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文學城獨家發表(3 / 3)

這個國家明明倡導著暢所欲言,為什麼我會這麼的懦弱?

為什麼說不出口?

明明想要拒絕的。

為什麼剛剛一張口,看見對方皺眉,就發不出聲音了呢?

半推半就訂了婚,在莫名的恐懼中渾渾噩噩、如同遊魂般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的安娜,在上班時偶然聽見了同事談到心理醫生。

“我老丈人過世了,我家孩子哭得厲害,情緒都壓抑了,我帶他看了一下心理醫生,這段時間終於好轉了不少……醫生讓我們多陪陪孩子,你說帶他去哪裏散散心比較好呢?”

安娜知道人的心是會生病的。

所以確定自己心理出現問題的她,猶猶豫豫去看了醫生。

名為尼昂·歐文的心理醫生,就這樣與她相識。

這是位體貼又耐心的醫生,不僅極其擅長洞察細節,還懂得牽引他人訴說。

甚至能夠僅憑安娜一個小小的舉動,看出她對繪畫的喜愛。

“安娜小姐喜歡這幅畫嗎?”

“誒?嗯……那個,我隻是覺得……很漂亮,那個……”

結結巴巴,聲音很小,話語也不連續,還前言不搭後語地,很是難以理解。

但是,醫生先生卻能夠聽得一清二楚,甚至完美理解安娜的意思,然後讚歎的說:“小姐對繪畫很了解啊。”

在這裏,她第一次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與觀點。

醫生在引導她說話,而不管她說什麼都能夠接上話。

她第一次感受到被尊重以及暢所欲言的快樂。

安娜在學習,學習著這本該在她小時候就由父母教授的——怎麼拒絕別人、堅定自我這件事。

她需要的,隻是拒絕的經驗與說出想法的勇氣,以及適應那完全不需要存在的拒絕他人後的“內疚感”。

但是啊。

從小積累出來的根深蒂固的認知,是最難在短時間內拔除的。

愛能讓人痊愈。

但也能夠讓傷口持續潰爛。

一個療程的治療過後,安娜終於第一次嚐試和父母說出心裏話。

“我……並不喜歡約翰先生。”

“我也沒有打算那麼快結婚。”

“還有,那個,我的工作的事情,我想要——”

她想要和父母溝通,和約翰先生交流,想要拿回自己人生的決策權。

雖然因為緊張而結結巴巴,但她的確在述說著。

她很清楚應該不會順利,但隻要能夠完整說出一次自己的心裏話,她就算是成功了。

但是,一個一直以來都無比溫順乖巧、一直以來都未曾反對過他人的人——說出的話,是很難被已經習慣替你做決定、自認為了解你,帶著習以為常控製欲的人所接受的。

當你開始反抗,掌控你的人不會認為自己做錯了。

人總是不喜歡承認自己做錯了。

“哎呀,你隻是婚前恐懼症而已,這種事情很多人都會有。”

他們很“了解”你,比你自己還要“了解”你。

所以,一定會替你反常的行為找理由。

而那鋪天蓋地的不讚同,以及在安娜試圖說話時打斷她、密集到不給她發言機會的規勸,讓安娜剛剛擁有的勇氣再度被撲滅。

……她說不出來。

安娜並不恨自己的家人,恰恰相反,她愛著他們。

雖然他們並不完美,但給她的愛與撫養,以及一個已經在平均水平線的生活物資環境,都是真實存在的。

安娜也並不討厭相識已久的約翰,隻是單純無法對其有愛情成分。

而也正因為如此,她才更加痛苦。

無法憎恨他人,那麼就會憎恨自己。

——或許敏感、無法適應這一切,如同混在白羊群中黑羊的我,才是真正錯的那一個。

安娜想著。

然後又一次妥協了。

而她的妥協,在家人眼裏是理所當然的,她從來都是這樣。

不久後,她按期披上婚紗,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

約翰是個很自我、遲鈍、不會看人臉色的男人,就像會把妻子的沉默當做害羞與默認一樣,總是擅自定義他人的想法。

他喜歡替妻子做決定,還偏見又頑固。

在這一點上,約翰又很經常自顧自地將自己的觀念說出口,並不高興任何人唱反調。

是安娜最不擅長相處的類型。

尼昂醫生數次提出希望能夠和安娜的家人見一麵,就是猜到對方的生活環境可能有問題。不會反駁與拒絕他人,敏感又過分脆弱,總是會把別人一句話反複思索無數遍的孩子,大抵上是童年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