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兆勝在一起,你總會獲得一種可稱之為“教誨”的言說,無論你比他大許多還是你比他小許多,你都會有這種受益。他不是居高臨下地向你說教什麼,他隻是以一顆友愛之心、同情之心向你布道。布道時他的語氣不緊不慢、不急不慌,不強迫、不爭執、不狂妄,也絕不趾高氣揚。“你看,這個問題我是這麼想的……”兆勝每每這樣開始他的言說。接下來便是他耐心的、不倦的、誠懇的、設身處地的、來自心靈深處的體驗式話語。
這兩年,我一直處在一種災難性的悲苦之中——我摯愛了一生一世的丈夫無助地痛逝在昆明至北京的列車上,絕望幾度毀滅了我生的勇氣。兆勝數次發來郵件勸慰,有時,一封勸慰信長達數千字。他說:“……梅潔,我希望你能夠盡快越過橫在你麵前的這條溝穀,因為你必須堅信: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生命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有不少人如你一樣失去了親人無能無力。人更多地向前看不能總活在回憶中,人生的智慧實際上就是參悟透了生死,有很多朋友關心你掛念你,即使這人生是黑暗的地牢我們也要創造美好的人生……偉大的魯迅,最後誰能留住他?鬱達夫的愛子五歲的龍兒,他如何能夠留他不死?作為父親的閻綱,他送走女兒其心情若何?但他們都還要堅強地活下去。一個經曆了人生苦難磨礪的人,他或她才知道生命的可貴。為了自己,為了生者,也為了離去的人,好好地活著……”
我常常想,兆勝的達觀裏充滿了一種堅強,而這種堅強最終形成了他的美德之一種。培根曾說,“順境的美德是節製,逆境的美德是堅忍,而後一種是較為偉大的德性”。在我了解到兆勝所遭遇的童年喪母和極度貧窮之後;了解到好日子剛剛開始兆勝卻又相繼失去三個親人(兩個哥哥和親如母親的姐姐)之後;了解到兆勝在無數的艱辛和苦難中長大成人、成人之後又以博大胸襟關懷世道人心之後,我便思量著堅忍已怎樣形成為兆勝的德性,以及逆境與苦難的科學價值,以及“苦難好比一道符咒,能強化我們的天性,使凶惡的人愈加凶惡,使慈悲的人愈加慈悲”。
兆勝在郵件中還寫道:“梅潔,我希望這次不幸,能使你更加心明眼亮,更加充滿仁慈與溫柔,以聖潔的心之光芒照亮人生和世界,而不是被打倒……死,並不可怕,尤其當有人愛他們,留戀他們,為他們送行的時候。從這個意義上說,崇老師和我的姐姐還有閻荷都是應該知足的,因為他們曾為我們為這個世界留下過那麼多美好的東西,這些東西將影響著許多人。還因為有許多人想念他們,為他們永在天堂祝福!如今,每每想起姐姐,我都充滿幸福感,一種強大的力量將我支撐起來,讓我更好地向前走。你也應該如此……”
兆勝落款是:時刻給你力量的朋友!
外表單薄、清瘦的兆勝,比我年輕十多歲的兆勝,內心有著怎樣撫慰世界的力量?
兆勝多次向我敘說他的姐姐,她的母親,以及他健在人世的嶽母,以及他智慧、賢淑的妻子,這些慈愛、善良、美麗、溫柔的女性,成為他心中永遠的感恩。
兆勝13歲時失去母親,這使他幼小的心靈倍加渴望母愛,之後的年月,代之母愛的是溫柔剛強的姐姐;在艱難求學的路上,他奇遇了慈愛的嶽母;在成人工作之後,又有了默默相守的妻子。在貧窮和苦難多多的年月,是這一個又一個女性養育了他的生命、支撐了他的學業、陪伴了他的孤獨、溫潤了他的歲月。於是,兆勝感恩女性以其“涵容、寧靜、慈愛、善良和溫柔庇護和恩澤了這個世界”。
當然,兆勝並不僅僅是從自身經驗而感恩女性,他更多地是從“天地道心”感受女性的美好與力量。他譴責那些“苛求、爭強、鬥狠、粗率和專斷”之女性背離了“女性天性和自然之道”;他相信“工作之餘守住家,讓溫暖的家使這個世界固若金湯”是女性的力量所在;他認為偉大的女性“往往以給予和犧牲精神得道”。
總而言之,內心和諧、智慧、慈悲的兆勝,無論做人還是為文,都是對我們這個世界的一種幫助,這種幫助是超越世俗物質的豪華與富有而將成為世間的另一種恒久。
謝了,兆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