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就這樣看著戚姬一直活在不確定當中,她知道戚姬生活的十分不容易,就算是現在的戚姬也一定是帶著不確定性活著的。
丹心一直在為戚姬解開心結,可是一直不得其要,直到出了呂母那件事情以後,丹心才知道戚姬的那種不確定性早就跟了她十多年了,從小到大,已經爛在了她的骨血裏,戚姬沒救了。
自那以後,丹心才漸漸的與戚姬疏遠了,戚姬並沒有多在意,這更是讓丹心對她失望,因為丹心與她相處了那麼久,一點存在感都沒有在戚姬的心裏留下。
現今丹心看見戚姬變成如此這般,心裏也不是不難過,可是卻不奇怪,她知道按照戚姬這般下去,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果然,戚姬現在的結果,都是她自己找的,怨不得別人。
丹心別過臉去,不再看戚姬,這一別,怕就是生與死的間距了,再見戚姬的時候,大概就是在奈何橋邊了,丹心知呂雉不會再來了,她自然也不會再來了。
丹心候著呂雉回了自己的宮中,呂雉胃不舒服,丹心便招呼下人送上來了一些酸甜的東西,給了呂雉吃了解解嘴裏的泔味,呂雉從戚姬屋裏回來之後心情一直很沉重,一回去便坐在床上靠著,也不說話,想在神遊。
到了傍晚,呂雉用過飯以後,薄姬便來了呂雉的宮中。
是呂雉叫她來的,呂雉給她商議一下出宮的事情。
劉邦逝世以後,除了當今太子的母親以外,宮裏大部分的妃子都需要給他陪葬,呂雉現在已經是宮裏權利最大的人了,她有權決定那些人可以不用陪葬。
進宮以後,呂雉最先認識的便是薄姬,薄姬性子溫和,從不與人爭,對於宮裏麵其他的妃子的咄咄逼人,也是百般忍讓,雖然薄姬在宮中的地位極低,但是帶著自己的兒子好好的活到了現在。
這也不可謂不似一種聰明。
薄姬因為當年劉邦醉酒而被臨幸,又懷有身孕了,才將她納為了妃子,可是劉邦因為當年和薄姬的事情惹了呂雉的不愉快,還間接的導致了呂雉的出走這麼多年,所以劉邦一直都不願意見到薄姬,更不曾去過她的宮裏。
薄姬的孩子是當年劉邦醉酒臨幸了她之後留下的,因為性子軟弱在宮中樹敵極少,背後有沒有什麼實勢力,所以一直留存至今,劉邦不喜薄姬,連帶也不喜她的兒子,所以薄姬在宮裏的地位也是極低,隻是空有一個妃子的名號,她的兒子,也是一樣。
因著這一點,呂雉想將薄姬放出宮去,薄姬真的不適合呆在宮裏麵。
呂雉接到通報,揮手讓人把薄姬放了進來,薄姬看了一眼現在已是最高位的呂雉,渾身不自在,戰戰兢兢的按著呂雉讓她坐的地方坐下了。
呂雉子道薄姬這性子,也沒說什麼,剛剛看過戚姬,現在呂雉堆起笑容來也有些勉強,不過在薄姬麵前一定不能夠太嚴謹,不然薄姬容易怯得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