類使用火來維持生存和生活,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火在溫暖了自己的身體以後,還可以帶來溫暖的氣候。而工業革命的爆發,使人類有了更舒適的生活,使得人類改變自然的步伐大大加快,但接踵而來的卻是溫室效應、全球變暖。
自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也導致了全球氣候變暖等一係列嚴重問題的產生。尤其是隨著新技術革命出現後,在人類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的同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迅速增加,溫室效應更加明顯。科學家認為,近年來世界各國頻繁發生的雪災、風災、水災,究其原因,都是氣候變暖的惡果。全球性的氣候變暖已經是我們不得不麵對的一個嚴峻的挑戰。
根據目前的數據顯示,從工業革命爆發至今,全球平均氣溫正在逐年升高。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的數據顯示,全球100年來平均地表溫度升高了0.74℃。
抽象的數據或許無法讓人理解全球氣候變暖的嚴重後果,但殘酷的現實是:全球氣溫升高1℃,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珊瑚將會全部死亡;全球氣溫升高2℃,意味著格陵蘭島的冰蓋將徹底融化,海平麵上升7米;全球氣溫升高6℃,地球將變成炙熱的煉獄時,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的生物均將滅絕。氣候變暖的趨勢如果持續下去,全球海平麵上升的速度也將會越來越快,由此推斷在若幹年後全球將成為一片汪洋大海……
據專家預測,如果全球氣候持續變暖將導致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麵上升等後果,這既危害著現有自然生態係統的平衡,更威脅著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
數據顯示,由於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降水量變化,使得西非的薩赫勒地區從1965年以後幹旱化嚴重;我國華北地區從1965年起降水也連年減少,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目前華北地區的降水已減少了三分之一,其水資源總量減少了二分之一;我國每年幹旱受災麵積約4億畝,即使在沒有異常氣象災害的情況下,正常年份全國灌區每年缺水也達到300億立方米,城市缺水則有60億立方米。由於氣候變化導致旱澇、低溫等氣候災害的加劇,已經造成全世界每年約數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麵上升,可能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最嚴重後果。據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的結果,在從1870-2004年的135年中,全球海平麵的高度上升了19.5厘米,每年的平均上升幅度為1.44毫米。其中,在最近50年中上升速度尤為迅速。
如果海平麵的上升速度仍保持目前的水平,據科學家們預測,在21世紀中葉海平麵的高度還將再增加28~3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