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天下第一等(1 / 3)

神舟甲板上,武植和徐寧,程明說了會兒話,武植忽笑道:“程指揮,數日前本王所見那水上好漢何在?”

程明心頭一動,躬身道:“下官這就叫他來。”滿臉喜色的轉身去了,料定貴王定是賞識張順,有意提拔他。

不多時,張順跟在程明身後氣昂昂走來,對武植深施一禮:“小人張順見過貴王千歲!”

武植虛扶,問了張順幾句閑話後說道:“張順,你可願意做本王侍衛?”

旁邊三人皆是一愣,貴王若想要名禁軍士卒做侍衛那還不簡單?和樞密院發道公文就是,又何必詢問?有哪個禁軍兵卒會不願意的?

張順雖然桀驁,對在禁軍中不能升遷也是耿耿於懷,做貴王親衛?王府就是普通侍衛也是從六品,如石秀般親衛乃是正五品了,張順又哪會推拒?當下單膝跪倒:“小人願意!”

武植哈哈一笑,“等回京後本王就給樞密院招呼一聲,這段時間你還是歸程指揮哦,若是違逆官長本王卻保不了你!”

三人莞爾,張順見貴王隨和,更是放下心事,方才的些許顧慮拋到九霄雲外,心中喜不自勝。

談笑的當口,一名小校從船艙走出,手中端一方盤,上麵擺滿筆墨紙硯,武植不由問道:“是誰這般勤勉?”要知道這些禁軍士兵大多目不識丁,肯用心讀書的誰又會參軍,在宋朝,文人的地位比武人可是高出太多。一名舉人也不見得比禁軍指揮地位弱了。

聽武植詢問,徐寧和程明臉色微變,互相看看都不敢說話。

武植本是隨意問問,也沒怎麼當回子事,但見二人神色古怪,好奇心大起,追問道:“怎麼?莫非什麼事還要瞞我不成?”

武植這話可有些重了,徐寧惶急的道:“下官不敢,是……是千葉子小姐……”

武植笑笑:“她要筆墨紙硯作甚?難道是寫家書?”雖是笑言,語氣裏森冷之意令徐寧三人皆是一顫。

徐寧急忙道:“王爺息怒,她若是寫家書小的們又怎能容她,這些日子千葉子習我大宋語言,小的見左右無事,也就聽之任之了,是小人該死!”見武植麵色不善,千葉子小姐降為了千葉子,下官也降級為小人。

說完徐寧單膝跪下請罪。

武植麵色稍和,說道:“這卻無妨,你起來吧。”又詫異道:“你懂日本語言?”

徐寧臉上一紅,苦笑道:“小人大老粗一個,又懂得什麼?是那小女孩兒聰慧,每日送飯時和軍卒閑聊,倒也學了幾句宋語,後來小人由徐大人房裏尋到本書籍,千葉子每日臨摹……”

武植微微點頭,“帶我去看看!”看來是徐寧的愛心發作,見千葉子無聊給她找些事做而已。

進入千葉子的房間時,小女孩兒手握毛筆,全神貫注的一筆一劃勾勒,因為個子太小夠不到書桌,隻有半蹲在椅子上,小小的手握著大大的毛筆,看起來甚是可笑,看她粉嘟嘟的小臉一副嚴肅認真的表情,長長的睫毛眨都不眨,武植一陣失笑,倒想起了後世用心作功課的小學生。

奈子見到武植等人進來,臉上馬上露出懼怕的神情,輕輕喊了千葉子幾聲,千葉子皺起眉頭,似乎在責怪奈子為什麼要打斷她。

轉頭看到武植,千葉子漂亮的大眼睛馬上瞪圓,把手裏的大毛筆扔在桌上,跳下方椅,蹬蹬蹬走到一邊,氣哼哼看著窗外。

武植強忍笑意,走到書桌旁看她的文字,好似比自己寫的好看,搔搔頭,說道:“恩,寫得不錯,有些意境。”他又哪知道什麼是意境了,隨口胡謅而已。說完才想起徐競不在身旁,沒有“通譯”卻是無法和她倆溝通。

“我帶她倆進京都散散心。”說起來把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長時間關在“黑屋子”,做得似乎有些不地道。

徐寧臉露喜色,這些日子相處,他倒是挺喜歡千葉子這小姑娘,是以才會熱心的為她找書籍消磨時光。

侍衛示意千葉子和奈子跟他們出船艙,奈子臉色慘白,腿一軟,坐在了地上,大概她以為要被拉出去做“肉醬”吧,千葉子卻是氣鼓鼓的向外走去。

侍衛引奈子和千葉子登上馬車,布簾落下,接著馬蹄聲響,窗外景物向後倒退,奈子驚魂稍定,拍拍自己胸口:“小姐,您怎麼不怕?”

千葉子揚起小臉,篤定的道:“他們是宋人,不會亂殺人的!”這些日子和船上兵卒相處倒是確定了武植等人宋人的身份。

奈子歎口氣:“他們若不亂殺人那小姐的侍衛就不會冤死!”

千葉子想起為保護自己慘死的侍衛,眼圈一紅,晶瑩的淚珠從臉上滾落。奈子一陣後悔,那些侍衛都特別疼愛小姐,雖然上下有別,不敢太過親切,卻是每日換著法哄小姐開心,伴隨小姐遊玩的途中其樂融融,就和一家人一般。小姐這些日子想起那些侍衛不知道哭了幾次,自己好端端又提起他們作甚。

靜了好半天,奈子見千葉子小臉悲淒,不時搖頭,顯見思緒繚亂。小姐雖然聰慧,畢竟年紀還小,平日信服老爺的話,對宋人甚是崇慕,如今眼前所見卻和自己一慣堅信的事情不符,不免心中混亂至極。

奈子怕她再想下去傷神,岔開話題道:“那為首宋人駕馭如此巨舟,也不知道是什麼身份?”

千葉子咬著嘴唇不說話。

奈子歎口氣:“小姐莫多想了,宋人中有好人,自然也有壞人,船上的那些宋人對小姐都很好啊。”

千葉子歪著頭想了一會兒,點點頭:“謝謝奈子姐姐,千葉子明白了,以後千葉子隻恨一個人……”

奈子無奈的點點頭。

……

高麗的京都又名鬆嶽,高麗王朝始祖太祖王建原是鬆嶽郡的豪族,王建崇尚佛教,把佛教定為國教,高麗王朝為了使佛教興旺,向北宋請佛經,派僧侶入宋求法,歡迎宋僧來高麗傳法,並雕刻了大量佛經,京都更建有數處寺院。

武植在一座佛像前默默祈禱,半響後,轉身道:“走吧!”侍衛急忙跟上。一行人在大街上遊蕩時見到這家寺院,武植心血來潮,進寺禮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