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改過,要持之以恒(1 / 1)

原文

昔蘧伯玉[16]當二十歲時,已覺前日之非而盡改之矣。至二十一歲,乃知前之所改,未盡也;及二十二歲,回視二十一歲,猶在夢中,歲複一歲,遞遞改之,行年五十,而猶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過之學如此。

譯文

從前,賢大夫蘧伯玉二十歲時,已能反省從前的過失而全部改掉;二十一歲時,又覺得從前所改的過失並不徹底;到二十二歲時,再回想二十一歲的自己,如同在夢中。像這樣一年一年過去,一年一年地逐步改過,直到他五十歲那年,還覺得前四十九年都是有過失的,古人對於改過的學問就是這樣。

度陰山曰

蘧伯玉是改過方麵的專家,是改過領域的一代宗師。他就是因為把改過當成習慣甚至當成呼吸,才成為孔子口中、心中最偉大的人。這種人,孔子稱為君子。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崇尚道德至上,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就在道德上,而不在能力、財富、地位上。蘧伯玉能成為儒門中頌揚的人,沒有什麼超人的能力、頂級的社會地位或者可以敵國的財富,他因為不停改過而受到全儒家門徒的尊崇,成為一代君子。

也就是說,在儒家學派的思想中,改過就是最高的道德。人若要在人格上完善,就要不停地改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和從前的自己不同的人物,人格非朝夕完善,但隻要擁有了改過的信念和改過的行動,就能如蘧伯玉一樣,每天都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使自己在人格上脫去凡胎。

持之以恒地重複同一個動作—改過,這就是蘧伯玉脫胎換骨的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