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用人之道的關鍵(1 / 1)

“你們不要老提我,我算什麼超人,是大家同心協力的結果。”

李嘉誠是香港商界呼風喚雨的富豪。出身寒門的李嘉誠通過半個世紀不懈的努力和奮鬥,從一個普通人成為商界名人,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其中固然有他的勤奮和聰明,但每當提起他的成功之時,李嘉誠卻坦然告知,良好的處世哲學和用人之道是今日成功的前提。

白手起家的李嘉誠,在其長江實業集團發展到一定規模時敏銳地意識到,企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一個企業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需要有不同的管理和專業人才,而他當時的企業所麵臨的“人才困境”較為嚴重。由於當時社會的綜合因素,工人文化水平差,多數人隻有小學文化程度,技術管理方麵的人員更是奇缺,那些曾和他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元老重臣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水平達不到企業發展的要求,麵對越來越激烈的商業競爭,要靠這樣一支隊伍創出佳績顯然是不可能的。李嘉誠克服重重阻力,勸退了一批創業之初幫助他一起打江山的忠心苦幹的“難兄難弟”,果斷起用了一批年輕有為的專業人員,為集團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與此同時,他製訂了若幹用人措施,諸如:開辦夜校培訓在職工人,選送有培養前途的年輕人出國深造。而他自己,也專門請了家庭教師傳授知識,並自學英語。

在李嘉誠新組建的高層領導班子裏,既有具有傑出金融頭腦和非凡分析本領的財務專家,也有經營房地產的“老手”,既有生氣勃勃、年輕有為的港人,也有作風嚴謹善於謀斷的洋人。可以這麼說,李嘉誠今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的集團能成為縱橫東西的跨國集團,是和他回避了東方式家族化管理模式,大膽起用洋人分不開的。他起用的那些洋專家……在集團內部管理上把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帶入長江集團,使之在經濟的、科學的、高效益的條件下運作,在西方,這些洋人不但是李嘉誠接洽收購的先鋒,而且是他集團進軍西方市場的向導。其中傑出的代表人物為英國人GeorgeCMagnus,他是一名現代企業管理大師,70年代加入長江實業後一直追隨李嘉誠左右,為“長江實業”的發展立下了卓越的功勞。另一名為李嘉誠十分器重的英國人是SimonMurry,他是李嘉誠遠征西方的代表。

精於用人之道的李嘉誠深知,不僅要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大膽起用不同才能的人,而且要在企業發展的同一階段注重發揮人才特長,恰當、合理地運用不同才能的人。因此,他的“智囊團”裏既有朝氣蓬勃、精明強幹的年輕人,又有一批老謀深算的“客卿”。香港商界盛傳李嘉誠左右手與“客卿”並重,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精明過人,集律師與會計師於一身的李業廣和叱吒股壇的杜輝廉,後者為李嘉誠在股票發行、二級市場上的收購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在1987年香港股災之前,為李嘉誠的集團成功集資100億港元。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麵,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麵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裏,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在總結用人心得時,李嘉誠曾形象地說:“大部分的人都會有部分長處部分短處,好像大象食量以鬥計,螞蟻一小勺便足夠。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材而用為原則;又像一部機器,假如主要的機件需要用五百匹馬力去發動,雖然半匹馬力與五百匹相比是小得多,但也能發揮其一部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