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封麵女郎
1944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戰已接近尾聲,夢露在一家無線電廠當工人。一個為軍隊服務的電影製片廠的戰地攝影記者戴維·康納弗,奉命為《揚基》雜誌到她工作的那個工廠來拍攝幾張能鼓舞士氣的漂亮女郎的照片。當康納弗看到年僅18歲的夢露時,不覺眼前一亮,覺得她與眾不同。於是康納弗在裝配線上給她照了幾張照片後,又請她換上紅毛衣照了幾張,並坦率地告訴她不宜在工廠工作,她應是屬於雜誌封麵的。
她很快獲得了成功。不久,諸如《吹牛先生》和《貴族》等雜誌封麵上陸續出現了她身穿遊泳衣、短褲和三角背心的照片。
夢露在雜誌封麵上的頻頻亮相,引起了好萊塢的注意。在1946年8月,夢露與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簽訂了為期一年的合同,並正式改名為瑪麗蓮·夢露。
2.“白癡美人”
瑪麗蓮·夢露開始在攝影棚裏學習演技並接受訓練,拍了無數張照片。盡管她十分認真,對此傾注了全部熱情,但她的表演仍不見起色。大半年過去了,夢露作為影片公司的合同演員,還沒有演過一個角色。1947年2月,夢露初上銀屏。當她接到片約時,她還以為是主角,實際上卻是連片頭字幕表上都排不上的小配角。在這部名為《斯庫達,呼!斯庫達,嘿!》的影片中,她扮演一位農婦,她的台詞隻有一句:
“哈羅,萊德!”
接著,她又在《愛的歡樂》裏飾演了一個總共隻說8個詞兒的小角色,又在《危險的年紀》中出演了一個隻有幾個鏡頭的小角色,此後便是漫長的等待。
三部影片公映後,觀眾讚賞夢露富有女性的魅力,尤其“富於性感”,但否定她的表演,認為她毫無表演才能。影片公司看中的就是夢露的女性魅力,有意將她塑造成“性感象征”,讓她出演漂亮、但頭腦簡單的金發女郎。夢露不滿足於這類形象,她向公司申請改變形象,嚐試其他類型的人物,但公司卻置之不理,因為讓夢露出演那類形象正是公司賴以賺錢的資本。
3.演員的夢想
瑪麗蓮·夢露後來曾經說過:“我當時幻想當一名好演員,但是我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不過是個三流角色,缺乏天賦,就好像我在外麵穿得華麗,而裏麵卻是一件蹩腳廉價的衣服。但是,我的上帝啊!我多麼想學習,想改變,想提高!我什麼也不需要,我既不要男人,也不要錢,不要愛情,我隻求我有演戲的能力。”
為了提高自己的演技,夢露抓緊時間讀書,尤其是關於電影藝術的書籍,甚至攻讀了西方電影演員很少接觸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自我修養》一書。此外,她還悄悄去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電影係聽課。她認真聽講,盡力記筆記,因而功課相當不錯。
1948年3月,夢露拜哥倫比亞製片廠的頭等戲劇指導娜塔莎·萊特絲為師,接受正規的戲劇表演訓練。
在夢露16年的從藝生涯中,她不斷地向當時非常著名的影星拜師學藝,如康斯坦斯·科利爾、斯特拉斯伯格、克拉克·蓋博等人。不斷的學習奠定了瑪麗蓮·夢露成為世界著名影星的基礎。
4.好萊塢巨星
1949年元旦,瑪麗蓮·夢露在一次晚宴上結識了好萊塢的大股東約翰尼·海德。海德當時已53歲,患有嚴重的心髒病,但他卻深愛著夢露。在他的鼎力相助下,夢露終於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1950年6月,海德向青年導演約翰·休斯頓推薦夢露出演《柏油叢林》。這是一部標準的警匪片,夢露扮演一個老年罪犯的妻子,表現得有聲有色。《紐約時報》和《紐約先驅論壇報》以及《時代》雜誌都盛讚她的“無懈可擊的表演”。夢露從此受到電影界的矚目。
1953年,導演亨利·哈撒韋首次啟用從未飾演過主角的瑪麗蓮·夢露,擔綱主演他的新片《尼亞加拉》。在這部影片中,夢露扮演漂亮、性感的女一號羅斯,並在片中唱了一首名為《吻》的插曲。她的出色表演獲得了影評家的一致讚譽,成為她電影生涯的新起點——她由三流演員一躍而成為一流明星。
1953年4月,瑪麗蓮·夢露同珍妮·拉瑟爾共同主演了福克斯影片公司的音樂舞蹈巨片——《金發女郎,君子好逑》。該片是20世紀50年代好萊塢音樂舞蹈片的佳作,是一部喜劇巨片。夢露和拉瑟爾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無論是她們的雙人舞,還是單人表演,都極其精彩,受到各界的好評。夢露在影片中向人們展示了她能歌善舞、善於駕馭歌舞片中妙齡女郎的才能。
1956年,夢露出演《公共汽車站》。在片中,夢露的演技發揮得淋漓盡致,將歌女謝麗這一角色的情感漸變過程,詮釋得有聲有色、令人信服。正是由於這部影片,夢露才被知識階層和電影行家欣賞和讚同,她開始被認為是“一位真正的表演明星”。
當風華正茂的瑪麗蓮·夢露正處於藝術生涯的高峰、並欲再攀新的高峰——成為出色的演技派名星——而大加努力的時候,她卻猝然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