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蜜蜂(2 / 3)

4.蜂群之間的關係

蜜蜂雖然過著群體生活,但是蜂群與蜂群之間互不串通。為了防禦外群蜜蜂和其他昆蟲動物的侵襲,蜜蜂形成了守衛蜂巢的能力。螫針是它們的主要自衛器官。

在蜂巢內蜜蜂憑靈敏的嗅覺,根據氣味來識別外群的蜜蜂。在巢門口擔任守衛的蜜蜂不準外群蜜蜂進入巢內。如有外群入巢盜蜜的蜜蜂,守衛蜂立即進行搏鬥,直到來者被逐出或死亡。在蜂巢外麵,如花叢中或飲水處,各個不同群的蜜蜂在一起互不敵視,互不幹擾。

飛出交配的蜂王,如錯入外群,立刻會被工蜂團團圍住刺殺。雄蜂如果錯入外群,工蜂不會傷害它。這可能是蜂群為了種族生存得更好,以避免近親繁殖的生物學特性。

蜜蜂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為食。食性可分為多食性;即在不同科的植物上或從一定顏色的花上采食花粉和花蜜,如意蜂和中蜂;寡食性,即自近緣科、屬的植物花上采食,如苜蓿準蜂;單食性,即僅自某一種植物或近緣種上采食,如矢車菊花地蜂。蜜蜂各種類采訪的花朵與口器的長短有密切關係:例如隧蜂科、地蜂科、分舌蜂科等口器較短的種類采訪薔薇科、十字花科、傘形科、毛茛科開放的花朵;而切葉蜂科、條蜂科和蜜蜂科的種類由於口器較長,則采訪豆科、唇形科等具深花管的花朵。

生活方式分為3種:

1.社會性。雌雄和職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態、生理和勞動分工方麵均有區別。雌性個體較大,專營產卵生殖;雄性較雌性小,專司交配,交配後即死亡;工蜂個體較小,是生殖器發育不全的雌蜂,專司築巢、采集食料、哺育幼蟲、清理巢室和調節巢濕等。意蜂和中蜂都是社會性種類。此外還有熊蜂屬、熱帶無刺蜂屬、麥蜂屬等。

2.獨棲性。蜜蜂類絕大多數為獨棲性,即雌蜂獨自築巢和采粉貯糧,它們沒有“等級“的分化。每一個巢室是開放的,內壁塗以蠟等防潮物質,室中儲存足夠的蜂糧。雌蜂在蜂糧上產卵,並封閉巢室。幼蟲在巢內取食蜂糧。屬於此類的大多是野生種類,例如分舌蜂科、地蜂科、隧蜂科、準蜂科、切葉蜂和條蜂科。

3.寄生性。雌蜂不築巢,在寄主的巢內產卵。幼齡幼蟲一般具有大的頭和上顎,用以破壞寄主的卵或幼齡幼蟲。

蜜蜂的築巢本能複雜,築巢地點、時間和巢的結構多樣。築巢時間一般在植物的盛花期。根據築巢的地點和巢的質地,可分為以下幾類:營社會性生活的種類以自身分泌的蠟作脾,如蜜蜂屬、無刺蜂屬、麥蜂屬等。巢室為六角形;在土中築巢的種類最多,巢室內部塗以蠟和唾液的混合物,以保持巢室內的濕度;利用植物組織築巢的更為多樣,例如切葉蜂屬可把植物葉片卷成筒狀成為巢室,置放於自然空洞中;黃斑蜂屬利用植物茸毛在莖上作成疣狀的巢;蘆蜂屬和葉舌蜂屬在枯死的植物莖幹內築巢;熊蜂屬的一些種類在樹林的枯枝落葉下營巢;木蜂屬在木材中鑽孔為巢,等等;其他如石蜂屬利用唾液將小砂石粘連成巢,壁蜂屬在蛞蝓殼內築巢等等。

蜂巢一般是零星分散的,但也有同一種蜜蜂多年集中於一個地點築巢,從而形成巢群。例如,毛足蜂屬的巢口數可達幾十個甚至達幾百個。

蜜蜂健康快樂生活最大的秘訣就是“三心三自。”“三心”一是事業上有顆進取心,二是生活中有顆平常心,三是心靈裏有顆慈愛心。“三自”是自信、自強、自律。

你看小小蜜蜂,每天高高興興飛到百花叢中采集花粉。它們有嚴密的組織,嚴明的紀律,嚴格的分工。工作時專心致誌,一朵花兒都不漏過。

蜜蜂工作精益求精,它們善於精選能釀造好蜜的新鮮花粉。蜜蜂的事業心還表現在高度的集體主義團隊精神,高效率運作。在數以萬計的蜂群中,隻有一個當官的,即蜂王,而且是兼職,蜂王的主要職責是生育後代,同時兼任管理者。由於管理科學,機製合理,一切工作文明有序。在這一點上,我們人類隻能甘拜下風。

那麼多蜜蜂擠在一個蜂巢中,相互之間的摩擦、磕碰在所難免,但蜜蜂卻有一顆寬容之心,它們之間從不發生爭鬥,相互禮讓。蜜蜂群體有很強的凝聚力,為保護蜂巢,個個奮勇爭先,舍生忘死,即使來勢洶洶的惡禽猛獸也不敢輕易冒犯“軍民團結如一人”的蜂群。

外界環境對蜜蜂生活有很多大的影響。主要有溫度、濕度、光照、和其他氣候因素的影響。

1。溫度:蜜蜂屬於變溫動物,然而由成千上萬隻蜜蜂組的蜂群,具有恒溫動物所特有的調節體溫的能力。蜜蜂數量越多,蜂巢內溫度越穩定,並能夠保持在適溫34℃-35℃的範圍內。溫度太高或太低均不利於其發育和繁殖。如在27℃時封蓋子雖然能羽化為成蟲,但沒有采集力;30℃時羽化推遲4天;37℃時羽化期縮短3天,但有大量封蓋子死亡蜜蜂生活的最適溫度為15℃-25℃。氣溫在5℃-35℃時蜜蜂就能出巢活動。氣溫長時期在10℃以下蜂王停止產卵,蜜蜂減少或停止出巢活動,在蜂巢內結成蜂團,轉入斷子越冬期。在溫帶地區,冬季蜂王停止產卵,隻有老蜂逐漸死亡,沒有新蜂羽化,蜂群中蜜蜂的數量逐漸減少;夏季蜂王每日的產卵量往往超過1500粒,新蜂的羽化數大大超過老蜂的死亡數,蜜蜂的數量逐漸增多,蜂群發展到高峰。

一年四季氣溫變化很大,為了生存,蜜蜂通過各種方式來調節箱內溫度。在炎熱的夏季,當蜂巢內溫度超過適溫範圍時,蜜蜂外出采水,蒸發水分進行降溫,當蜂巢受烈日暴曬,輻射熱過高時,蜜蜂離開巢脾,集結到巢內較大的空間及堆集到巢門口散發熱量,這種現象生產上稱“離脾”。相反,遇到寒冷時,蜜蜂離開邊脾,聚集在蜂巢中央的子脾上護子,生產上稱縮團。在嚴寒的冬季,蜂群結團越冬。蜂團外圍適溫6℃-10℃,蜂團中心適溫24℃-30℃,若保溫不當,蜜蜂以吃蜜運動、散團等行為來調節溫度。由於新陳代謝增強,不但影響蜜蜂壽命,而且飼料耗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