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延誤了些許交稿期限的書,同時也讓我頗費了些頭腦。既然寫到奉係軍閥,怎麼能不寫少帥,寫到少帥怎麼能不寫趙一荻呢?你看,我輩終歸是俗人一個,對八卦的喜好超過了正史本身。內心裏雖然頗糾結了一番,到底還是按捺住了,規規矩矩地寫起奉係軍閥,從張作霖寫到張學良。說到寫作中間發現的問題,倒是很多。

首先是史實資料的問題。我本以為,像奉係軍閥這樣的群體,距離當代很近,資料應該沒有太多問題,待等到看過幾份資料,才發現其間的偏離實在有些誇張。而且有一些政客,明明沒有經曆這件事,似乎為了在曆史裏湊份子,生拉硬扯地胡謅一氣,待翻翻資料才發現,當時這位仁兄正在八竿子打不著的地方,合著道聽途說還講得那麼煞有介事。

在參考過的曆史資料裏,要多說說少帥晚年的《張學良口述曆史》,這本書是史學名家唐德剛先生的著作,出版以後爭議頗多,蓋因其保留了少帥的原話,而鮮少進行藝術上的加工。我看過這本書,卻是要謝謝唐先生,這本書的妙處便是妙在保留了少帥的原話,老先生的得意、難過、不屑、困惑全都在書裏出來了。和電視上看慣了的少帥相比,書裏的少帥似乎才更為真實,他講的那些人與事才那麼真切。

寫書需要給書中的人物賦予性格,至少,我書中的人物形象,便是自少帥的書中借鑒來。雖然多拖了幾日,但是待書稿寫罷,讓人遺憾的地方還是很多,書中的一些扣人心弦處都被寥寥幾筆帶過,發人深省處也覺得闡述得不足,甚至因為作者個人因素,有些地方所持的思想偏執,亦不免引起讀者非議。肯望諸位觀賞之餘,能夠見諒,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讀者能夠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