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狼性○之:精神2(2)(2 / 2)

那是一個精美華麗的箭囊,是用厚厚的牛皮打製的,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想象著箭杆、箭頭的模樣,耳旁仿佛有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佩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止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欲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看到底是怎樣的一隻箭。驟然間他驚呆了--一隻斷箭,箭囊裏裝著一隻折斷的箭。

原來我是一直挎著一隻斷箭打仗,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誌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在亂軍之中。

不相信自己的意誌,永遠也做不成將軍。把勝敗寄托在一隻寶箭上,是多麼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麼危險!寄托,即是對意誌的一種消磨。

插圖(4):梁灝學習

宋朝的梁灝勤奮、努力好學,從小就立誌長大考取狀元。從此之後,他便博覽群書,不斷的積累和豐富自己的知識,一直到四十歲,他非常有信心地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不料卻名落孫山。梁灝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很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中狀元。從此他便更加勤奮地學習,每次的科舉考試他從不放棄,但遺憾的是都沒有考中。曆經幾個朝代,滿頭銀絲的梁灝仍堅持不懈,一如既往的參加考試。蒼天不負有心人,在宋朝的科舉考試中,已經八十二歲的梁灝終於考取了頭名狀元。他勤奮進取,堅忍不拔的精神為後人傳頌和敬仰。

生活中的苦澀,曾使人們失望而流淚;漫漫歲月的辛苦掙紮,曾催人衰老,但由於忍耐,由於奮鬥,也由於不斷的向上仰望,我們的生命也因堅韌而超越在所有的憂患與磨難之上。

當有一天,我們一生的劇目最終是要落下帷幕的,我們想要表達的,終究不是那些功名,而是內心的感受和那些曾經深深觸動我們的細節。我們經曆的種種外在的打擊也好,磨練也好,機遇也好,最終都將化為我們內心不斷磨練的意誌。不斷地去抵達,不斷地穿越我們的抵達,直到有一天,它和我們本身合二為一,成為一顆種子--一顆堅韌的種子,那頑強堅韌的種子,不會因為自己的瘦弱、渺小而退縮,它隻是拚命地鑽、拚命地挺,要在困境中求生。最終,就這樣長成了一棵挺拔的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