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的石頭會說話?!
北京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的地方。在圜丘正北的皇穹宇有著奇特的回音現象,還有傳聞說,假如人站在皇穹宇殿前的第十八塊石頭上說話,便能聽到各種奇怪的對話聲,這些聲音有時如泣如訴,有時鏗鏘有力,有時委婉如訴衷腸,有時堅決似發號令。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據說天壇當初在修建時,經常發生一些離奇古怪的事,比如剛剛打好的地基,第二天就被人破壞了;上午才雕刻好的石欄杆,下午就有很多劃痕出現。大家對此事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這是上天在警告世人,這個地方不適合建造天壇。為了穩住人心,朱棣就命令心腹大臣們趕快想出好主意來。
這些大臣聚在一起,商議半天也沒個好主意。就在大家煩愁的時候,忽然聽得屋外傳來一陣木魚聲,推窗一看,原來是個雲水僧路過。其中的一個大臣見那僧人相貌不凡,便請他要給出出主意。這個僧人哈哈一笑,就說:“這些古怪事本來是此處的鬼魅在作祟,你們若能依照我的吩咐去做,從此之後,自可高枕無憂。”
根據這位神僧的指點,天壇的丘壇建造成三層圓形,所用石料的數目都與“九”有關。比如,上層的直徑是九丈,中層便是十五丈,下層就成了二十一丈,三層直徑之和為四十五丈,正好是“九”的倍數,九乃陽數之極,而且還含有“九五之尊”的意味,這也是皇族權威的體現。上壇圓心為一塊圓形大理石,神僧說那叫天心石,也叫“億兆景從石”。人站在那上麵說話,可感到強烈的共鳴,億兆景從便是“一呼百應”的意思,象征著皇權一統天下,天下萬民追隨天子。
天壇建造接近尾聲時,人們便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站在圜丘壇最上層的中央圓石上,能夠起到擴音的作用。這怎麼說呢?比如人們壓低聲音說話,但產生的效果卻十分洪亮高亢,猶如雷鳴。這與那神僧當時所說的情況完全一樣。假如皇帝站在這個位置舉行祭天典禮,那聲音之洪亮、音韻之高亢,簡直如同神諭一般。永樂帝對天壇的設計十分滿意,不過,即便明朝的皇帝們在這裏祭天時的聲音再怎麼鏗鏘有力,也沒能保住大明江山的安穩。
在清乾隆十七年(1752),朝廷對天壇進行了重修,在重修之後,殿頂便改作黃銅貼真金葉九層,而門樓、殿瓦、牆頂以及圍牆的牆身和宮門左右的垛牆則全部換成了藍色琉璃磚。這種設計是為了表示天象,而這種圓形圍牆也被人們叫做“扇麵牆”,遠遠望去,仿佛是一個閃爍著藍光的琉璃筒。
眾所周知,這座圍牆還可以用來玩傳聲遊戲,因此又被人們稱作“傳聲牆”(也叫回音壁)。當兩個人分別在東西配殿後麵貼牆而立時,兩人麵向北麵,一人貼著牆說話,另一人把耳朵貼在牆上仔細去聽,無論那邊說話人的聲音多麼小,對方都可以聽得很真切,甚至還可以自行調節音量。無疑地,這又是天壇的一大奇景。不過,在做試驗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即聽話者假如把耳朵朝向南麵,那就隻能聽到比較細微的聲音了,假如說話人把嘴朝向南麵,那麼聽話者就完全聽不到聲音了。
其實這種奇怪的現象是因為合理而巧妙地運用了傳聲學原理,而不是什麼真龍天子顯示的“聖跡”,或者皇天給人們的警示。古人把這些傳聲學現象歸結為“皇天的警示”,無非是為了凸顯皇帝的神聖感,從而讓臣民更好地服從於他。
玉帶橋因何而得名?
在頤和園昆明湖的長堤上,橫跨著一座造型精美的石橋,這石橋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玉帶橋”。玉帶橋在周圍優美景色的襯托下,越發顯得富麗優雅,宛如仙子的衣帶,飄落在人間。
若說起這玉帶橋名字的來曆,還真和仙女有關呢!
話說乾隆在某年仲春時候,叫上和珅、紀曉嵐等人一同夜遊昆明湖,說要欣賞湖光月色,順便放鬆一下,因為這段時間繁忙的朝政壓得他幾乎無法透氣。
這三人在一座華麗的遊船上擺開了宴飲,乾隆被陣陣夜風吹得十分愜意,和珅便說:“今天月色這麼好,萬歲爺何不開懷暢飲呢?我們陪著萬歲爺吟詩作對,真是暢快!”
此時的乾隆已經有些醉了,便樂嗬嗬地說:“隻是今晚太過寂寥了,早知道就該帶上幾名宮娥,她們奏樂,我們飲酒,這才叫暢快呢!”
“萬歲爺,這天上的仙女比宮娥要美得多,您何不等仙女下凡,和您一起宴飲呢?”紀曉嵐一手拿著酒壺,一手指著天上的明月說。
“紀愛卿真會開玩笑!哪裏有仙女下凡的好事啊?若今晚真有仙女下凡,朕回去就賞你。”乾隆話音未落,便聽紀曉嵐說:“皇上您是真龍天子,仙女也愛人間英雄,我看今晚月色如此柔美,怕是萬歲爺會遇到一位姿容不凡的仙子呢!”
“哈哈哈,紀愛卿說得好!”乾隆剛說完,就歪在一邊不言語了,原來竟是進入了夢鄉,尋他的仙女去了。
乾隆覺得自己飄飄忽忽地來到了一個地方,這地方的景物和頤和園頗為相像,可他身邊卻沒了和珅與紀曉嵐。他心底正納悶時,突然發現一個穿著月白衣衫的女子款款走來。
“哎呀,莫非我真的遇到仙女了?”乾隆看這女子步態輕盈,尚未走近便有一股清香飄來,不覺心中一震,便說:“敢問仙姑這裏是什麼地方?”
那女子大大方方地說:“此乃天宮的一處瓊樓。”
乾隆聽這聲音真如脆鈴兒一般,又見眼前的仙女美麗非凡,不由得湊近些,想繼續搭訕。可這仙女把臉一紅,慌忙躲開了。乾隆一見,越發來了興頭,便緊緊地跟隨著她。
仙女一時著急,竟沒有注意身上的玉帶掉落下來,那玉帶不知落在了人間何處,乾隆正好奇,就往下界一看,再抬眼時,那仙女早已沒了蹤影。把乾隆急得大喊:“仙姑?仙姑,你去了哪裏?”
待他再睜開眼時,船正好行到西堤。乾隆這才恍然大悟,方才不過是一場夢罷了。可那夢中的情景實在太美好了,於是乾隆下令,就在昆明湖的練橋和豳風橋之間造一座橋,一定要有玉帶當風的感覺。
工部大臣領旨後,即刻差人設計,沒過多久,一座造型優美的漢白玉石橋便造好了,凡是見過它的人都說這橋的造型十分漂亮,仿佛是一條玉帶飄落在湖麵上。乾隆看後也十分滿意,便給此橋賜名為“玉帶橋”。
如意門也不“如意”
在頤和園裏,各種各樣的門不下上百個。其中的一個門叫“如意門”,它在頤和園的西北角上,如意門這個名字很是好聽,關於這名字的來曆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據說,當年頤和園要翻修,慈禧太後對此事十分重視,經常到園子來視察工程進展,並且要負責工程的大臣向她彙報每一處亭台樓閣的名稱,假如她認為哪裏的名字起得不好,就要馬上修改。慈禧希望每一處都要有吉祥的寓意,因此,她要求所有的名稱都有一定的典故在裏麵。
有一天,慈禧在幾位大臣的陪同下來到園子裏,既是散心,也是看看工程進度。正好頤和園西北角上的一個園門剛剛改建好,慈禧看後覺得很是滿意,便問:“這個門起好名字了嗎?”
“回太後,這個門是剛翻修好的,現在還沒起好名字呢。”一名大臣畢恭畢敬地說。
“哼,我看你們這些人也想不出什麼好名字來了。既然這樣,那就讓在場的人每個人想一個名字吧。想的好,我重重有賞;想的不好,我必不輕饒。”既然慈禧發話了,在場的工匠也隻得放下手裏的活,大家麵麵相覷,不知慈禧下一步要作何打算。
既然在場的人個個都要想出一個名字來,那就揀好聽的名字說唄,什麼“萬歲門”“太後門”“長壽門”“富貴門”,慈禧太後都聽得不耐煩了,便怒容滿麵地說:“這些名字都不好,拉下去先給他們二十板子。”
有幾個人見要挨打便連聲告饒,這時卻聽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小的幼年也曾略讀過些書,不如就讓小的來想個名字吧。”
慈禧抬眼一看,原來是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有什麼好名字你盡管說吧,可是,假如不能讓我滿意,你的下場可比他們更慘。”
隻見這年輕人不慌不忙地說:“小的認為,太後獨獨看重這個園門,必定說明這個地方是太後所喜歡的。既然是太後喜歡的,那必定是希望這裏的一切都如您心意。依小人拙見,就叫‘如意門’,太後覺得怎樣?”
慈禧細細一想,這名字中的“如”象征著女人說話一言九鼎,而“意”則有一切如她心意的意思,既好聽又吉利,而且還象征自己大權獨攬,因此便發話道:“這個名字很不錯,明日我會派人給你送去賞銀五百兩。”
可令眾人始料不及的是,負責工程的一位大臣嫉恨這個年輕人,便命幾個手下在當晚將他推進湖裏淹死了。不過這位壞心眼的大臣最後的結局也不怎麼樣,不知什麼地方得罪了慈禧,被丟進大獄裏了,沒過幾天便病死在牢獄中。
這如意門的名字雖然好聽,可起名字的這個人結局卻是很慘。“如意”二字雖然稱了慈禧太後的心,但仍沒有避免晚清王朝的覆滅。可見,這如意門也不能讓萬事真的如意,隻不過是圖個心靈上的安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