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等著呂雉,所以丹心才會在劉邦讓她自尋去處的時候選擇了留在劉邦的身邊,為的就是萬一那一天找到了呂雉,她就可以回到呂雉的身邊,終身伺候與她。
並且,事實也是如此,雖然丹心等了四五年,但是並不是不值得,她等到呂雉回來了,並且還帶著小少爺,哦,不,是當今的太子。
丹心跟著呂雉,衣食無憂還從未受過委屈,對呂雉十分感激,一直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回報呂雉的大恩大德,現今出了這樣一件毀壞呂雉名譽的事情,丹心知道劉邦很難辦,就算劉邦再怎麼想要偏袒呂雉,也必須要給她一些懲處以給大臣和天下一個交代。
丹心並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她也相信呂雉不是那樣的女子,所以她自願來請求劉邦,將自己賜給審時其。
丹心說她願意嫁給審時其,並且也爭得了審時其的同意。
審時其確實喜歡呂雉,可是呂雉已經用心有所屬拒絕了審時其,審時其也不願意看到天下這樣誤解呂雉,將她說成蕩婦淫女,毀壞她的聲譽,所以願意娶丹心為妻。
她說,隻要自己和審時其成了親,這些事情都會迎刃而解,他們一成親,就可對天下說,丹心和審時其兩情相悅已久,審時其和呂雉的事情簡直就是無中生有,以此來解決天下的罵名。
以此,呂雉的聲譽也能夠慢慢的恢複過來,劉邦也不會整日對著上奏要彈劾呂雉的奏折發愁了。
劉邦考慮了良久,知道這是目前唯一的辦法了,遂同意了,並問丹心,呂雉是否知道這件事情,丹心回答說還未告訴呂雉,呂雉知道的話肯定會阻止她的,所以丹心想要來先得到皇上的賜婚。
等到皇上的賜婚下來了,她再告訴呂雉,皇上詔書一出,誰也不能改變,她就能安心的告訴呂雉了。
劉邦讚丹心的忠心,丹心磕了一個頭懇請他同意,劉邦也知道這是唯一不讓呂雉受罰被拉下來的方法,怎麼會不同意,於是當即就下了令,給丹心和審時其賜婚。
等到這個消息傳入呂雉耳裏的時候,審時其已經在宮外將所有的事情都備置好了,就等著迎娶丹心過門了,雖然他愛慕呂雉,但是也是知道自己與呂雉是沒有可能的,丹心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她十分善良,雖然膽子小了一點,但是人很好。
或許,他們兩個之後相攜手一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果不其然,呂雉知道這件事情以後是持反對意見的,可是現在不管呂雉在呢麼反對,都已經沒用了,也隻能看著丹心進審時其府上的門。
知道自己沒法阻止了,呂雉又是感動又是內疚的,還好知道他們兩個人都是十分溫和的人,換個角度想想,說不定他們兩個也是十分相配的人,能夠好好的走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