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怎樣及時發現口腔癌前病變

口腔癌前病變是指口腔組織的某些病變本身尚不是癌,但經長期的各種刺激,可能轉變為癌。及時發現和處理口腔癌前病變,是避免發生口腔癌的有效措施。口腔常見的癌前病變有白斑、增殖性紅斑、扁平苔蘚、慢性潰瘍、色素痣等,它們都有發生癌變的可能。由於口腔組織大部分暴露,自己易於發現各種癌前病變,防止癌變大有好處。

白斑:口腔黏膜白斑被認為是最常見癌前病變之一。白斑的癌變率文獻報道不一致,低者不到1%,高者甚至可達60%,一般報道在5%左右。白斑多見於中年以上的男性,是發生在口腔黏膜的角化性白色斑塊,表麵粗糙、界限清楚,明顯高出黏膜麵,可能發生皸裂或潰瘍。

增殖性紅斑:近年來不少文獻報道,紅斑癌變危險性比白斑尤甚,因而普遍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紅斑一般為黃豆或蠶豆大小的圓形損害,表麵鮮紅光亮,界限極其清楚,好發於舌腹部、頰黏膜、牙槽骨,在性別上無差異,中年以上較多,疼痛一般不明顯。

扁平苔蘚:為口腔黏膜較常見的慢性疾病,最多見的損害為白色條紋,女性多於男性,尤其是糜爛型及萎縮性扁平苔蘚久治不愈者也應充分提高警惕。據文獻報道,扁平苔蘚的惡變率亦在1%~10%。

慢性潰瘍:長期不愈的慢性潰瘍,各種治療效果不明顯,且潰瘍較深,基底有硬結而炎症不明顯者,應懷疑有癌變可能。

色素痣:突起於皮膚表麵的交界色素痣易受到洗臉、刮須,摩擦與損害的刺激,有可能引起惡性變,口腔內的黏膜黑斑約有30%發生惡變。

42.怎樣預防口腔頜麵部惡性腫瘤

預防為主是我國醫療衛生工作的四大方針之一,對惡性腫瘤也應該貫徹這一方針,實行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定期檢查的“三早一定”措施,口腔頜麵部惡性腫瘤的預防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麵。

(1)消除或減少致癌因素:除去致癌因素是最好的預防方法,對口腔頜麵部腫瘤的預防應消除外來的慢性刺激因素,如及時處理殘根、殘冠、錯位牙,以及磨平銳利的牙尖,去除不良修複體和不良的局部或全口義齒,以免口腔黏膜經常受到損傷和刺激,從而誘發癌腫,特別是舌、頰及齦癌。應注意口腔衛生,不吃過燙和有其他刺激的食物。在這些方麵,口腔預防保健是預防口腔癌的措施之一。此外,戒除煙、酒,在戶外曝曬或有害工業物質接觸下工作時,應加強防護措施。避免精神過度緊張或抑鬱,保持樂觀精神,對預防癌腫的發生均有一定的意義。

(2)及時處理癌前病變:癌前病變的及時處理對於口腔頜麵部惡性腫瘤的預防極其重要,因此應做到癌前病變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3)加強防癌宣傳:防癌宣傳首先要清除癌瘤是“不治之症”的錯誤觀念,消除對癌症的恐懼心理,同時也要向廣大群眾宣傳癌症的危害性,提高對癌症的警惕,使群眾能了解一些防癌知識。諸如,認識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的特點,有懷疑時進行檢查,及時發現腫瘤,早期治療。保證適宜的營養。許多癌瘤的發生與機體的衰老和慢性疾病有關,因此,老年人開展體育活動,可以防止機體衰老並且少得疾病,因此,對預防腫瘤的發生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4)開展防癌普查:早期惡性腫瘤是可以治愈的,但到了晚期治療效果往往就很差,有不少老年人早期腫瘤由於症狀多不明顯或與有關疾病的症狀相類似而被忽視,采取防癌普查,定期檢查,能使癌症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從而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療,是防癌工作的關鍵。腫瘤的發生和發展要經過一定時間,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很多癌瘤往往是早期發展較慢,到後期才發展迅速,這說明大多數惡性腫瘤是可能早期發現的。及時確診,早期治療,也是提高治愈率的最有效措施。

防癌可采取大規模的普查,對有可疑症狀的人再進一步檢查,以確定有無腫瘤。有條件的老年人一般每年去醫院定期檢查1~2次。

43.常見口腔癌有哪些特點和預防方法

癌是人體組織細胞由於自身或外界致病因素長時間的作用而發生異常增生和功能失調所造成的一種疾病,口腔是身體的一部分,因此,也會發生癌變。據統計,口腔頜麵部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占全身惡性腫瘤的8%~9%。目前,隨著人類醫學的實踐,對腫瘤的認識有了進一步提高,對口腔癌的診斷和防治積累了不少經驗,治愈率也有所提高,口腔癌多發生在皮膚或黏膜組織,初期時病變比較局限,不影響正常飲食、語言功能,常常被人們認為是其他疾病如慢性潰瘍、炎症等,結果耽誤治療,想到醫院檢查時,已到晚期,造成不良後果。因此,要注意預防,以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