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著,忽聽見左邊房子裏麵高聲說道:“妙!妙!”眾人都覺詫異。秦中書叫管家去書房後麵去看是甚麼人在喧嚷。管家來稟道:“是二老爺的相與鳳四老爺。”秦中書道:“原來鳳老四在後麵,何不請他來談談。”管家從書房裏去請了出來。隻見一個四十歲的大漢,兩眼圓睜,雙眉直豎,一部極長的烏須,垂過了胸膛;頭戴一頂力士巾,身穿一領元色緞緊袖袍,腳踹一雙尖頭靴,腰束一條絲鸞絛,肘下掛著小刀子,走到廳中間,作了一個總揖,便說道:“諸位老先生在此,小子在後麵卻不知道,失陪的緊。”秦中書拉著坐了,便指著鳳四老爹對萬中書道:“這位鳳長兄是敝處這邊一個極有義氣的人。他的手底下實在有些講究,而且一部《易筋經》記的爛熟的,他若是趲一個勁,那怕幾千斤的石塊,打落在他頭上身上,他會絲毫不覺得。這些時,舍弟留他在舍間早晚請教,學他的技藝。”萬中書道:“這個品貌,原是個奇人,不是那手無縛雞之力的。”秦中書又向鳳四老爹問道:“你方才在裏邊連叫‘妙!妙!’卻是為何?”鳳四老爹道:“這不是我,是你令弟。令弟才說人的力氣到底是生來的,我就教他提了一段氣,著人拿椎棒打,越打越不疼,他一時喜歡起來,在那裏說妙。”萬中書向秦中書道:“令弟老先生在府,何不也請出來會會?”秦中書叫管家進去請,那秦二侉子已從後門裏騎了馬,進小營看試箭去了。
小廝們來請到內廳用飯。飯畢,小廝們又從內廳左首開了門,請諸位老爺進去閑坐。萬中書同著眾客進來。原來是兩個對廳,比正廳略小些,卻收拾得也還精致。眾人隨便坐了,茶上捧進十二樣的攢茶來,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廝又向爐內添上些香。萬中書暗想道:“他們家的排場畢竟不同,我到家何不竟做起來?隻是門麵不得這樣大,現任的官府,不能叫他來上門,也沒有他這些手下人伺候。”
正想著,一個穿花衣的末腳,拿著一本戲目走上來,打了搶跪[12],說道:“請老爺先賞兩出。”萬中書讓過了高翰林、施禦史,就點了一出《請宴》,一出《餞別》。施禦史又點了一出《五台》。高翰林又點了一出《追信》。末腳拿笏板在旁邊寫了,拿到戲房裏去扮。當下秦中書又叫點了一巡清茶。管家來稟道:“請諸位老爺外邊坐。”眾人陪著萬中書從對廳上過來。到了二廳,看見做戲的場口已經鋪設的齊楚,兩邊放了五把圈椅,上麵都是大紅盤金椅搭,依次坐下。長班帶著全班的戲子,都穿了腳色的衣裳,上來稟參了全場。打鼓板才立到沿口,輕輕的打了一下鼓板。隻見那貼旦裝了一個紅娘,一扭一捏,走上場來。長班又上來打了一個搶跪,稟了一聲“賞坐”,那吹手們才坐下去。
這紅娘才唱了一聲,隻聽得大門口忽然一棒鑼聲,又有紅黑帽子吆喝了進來。眾人都疑惑:《請宴》裏麵從沒有這個做法的!隻見管家跑進來,說不出話來。早有一個官員,頭戴紗帽,身穿玉色緞袍,腳下粉底皂靴,走上廳來。後麵跟著二十多個快手,當先兩個,走到上麵,把萬中書一手揪住,用一條鐵鏈套在頸子裏,就采了出去。那官員一言不發,也就出去了。眾人嚇的麵麵相覷。隻因這一番,有分教:梨園子弟,從今笑煞鄉紳;萍水英雄,一力擔承患難。未知後麵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1] 相值:遇到。
[2] 滴水:屋簷。
[3] 養望:隱退閑居。
[4] 絲毫不走的:絲毫不走樣的。
[5] 元作:考列第一名的文卷。
[6] 津梁:比喻能起橋梁作用的人或事物。
[7] 亢龍:泛指剛愎躁進之人。
[8] 微子、箕子:微子姓子,名啟,殷商貴族。殷商帝乙的長子,紂王的庶兄,封於宋國。箕子名胥餘,文丁兒子,帝乙的弟弟,紂王的叔父,官太師,封於箕。
[9] 顏子:指顏回,孔子的弟子。
[10] 打點:打算。
[11] 作興:器重,抬舉。
[12] 搶跪:屈一膝行的半跪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