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農夫父子這樣把自己的權利交給別人的人,想法做法都受周圍的控製,他們的人生不但是慘淡的,而且是悲哀的。難怪會成為路人的笑柄。
人生隻有一條路,生是起點,死是終點,中間怎麼走,這完全靠自己。“主動爭取”是“成功”的敲門磚,是精明者的不二選擇。美國有一位管理學專家對某個公司數百位工作表現突出和工作表現平庸的員工進行測驗,發現兩者在智商、能力等方麵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其最大區別主要在於是否有“操之在我”的工作態度,差距著重表現在工作主動性上。
一個人越是主動地去做事,就越容易發現問題的突破口,從而解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有助於提升個體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激發他更大的主動性去實現願望。機會就是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悄然而來的。自信有了,氣場自然就形成了,就更有勇氣主動掌握自己的人生。
主動的人會把握住命運的航線,不會讓別人的語言阻礙自己成長,不會把自己的人生讓別人主宰。雖然,有時候我們無法改變我們遭遇的苦難或挫折,但是,我們可以在遭遇苦難或挫折的時候選擇被動或者主動,當我們無奈地選擇被動的時候,我們看到的結果往往是消極的、沮喪的甚至是痛苦的。而當我們願意選擇主動的時候,我們得到的結果往往是積極的、美好的。
我們小區的門口,經常會停很多的出租車,鄰居老張下崗後,也去開出租。一開始,家裏人覺得,小區門口已經有那麼多車了,還能掙錢嗎?可是,老張隻會開車,隻有硬著頭皮開工了。
不久後,人們發現,很多人喜歡坐老張的車。回家、辦事、逛風景,閑人雅士、俊男靚女都很喜歡乘坐他的車。
老張原先的同事大國下崗後,一直待業在家,看到老張生意不錯,也跟著開起了出租車。大國的車比老張的更漂亮,還做了裝飾,而且無論刮風下雨,大國都準時準點出車,有點小病小痛,也堅持工作不舍得歇息一天。穿大街、走小巷、過鬧市、到商城,可是為什麼大國的生意就遠遠不如老張好呢?問題出在兩人的經營理念不同,老張的生意經是:“我要比別人多一分主動。”每每遇到過往的人,老張總會熱情地主動搭腔:“請問您需要用車嗎?”倘若看到手提大包小包剛出商城的購物者,老張還會主動走過去詢問:“需要我送您回家嗎?”老張的主動爭取給他帶來了更多的顧客。而大國則是“等”客上車。他把主動權交給了別人,自己的機會自然就少了。相比之下老張顯然是個精明的人,懂得多一分主動,就會多一分收獲!
生活中任何人都渴望成功,當遇見一件很困難、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許多人都會產生逃避的心理。當人們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或開創一番新的事業時,由於不了解、不熟悉而明顯被動,容易受製於人,往往就會想逃避,這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就看你以何種心態麵對被動的局麵,任何人都存在著消極心理,如果你不斷地認為那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麼,就已經失敗了。如果你選擇積極主動,做個氣場強勢的人,那結果就大不相同。主動的行動會激發了潛在的創造力和影響力,接下來才會帶動狀態和氛圍,有了狀態和氛圍就會產生強烈的氣場,結果當然會如願以償。
有一個年輕人向他的好朋友抱怨說,他的老板不相信他的能力,在公司快一年了也沒有被重用過,他決定要辭職。朋友聽了後說:“是哦,你的老板是有點過分,我在公司也一樣遇到了問題,可是我仍然在嚐試著找其他的解決方法。”
“算了,我就是這樣一種人。”年輕人歎一口氣說。他的朋友接著又對年輕人說道:“對於你的說法,我一點都不讚同。老板不重用你一定有老板的道理,你要是就這麼走了,根本就不明不白,你不妨在工作中積極主動一些,多學點東西,然後再說。”
年輕人想了想,是啊,說得有道理,我要讓老板知道因為不重視而流失我這樣的一個人才是企業的損失。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這位年輕人立刻比以前狀態好多了,他每天很努力地工作和學習。
這樣,過了一年,在一次聚會聊天時,他的朋友問“怎麼樣,你現在還想辭職嗎?”年輕人滿臉的微笑和自豪,“我現在不想辭職了。”原來,這一年來的勤奮努力,使他成為公司的中堅力量,在工作上取得了令老板和同事刮目相看的成績,已經得到了老板的重用和賞識。
這就是成功的過程,在這個成功的過程中,最令人喜悅也是最讓人鼓舞的就是由被動到主動,最有成功特質的人就是那種很快由被動變主動的人。主動出擊能夠引發我們積極上進的內部動力,是我們不斷成長追求成功的最大優勢,是成功者或者正在追求成功的人應該具備的非常重要的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