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連忙解釋說:“太傅不必傷心,我們都盼著您早日康複呢。我馬上要到荊州赴任,今天特意來拜望您,向您辭行的。”
司馬懿故意裝糊塗,說:“什麼?你要去並州上任,並州靠近胡人,你去了要很好地加強戒備,防止胡人入侵。”
司馬昭湊上前去,大聲對司馬懿說:“父親,李大人不是去並州,而是去荊州。”
“哦,是去荊州,那更好了,唉,我人老了,耳聾眼花,不中用了!”司馬懿對李勝說。
李勝認為司馬懿確實老病無用了,就站起身來,對司馬懿告辭離開了太傅府。
李勝剛出府門,司馬懿就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手捋胡須,看著司馬昭,父子兩人相視而笑。
李勝出了太傅府,直奔曹爽的府中,見到曹爽,高興地說:“司馬懿人雖活著,卻隻有一息尚存,已經老病衰竭,離死不遠了,不值得您憂慮了。”
曹爽聽了,心中大喜,當即把李勝留在府中,飲酒慶祝。從此以後,曹爽根本就不把司馬懿放在心上了,更加獨斷專行。
春天到了,按照慣例,曹魏皇帝宗族要去祭掃高平陵,曹芳起駕,曹爽、曹羲等兄弟全部隨駕同行,一行人耀武揚威,浩浩蕩蕩開出了洛陽城。
等曹爽他們出城不久,司馬懿就精神抖擻地帶著司馬昭,披掛上馬,率領著精銳士兵占領了洛陽各城門與皇宮,把洛陽城四門緊閉,不準人隨便出入。然後假傳皇太後的懿旨,廢曹爽為平民,並派人把懿旨送到皇帝曹芳那裏,司馬懿握有重兵,曹爽又沒防備,所以隻能坐以待斃。
就這樣,司馬懿憑借著裝瘋賣傻的妙計,以退為進,放鬆了曹爽的警惕。待時機成熟,一舉拿下,輕鬆地把國家大權攬在了自己的手中。兩虎相遇,必有一傷,這時候吃點眼前虧以退為先,並不是膽怯的表現,而是聰明的舉措。保存了自己的實力,又積蓄了力量可以東山再起,其方法不過是簡單地退到後麵而已,何樂而不為呢?讓步隻是暫時的,有時候為了進一尺就必須先作出退一寸的忍讓,為了避免吃大虧就不應計較吃點小虧。
退讓有時候隻是表麵上作出讓步,實際上卻暗中又進了一步。而類似於舊瓶換新酒,以假掩真、以虛蓋實、反語正說、虛實不定,則是令對手難以捉摸、防不勝防更為高明的一種以退為進的技術和策略。
英國牛津大學有個名叫艾爾 弗雷特的學生,因能寫點詩而在學校小有名氣。一天,他在同學麵前炫耀自己的詩時,有個叫查理的同學說:“艾爾 弗雷特的詩讓我非常感興趣,它是從一本書裏偷來的。”艾爾 弗雷特非常惱火,要求查理當眾向他道歉。
查理想了想回答道:“我以前很少收回自己講過的話。但這一次,我認錯了。我本來以為艾爾 弗雷特的詩是從我讀的那本書裏偷來的,但我到房裏翻開那本書一看,發現那首詩仍然在那裏。”
兩句話表麵上不同,實際上並非如此,“艾爾 弗雷特的詩是從我讀的那本書裏偷來的”,是指艾爾 弗雷特從那本書中抄襲了那首詩;“那首詩仍然在那裏”,指的是被艾爾?弗雷特抄襲的那首詩還在書中,兩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同時進一步肯定了那首詩是抄襲的,而且使嘲諷的程度更深了一層。
另外一個例子是關於世界著名滑稽演員胡珀的故事,他在一次表演時說:“我住的旅館,房間又小又矮,連老鼠都是駝背的。”旅館老板知道後十分生氣,認為胡珀詆毀了旅館的聲譽,揚言要控告他。
胡珀決定用一種奇特的辦法,既要堅持自己的看法,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於是在電視台發表了一個聲明,向對方表示歉意:“我曾經說過,我住的旅館房間裏的老鼠都是駝背的,這句話說錯了。我現在鄭重更正那裏的老鼠沒有一隻是駝背的。”胡珀的道歉便是用一種巧妙的辦法達到了以退為進的目的。
總之,無論是退讓以存實力也好,還是以退為進也罷,聰明人不會以退讓為恥辱,而是以退讓為策略,進退自如,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的同時保護自己力量出奇製勝。所以,以退讓開始,其實是為了以勝利結束。
要巧妙與客戶爭辯
商家把客戶奉為上帝,那麼罵客戶就是罵上帝,因此客戶是不能罵的,除非你不想把生意做下去,否則你最好別和客戶爭辯。但客戶也是凡人,也會犯錯誤,表現出不禮貌的言行等,對於不罵不足以平民憤的客戶,不但要罵,而且要狠狠地罵。
為什麼要罵?似乎罵人的唯一目的就是解除自己心中的怨恨。但精明的生意人知道罵人除了解恨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防止客戶再犯同樣的錯誤。所以罵客戶要做到以下幾點:
1.罵的時候,聲音要大。要讓客戶明白你真的是非常憤怒,已經忍無可忍,必要時稍微出格也無所謂,但絕不能過分。
2.永遠隻罵客戶做的事情,千萬別罵客戶本人!一定要做到對事不對人,否則傷及客戶的自尊心,生意就做不成了。更不能用粗話,這一點一定要忍住,要做到雷聲大,雨點小,罵他個狗血噴頭,卻依舊是幹幹淨淨!
3.不要給客戶反駁的機會。如果他爭辯,立即以更大的氣勢壓倒他!因為在這樣的氣氛下爭辯隻會越辯越亂,講道理是心平氣和的時候。
4.一定要比客戶先掛電話,千萬別打持久戰,言多必失!讓整個謾罵的過程在最憤怒的時候戛然而止,讓客戶感覺遊戲已經結束,自己真的錯了,懊悔不已又無處訴說。
5.放鬆心情,盡情體會一吐胸中惡氣的那份快感。
6.巧妙道歉,舒展心胸過後,再撥通客戶的電話,毫不猶豫地為剛才的失禮誠懇道歉。“實在對不起!這件事真的把我氣糊塗了,我太失禮了!”這一切都是給客戶搭的台階,而且一定要讓他體體麵麵地下來。
你們的怨氣都消除之後,再找合適的時機談具體解決問題的辦法。經過這樣的爭辯,你們都會認真對待和妥善處理問題,並學會在今後的業務中避免再發生類似的問題。
但這並不表明你可以隨便和客戶吵架,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用這一招。
給多疑的客戶造成錯覺
聰明與糊塗,是相對的一組詞語:糊塗與智慧,卻是有時候重合的一組詞語。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們就最願意聽大人們誇獎自己聰明,人要學會生存之道就應該學會聰明,但如果我們學到的是小聰明,耍的也是小聰明,就很容易讓自己被小利小益所迷惑,甚至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情。有些人在小事上糊塗,看似被那些耍小聰明的人占了便宜,但實際上他們遇到大事從不糊塗,而顯示出非凡的智慧,這才是真正的聰明。小聰明的人能聰明一時而不能聰明一世,而大智若愚,表麵上糊塗的人,雖不計一時的得失卻能聰明一世,明哲保身,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聰明的人掩藏起聰明,裝一下糊塗,是因為他們看清了事情的利害關係,一時裝糊塗是為了免得大家紅了臉、撕破了麵皮,一時放棄自己的利益,是為了贏得更長久的合作。
春秋時期,楚王請了很多臣子們來喝酒吃飯,席間歌舞曼妙,美酒佳肴,燭光搖曳。同時,楚王還命令兩位他最寵愛的妃子許姬和麥姬輪流給他的屬下敬酒。
忽然一陣狂風刮來,吹滅了所有的蠟燭,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員趁機揩油一親芳澤,摸了許姬的玉手,許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帶,匆匆回到座位上並在楚王耳邊悄聲說:“剛才有人趁機調戲我,我扯斷了他的帽帶,你趕快叫人點起蠟燭來,看誰沒有帽帶,就知道是誰了。”
楚王聽了,連忙命令手下先不要點燃蠟燭,卻大聲向各位臣子說:“我今天晚上,一定要與各位一醉方休,來,大家都把帽子脫了痛快飲一場。”
這樣,眾人都沒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誰的帽帶斷了。
後來楚王攻打鄭國,有一將領獨自率領幾百人,為全軍開路,斬將過關,直通鄭國的首都,立下赫赫戰功,此人就是當年揩許姬油的那一位,隻因楚王施恩於他,而發誓畢生忠於楚王。
楚王之所以當時能夠順利地平定內亂,建立霸業,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這與他的寬容大度、小事糊塗、善於籠絡部屬是緊密相連的。如果他沒有一時裝糊塗對下屬的小過既往不咎,那將來爭霸時,又有誰可以借力呢?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正如貓頭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樣,適當裝裝糊塗,對別人的過錯不要太較真,也是維持彼此友好的關係的真諦。
“難得糊塗”曆來被推崇為高明的處世之道,懂得裝傻,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誰不識其中真相誰就會被愚弄,誰不能領會大智若愚之深意,誰才是真正的傻瓜。“難得糊塗”這四個字出自鄭板橋之口,至於這四個字的來曆,有這麼一個小故事:一年,鄭板橋專程到山東萊州的雲峰山觀看鄭文公碑,因天色已晚,不得以借宿於山間茅屋。屋主為一老翁,自稱糊塗老人,言談舉止,高雅不凡,兩人交談甚是投機。老人家中有一塊特大的硯台,石質細膩,鏤刻精良,讓鄭板橋大開眼界。老人請鄭板橋題字以便刻於硯背,鄭板橋覺得老人必有來曆,便題寫了“難得糊塗”四個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印章。因硯台大,尚有餘地,鄭板橋便請老先生寫一段跋語,老人沒加推辭,隨手寫道“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而轉入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之門也。”寫罷也蓋了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鄭板橋大驚,細談之下,方知老人是位退隱的官員,頓生敬仰之意,有感於糊塗老人的命名,鄭板橋當下見還有空隙,便又補寫了一段:“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後來報也。”老人見了大笑不止,鄭板橋“難得糊塗”的名言從此在民間廣為流傳。
聰明人與其事事與人計較,不如樂得裝糊塗,心寬路自寬。聰明人還懂得適時裝糊塗以保護自己,有些時候據理力爭隻會火上澆油地置人於尷尬之地,這時候與其費盡口舌為自己爭辯,不如裝一下糊塗,讓尷尬危險的情況趕緊結束,讓時間來證明自己。
1964年2月,蘇聯元帥鐵木辛哥受命去波羅的海,協調一、二方麵軍的行動,什捷緬科作為他的參謀長同行。什捷緬科早知道這位元帥對總參部的人抱懷疑態度,思想上有疙瘩,心想:“命令終歸是命令,隻能服從了。”等上了火車,吃晚飯時,一場不愉快的談話開始了,鐵木辛哥先發出一通連珠炮,質問道:“為什麼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來教育我們這些老頭子,監督我們的吧?白費勁!你們還在桌子底下跑的時候,我們已經率領著成師的部隊在打仗,在為給你們建立蘇維埃政權而奮鬥了。你軍事學院畢業,自以為了不起了!革命開始的時候,你才幾歲?”這一通教訓,已經近乎侮辱了。但什捷緬科卻老實地回答:“那時候,剛滿十歲。”接著又平靜地表示對元帥非常尊重,準備向他學習。鐵木辛哥最後說:“算了,外交家,睡覺吧。時間會證明誰是什麼樣的人。”
“時間證明論”是對的,他們共同工作了一個月後,在一次晚間喝茶的時候,鐵木辛哥突然說:“現在我明白了,你並不是我原來認為的那種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專門派來監督我的……”後來什捷緬科被召回時,鐵木辛哥心裏很舍不得他。又過了一個月,鐵木辛哥親自向大本營提出要求,調這個晚輩來共事。
什捷緬科在受辱之時裝憨相,過了鐵元帥關,體現了後生的謙卑及對老人的尊重,是大智若愚的表現。懂得裝假者絕非傻子,顯得木訥憨厚有時是最高智慧者才能為之。許多時候,要想受到別人的信任,就必須掩藏你的聰明。
普賽公司銷售部新來了一名業務員陳娜,她活潑熱情,能說會道,沒過多久就為公司談下了幾筆大買賣,再加她性格開朗,人又大方,公司上上下下都很喜歡她,開玩笑地叫她“小財神”,可這引起了一個人的不滿——銷售主管李東含。
李東含是公司老總的遠親,平時不苟言笑,沒有什麼業績卻喜歡教訓人,他常常訓斥陳娜做人太高調,不懂謙虛。銷售部的人都不喜歡他,陳娜每次被訓斥卻隻是輕鬆地笑笑,跟沒事人似的。
自從陳娜來了後,公司的銷售業績從平平無奇一下子節節攀升,一年後,公司評選年度先進人物時,大家都認為是陳娜當選無疑,沒想到上台領獎的卻是主管李東含。看著李東含在台上虛偽做作地說著致謝詞,大家都為陳娜抱不平,他李東含憑什麼呀,搶了人家的功勞還沾沾自喜,一點也不知道害臊。陳娜看著台上的李東含,仍然隻是輕鬆地笑了笑,什麼話也沒說。
這以後,李東含在銷售部就更加放肆了,經常搶業務員的功勞不說,對陳娜的態度更是一日不如一日。大家都勸陳娜直接去跟老總反映,雖說不一定能壓製住李東含,但至少可以打擊打擊他的囂張氣焰。可陳娜卻什麼也沒說,反而工作得比以前更賣力了。大家都為陳娜可惜,說她是一個老好人。
沒想到,幾年後,陳娜突然高薪跳槽到普賽公司的死對頭集安公司做了銷售主管,還帶走了普賽公司絕大部分的客戶,普賽公司一下子突遭重創,陷入了危機之中。以前的同事們都百思不得其解,憑陳娜的業績和能力,隻要她向老總申請,在普賽公司得到一個主管職位是輕而易舉的,為什麼她幾年來都沒有爭取,卻突然跳槽到別的公司呢?
有些同事去問陳娜,陳娜笑了笑回答說:“以我這幾年的成績,向普賽公司要一個主管職位確實很容易,但是這幾年來,李東含頻繁搶奪我們的功勞,公司老總都沒有說話,不管他知道還是不知道,這麼不公平的事情存在了這麼久,說明這家公司的用人製度是不完善的,或者說是不公平的,在這樣一家公司繼續做下去,誰能保證我做了主管以後就能受到公正的待遇呢?就算我據理力爭,爭回了一些利益,大家都撕破臉了還有什麼意思呢?還不如暫時忍下來,鍛煉好自己的本事,等到時機成熟,再爭取我相應的待遇。再說了,有突出的業績和工作能力,我走到哪裏會不受歡迎呢?”同事們聽了,不得不佩服陳娜的智慧。
如果把爭取個人利益叫做小聰明的話,陳娜忍著被壓迫的委屈辛辛苦苦熬出頭的經曆,就可以被稱為極大的智慧了。聰明是優點,但是小聰明卻是致命的軟肋。小聰明看似獲得一時之利,但喪失的卻是長久的利益。真正有智慧的人樂得在小事上裝裝糊塗,得饒人處且饒人,正是這種看似傻帽的做法,讓他們以一時的損失為代價,獲得了長久的發展。
澆滅客戶的怒火
與客戶打交道對身處商海的人來講可謂家常便飯,不管你的客戶是溫文爾雅還是脾氣暴躁,你都必須應對。如果客戶因為某種原因憤怒了,怎樣做才能澆滅他的怒火呢?
1.細心“聽教”
有些客人的投訴令你感到難堪,因為這些投訴具有攻擊性,但他們都能告訴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有助於你改進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所以盡量向他們查詢詳細信息。
2.認清事實
投訴幾乎都含主觀成分,顧客不會知道你在工作上付出了多少心力,你自己要認清這個事實,才可能心平氣和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3.先聽後說
沒等客人說完就迫不及待地為公司辯護,無疑是煽風點火,所以應讓客人先說完意見,再作回應。
4.重點反擊
不要對客人的每點意見都進行辯駁,宜集中處理最主要的衝突源頭。
5.忍氣吞聲
雖然有時候顧客也有不是之處,但你不宜進行反投訴,否則事情會越鬧越大。
6.正襟危坐
如果你是麵對麵處理客人的投訴,請小心你的肢體語言。
7.正麵回應
聽過投訴後,要向客人作出正麵的回應,如“多謝你的意見,我們會作為參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