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客戶對於經營者來說可以說是一種嚴重的罪行,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等同於一種自殺行為。可惜的是,很多經營者總是醉心於如何獲取更多的利潤,而忽視了對顧客的服務水準,這無異於自掘墳墓。如何留住客戶,讓客戶跟著你走,值得考慮。
應酬中令人反感的幾種行為
據專家統計,在日常應酬中,有十種行為是最令人反感的。這十種最令人反感的行為分別是:
(1)目空一切,自以為是
我們常常會在一些應酬場合中看到這樣的情景:某一個腰板挺直的人,呈傲視天下之姿,或居高臨下地坐在那裏一言不發,或穿插於眾人之間指手劃腳,一副“老子(或姑奶奶)天下第一”的神態。
這樣的人有許多。我在前文中所提到的那位在某雜誌社當編輯的叫F的朋友,就是這麼一位目空一切、自以為是的人。每次朋友聚會,F都表現出一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神態。有一次,有一位朋友便故意問F:“F,你知道北京有個新開的爬蟲市場嗎?”
北京開爬蟲市場,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而且,何為“爬蟲市場”,誰都不知道。我及另外幾個朋友一聽便知,這是故意在耍F。可是F連想都沒想,隨口便答道:“當然知道啦,不就是前兩天剛開的嗎,這個誰不知道!”
朋友又問:“那裏麵都是賣什麼的?”
F:“還能賣什麼?不過像跳蚤市場
一樣,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
朋友再問:“這市場在哪,你去過沒有?”
F:“我當然知道在哪兒啦。不過現在還沒有去過,這幾天我特別忙,我已經準備過兩天去采訪了。”
說到這裏,我們已忍不住大笑起來了。像F這樣的人,在應酬中,要麼令人討厭,要麼遭到大家的嘲笑。不過更多的時候,都是令人反感的。所以在應酬中,一定得老老實實,把眼睛放低點,別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目空一切,這樣的後果,隻能是讓自己陷入自己織就的網中,而成為應酬的失敗者。
(2)口若懸河,廢話連篇
在我們周圍,多數人都願意自己有一副好口才,這是人的共性,而且生有一張伶牙俐齒也同樣是人們之所求。但是問題是,怎樣才算是伶牙俐齒,是不是在應酬中可以口若懸河地大講特講,令其他人都插不上嘴便算得上是伶牙俐齒了嗎?絕對不是這樣。
話不在多而在精,所說出的理由能夠讓對方折服,這才叫伶牙俐齒。我們都知道周恩來總理在外交應酬中,一直都是以敏捷的思維和淋漓的語言令人拍案叫絕,從而在國際上贏得了聲譽。有一次,一位外國客人問周恩來總理:“為什麼中國人總愛低著頭?”周恩來總理回答:“因為中國人在走上坡路。”
走路時低著頭,本來是一種習性,但是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種民族的弱點,這個問題本身就帶有一種挑逗性。但是周總理卻並沒有因此去作一番解釋,而是風趣地說:“中國人正在走上坡路”,一語雙關,不僅省略了一大串不必要的解釋,同時還向對方說明了中國正在蒸蒸日上的形勢。如果不用這種回答,而是將中國人為什麼低頭走路的習慣以及形成這種習慣的原因大講一通,雖然可以稱得上是口若懸河了,但是在別人聽來肯定是廢話連篇,如此也將引起對方的反感乃至恥笑。
口若懸河的人,往往講出的話不得要領,所以在他人聽來,十句能有九句半是空話廢話,沒有人願意聽別人說廢話,所以這類人在應酬中不可能受到歡迎。
(3)摳鼻挖耳,旁若無人
有些人就是這麼一個壞習慣,無論在什麼場合,不是摳鼻子,就是挖耳朵,就好像他的鼻子裏耳朵裏有摳不盡挖不絕的汙穢物似的,殊不知這種壞習慣,正是人們所討厭的,而有著這種習慣的人,在應酬場合不遭到人們的反感那才是怪事呢。
有一位公司經理,不管在什麼場合,一到得意處,便不自覺地摳自己的鼻孔,並且還將摳出的髒物隨手彈出。一次,在與外商進行有關合資立項的談判,雙方談得非常順利,馬上就將進行到簽字生效的程序了。可是就在這時,這位經理舊病複發,得意忘形,手指不自覺地便伸進了鼻孔。這位經理一邊與外商談笑風生,一邊肆意地摳著自己的鼻孔。這個細節被外商注意到了,於是外商皺起了眉頭。就在這時,這位經理大人手指甲帶著一塊髒物抽出鼻孔,隨即一彈,那一塊小小的髒物便飛到了地毯上。外商一見,眉頭皺得更緊了,立即阻止了正要往協議書上簽字的雙方代表,隨後向中方表示,這份合作意向還需再重新探討,然後領著自己的人揚長而去,留下經理及莫名其妙的中方人員。合作就此以失敗告終。事後,有人問過那位外商,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他在關鍵時刻阻止了協議簽字的。外商的一席話傳到中方參加談判的人員耳中,簡直令他們哭笑不得。
外商說:“在那樣莊重的場合,中方經理先生竟然當著客人的麵摳自己的鼻子,而且還隨意地拋掉髒物,說明經理先生的素質是非常低的。經理的素質如此之低,他的員工的素質也便可想而知了。與低素質的人合作,是要冒極大風險的。我們不願意拿自己的資金來冒這樣大的風險。”
一個小小的惡習,破壞了一項合資項目的建立,同時還給外商留下了素質低下的印象。可見在日常應酬中,一些個人的惡習如果不改,不僅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往往也會因此而得不償失。
(4)虛與委蛇,心不在焉
這類人,一般在應酬中都缺乏誠意,常會引起應酬對象的反感。
曆史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楚漢相爭時,韓信在項羽軍中未受到重用,於是投奔漢營。但是在劉邦軍中,開始仍然沒有受到重用,於是韓信在一氣之下逃離漢營,從而演出一段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佳話。
蕭何追回了韓信,極力地向漢王劉邦推薦。劉邦對韓信本無信任可言,隻是經不住蕭何的再三保舉,這才答應接見韓信。韓信應招進帳來見劉邦,可是一見之下,韓信對劉邦當時的行為便極為反感。原來劉邦正在洗腳,見了韓信,不僅沒有停止,反而仍然悠閑自得地呈享受狀,對韓也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韓信將眉頭皺著,回頭便走。
若不是蕭何不放心守在帳外,再者若不是韓信一心想借漢王之勢建功立業,劉邦便會因此失去一員為他爭得天下的大將,那麼楚漢相爭最終將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在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韓信對劉邦的反感,正是由於劉邦在接見韓信時心不在焉,虛與委蛇。也許,韓信在為劉家爭得天下之後便起了造反之心,也正是由於當時的反感而埋下的種子呢。
因此在日常應酬中,不論你的身份如何,也不論你的應酬對象與你的身份地位有多大的差異,在你與對方的應酬過程中,一旦你表現出了心不在焉的神態,對方同樣會對你失去好感,同樣會對你虛與委蛇。這樣的應酬,將毫無意義。
(5)貶人褒己,好大喜功
有一類人,在日常應酬中,總喜歡把別人貶得一錢不值,而把自己說成是幾乎無所不能的完人。幹了一點點事,就自吹自擂;做了一點點的成績,便要誇大其詞地大吹一通,好大喜功,唯恐他人不知道。這類人,肯定會讓人討厭。《演講與口才》雜誌曾刊登一篇署名姚菲的文章,文章講述了作者在上大學二年級時與另兩名同學參加競選的故事,在三個人,一位男同學已在學校裏小有名氣,作者和另一名女生對於聽眾卻幾乎是生麵孔,但是競選演說一過,投標結果卻出人意料,那位男生落選,而另一位無論外形、音色還是風度、氣質都比不上作者的女生得票卻最多,其中奧妙何在?作者在文中解開了謎底:“原來她比我們更好地把握住了一條:多誇聽眾,少誇自己。”
“多誇聽眾,少誇自己”,這正是那位女生奪魁的原因。在日常應酬中,如果能夠像那位女生一樣,多誇對方,少誇自己,那麼對方就會感到你親切;如果一味地自賣自誇,褒己貶人,那必然遭到對方的反感。因為在日常應酬中,沒有喜歡“王婆賣瓜”式的人物。
(6)胡攪蠻纏,滿嘴髒話
生活中常常會遇到某一些人,他們崇尚無理爭三分,遇到一點點小事便與你胡攪蠻纏,讓你心煩意亂。這類人往往是明知自己無理,卻還要與你糾纏不休,而且具有這類特點的人,大都是滿嘴粗語、髒話連篇的。這類人的最大特點,就是愛占小便宜,哪怕僅僅是口舌之利,他也要將你“擊敗”,方才罷休。有一句話叫做“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就是說的這個意思。
許多人一旦遇到這類人,第一反應便是“惹不起,躲著走”。因為幾乎所有比較明智的比較講理的人,都不願意跟這類人計較,人們覺得和這類人計較沒意思。“沒意思”其實就是對這類人的反感,因為反感而將他冷落,一般人都會如此處理。
所以如果在自己的習慣裏有如此特點的朋友,最好收斂一些,因為你如此胡攪蠻纏,滿嘴髒話,雖然你可以在一些時候會占到一些小便宜,但是要知道,那隻是人家不屑與你計較,時間長了,你肯定會落得個人見人厭的結局,到時候就隻能跟自己胡攪蠻纏去了。
(7)恭貴輕賤,拍馬奉迎
《三國演義》裏有這樣一個故事:西蜀張鬆懷揣川中地圖來投曹操,本想將漢中之地獻給曹操。但是一見之下,曹操卻因張鬆其貌不揚且名聲不響而輕視他。於是張鬆在失望之餘非常氣憤,便憑借自己過目不忘的特殊才能,將曹操所作的兵法說成是“川中三歲小兒都可背誦之”的平常之物,把曹操狠狠地羞辱了一番,然後揚長而去。曹操也因此失去了一舉進入川中奪取西蜀的機會。
曹操因小失大,就是因為他太輕視了張鬆。而在我們的日常應酬中,對身份地位高於自己的權貴鞠躬作揖,對低於自己的人便露出一副傲慢神態的人,也同樣大有人在。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一旦見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便滿臉媚笑,恨不能雙膝跪倒以示忠誠,人們把這種人稱為“奴才”,更是對他們反感和厭惡。可是這些“奴才”們在地位比自己低的人麵前,就會顯示出自己的“主人”姿態來,除了他的“同類”外,不僅不會有人將他當“主人”,絕大多數人都會對他們嗤之以鼻。因為這種人,在生活中往往是以拍馬奉迎為能事,而拍馬奉迎的人,是最令人反感的一類人。曆史上之所以會留下“吸癰舔痔”的笑談,就是對拍馬奉迎的人的極大諷刺。
恭貴輕賤,拍馬奉迎的人,也許一時會得到一點好處,但是,最終的結果絕不會好,而且就在他得到一點好處的同時,也同樣會在人們的恥笑中抬不起頭來的。我想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恐怕不會感到輕鬆吧。
(8)散布謠言,蠱惑人心
謠言可以惑眾,但是生活中偏偏有人專好散布謠言,隱私讓人尷尬,可偏偏有人以揭人隱私為樂事。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某兩個人在一起,互相靠得很近,一邊注意著周圍的動靜,一邊在竊竊私語。這樣的情景,大多是在傳播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了,而這類秘密,本身就帶有某些謠傳。謠言在生活中的傳播是相當快的,雖然傳播謠言者往往會對聽他傳播的人叮囑一句“別告訴別人呀”,但是過不了多長時間,知道這個“秘密”的肯定不會就是他們兩個人。
謠言往往與別人的隱私連結在一起,而探聽別人的隱私又是人在本性中的一個弱點,好奇心決定著這個弱點,所以謠言的傳播之快自有它的道理。終其源頭,最可惡的還是散布謠言的人。一個人一旦被別人認識到是一個散布謠言的人,那麼他在人們的眼裏的形象便會立刻一落千丈。雖然人們都多多少少有些傳播謠言的弱點,但是人們卻反感散布謠言的人,因為誰都擔心有一天謠言會涉及到自己。
我曾經有一個同事就是散布謠言的“高手”,隻要看到一男一女在一起說笑,也不管人家是出於何種原因,他便會將一個有關這對男女之間的風流謠言散布出來,而且說得似乎有根有據,乍聽起來讓人不得不信。剛開始時許多人都相信他,可是時間長了,而且從他嘴裏散布出來的這類謠言多了,人們便逐漸了解到了真相,於是一起對他嗤之以鼻,而且給他起了個綽號,叫做“謠言製造商”,從此再也無人相信他,同時也再也無人願意理會他,隻落得個孤家寡人的下場。
謠言終有被揭破的時候,會遭到別人的反感。所以我們在日常應酬中,千萬要注意這一點。
(9)論人長短、不計後果
隨意地議論別人的長短,是某些人的一大愛好。不計後果地對別人品頭論足,議長論短,往往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尷尬。
有一個女孩子,生得麵容姣好,身材苗條,令許多男孩子著迷。可是這位女孩子有一個愛好,就是愛議論別人的長短,而且不分對象,不計後果。幾乎所有的男孩子一開始與她交往時,都願意寵著她,於是她便得到了充分發揮“特長”的機會。她在男孩甲的麵前,說男孩乙如何如何,轉過臉又會在乙的麵前說男孩丙如何如何,接下來再在甲和丙的麵前說乙如何如何,如此轉著圈兒議論他們,過不了多久,三個男孩都了解了她的這一愛好,於是先後離開了她。我曾經問過男孩子們,為什麼要離開那個女孩子,男孩子們的觀點驚人地一致:“她那張嘴太臭!”
從這個例子中,我想你們應該知道隨意地議論別人的長短,最終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了吧。
願意為人脈付費
人脈固然有用,可是很多人卻沒有成功地建立並維持好自己的人脈,問題何在呢?就是因為他們隻看到了人脈的好處,隻想讓人脈為自己服務,卻沒有想到自己應該為建立有用的人脈和維持良好的人脈“付費”,這種費用,不僅是經濟上實實在在的金錢,也包括感情上的投資。
一句話,為人脈付費,是讓你從人脈中獲得收益而必須付出的成本,想要人脈為你所有,聽你調遣,就得適時適當地“大方出手”。
人脈的關鍵因素就是人,是人總是離不開生產和消費的,而這兩個環節都離不開錢。所以把握了這個關鍵因素,也就能助你培養人脈。
李嵐的大學同學現在在某著名高校當教授。一次在一個國際會議上,他認識了一所國外著名學校的一個博士生。
雖然當時他比那個博士生地位高得多,博士生在這種會議上隻是小角色,但他沒有輕視對方,反而很欣賞其好學的勁頭和那些略顯幼稚的觀點中流露出的智慧,很高興地和對方交談。
後來他還花費很多的錢和動用人脈關係為這位博士聯係實習的地方。這名博士生畢業之後發展很快,沒幾年就成為某個著名實驗室的負責人之一,後來他到中國找合作夥伴時,就直接找到了我的這位同學,合作在該高校成立了一個規模很大的研究中心。
在人脈的維持上,金錢能夠起到很大助推作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你處於優勢時,不自覺地幫幫你的朋友們,殊不知當年得到過你照顧的人,將來也許就能成為幫助你事業成功的重要力量。
很多人認為朋友之間的交往不應該增加任何經濟上的瓜葛,其實這種想法是有失偏頗的。朋友之間總會有事情互相幫忙,而這中間不免要遇見一些經濟問題,如果你肯為你的朋友在經濟上給予支持,你們的友情或許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上到一個新的台階。
一次,因為公司總工臨時有事,請約翰代他接待一下上遊公司的技術總監湯姆。總工跟約翰提到了湯姆向他谘詢過關於來中國旅遊的一些信息,約翰記在了心裏。
於是在接待湯姆的閑談之際,約翰有意把話題引到旅遊方麵,說中國的旅遊資源很豐富,吸引了不少外國朋友來觀光,我認識一些搞旅遊的朋友,他們都發展得挺好。果然湯姆一聽就表示了濃厚的興趣,連連向他打聽。
原來他的女兒打算來中國旅遊,但他自己有公務,不能相陪,而讓她一個人又不太放心。約翰說這個可以理解,如果信得過他的話可以包在他身上,他委托他的朋友安排,他們都是很正規的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