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禍不單行(2)(1 / 2)

盡管在品味與道德觀念上兩者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但馬克漢和萬斯已是多年的老友,彼此之間情誼深厚。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為何會產生如此堅固的友誼?我對這一問題深感迷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這兩個人的了解也愈加深刻,才漸漸懂得了他們這份獨特的友情:當他們在一起時,各自都能夠從對方身上看到自己天性中所缺乏的某種特質——這或許也喚起了雙方各自潛在的某種本能。

馬克漢生性耿直、魯莽,有時盛氣淩人,但為人誠實、善良,不屈不撓。總以嚴肅的態度看待人生,堅決捍衛法律的尊嚴;而萬斯則活潑開朗、儒雅多情,臉上總帶著一股永恒的尤維納式的嘲諷勁兒,(注:Juvenal,古羅馬時代的諷刺詩人,有十六首諷刺詩傳世,旨在嘲諷帝王的權威和貴族的糜爛生活),冷眼旁觀殘酷的現實社會,扮演著一個奇特而公正的角色。他不僅觀察社會,對人性的分析也如同鑒賞藝術般深刻,不僅如此,他在剖析人物的行為動機這一點上也具有超乎尋常的精確判斷力,我在很多場合都已見識過這種能力了。很顯然,馬克漢非常了解萬斯身上的這些特點,並能快速激活它們以發揮真正的價值。

十一月九日的上午,還不到十點。我和萬斯前往位於富蘭克林大街與中央大街拐角處的舊刑事法庭大樓,來到了位於四樓的地方檢察官的辦公室。在那個不同尋常的上午,馬克漢正在盤問兩名參與搶劫案的劫匪。兩名歹徒相互指認是對方開了致命的一槍。而這次盤問的目的就是為了確認到底誰是謀殺犯、誰才是目擊證人。就在昨天晚上,馬克漢和萬斯就這一問題已在史蒂文森俱樂部的交誼廳裏討論過。萬斯對這事很好奇,請求參加審訊;而這正是馬克漢所希望的,很快同意萬斯的請求。因此,我們才起早開車來到了這裏。

在和這兩名劫匪對談了一個小時之後,萬斯的結論出人意料:這兩個人都不是開槍殺人的罪魁禍首。

“馬克漢,你應該能夠看出來,”當承辦警務人員押解犯人返回紐約市墳墓監獄後,萬斯才拖著長音慢條斯理地說,“這兩個家夥把看到的都說了出來,並且都認為自己說的才是真的。由此可見,他們兩個都不是真凶。但無論如何,他們都該被絞死——確切地說,他們生來就該被絞死。看著這幫匪徒不能遭到應有的懲罰,真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啊……說真格的,馬克漢,還有沒有其他人參與了這起搶劫案?”

“當然,”馬克漢點頭答道,“還有一個叫艾迪·馬波的,逃掉了。根據其同夥的供詞,他可是道上出了名的惡棍。”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這個艾迪才是罪魁禍首。”這一判斷後來得到了證實。大概一年之後,這一名叫艾迪·馬波的歹徒在底特律被捕,移送紐約後被判謀殺罪名成立;而他的這兩名同夥也因搶劫罪獲刑,現在還在新新監獄服牢役。

當時馬克漢對這一判斷不置可否。而萬斯一邊說著,一邊懶洋洋地起身,伸手拿他的烏爾斯特大衣。

“順便向你打聽一下,”這時他已迅速地穿上了大衣,“今天早上,我看到連最古板的報紙都將昨晚發生的格林豪宅裏的血案新聞放在了頭條上,效果非常誇張。這是為什麼呢?”

馬克漢聽到這,迅速瞥了一眼掛鍾,眉頭緊鎖。

“這倒提醒了我,”他說,“契斯特·格林今天一早就打來電話,堅持要見我。我約他十一點過來。”

“噢,那你們準備在哪兒見麵?”本來萬斯的手已經握在了門把上,當聽到馬克漢這樣說,又馬上伸進了衣袋裏,拿出了煙盒。

“我可不想見他!”馬克漢憤憤地說,“但是很明顯,當人們遇到麻煩事時,他們都把目光投向了檢察官辦公室這個‘情報交流中心’。不管怎麼說,我和契斯特·格林已經算是老相識了。既然都是瑪麗邦高爾夫俱樂部的會員,所以我就不得不耐著性子聽一聽,他對這起極具轟動效應的格林家血案有什麼看法。”

“報紙上都說是竊賊所為——真的是這樣嗎?”萬斯吸了幾口煙,繼續問道,“被槍殺的是兩個女人嗎?”

“別提了,沒有比這樁案子裏的格林一家更倒黴的家庭了!很明顯,隻有外行人才能幹出這樣的事情:受到驚嚇就控製不住自己開槍亂射,然後橫衝直撞地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