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偉籃壇風雲路》:拉媒體朋友的手(2)(1 / 1)

從那時開始,凡遇到重大的懸而未決的事件,我們都要事先聽取資深媒體記者的意見,這成為一個慣例。有一件事令我很感動,那是在2003~2004賽季的後期,聯賽出了一係列賽場問題,觀眾扔瓶子,球員與球員、球員與觀眾發生衝突的事件此起彼伏,搞得競賽組織管理人員焦頭爛額。我們召集在京媒體聽取意見,商量對策。當時就有記者提議,發一個媒體倡議,呼籲規範賽場行為,維護良好的聯賽氛圍,獲得大家的一致讚同。與會記者公推《人民日報》記者薛原起草倡議書初稿。薛原十分爽快地答應了,寫出一份高質量的草稿,經幾位資深記者修改後發表了。這對穩定當時的聯賽局麵起到了積極作用。從這件事情上,我看到媒體的態度和力量,更加堅定了我加強與媒體合作的決心。

遺憾的是,很多好的想法和措施沒有堅持和深入下去,停留在最初階段,尤其是沒有抓緊把中國籃協新聞委員會成立起來,形成良好的工作機製。

在2006年世界男籃錦標賽和多哈亞運會期間,我真正看到了籃球記者對籃球事業的忠誠、激情和有力支持。在劄幌的體育館內,每逢中國男籃比賽時,許多中國記者往往忘記了記者的手頭工作,把自己當作普通球迷,在記者區為中國隊搖旗呐喊,引得其他國家記者側目而視。為此日本組委會找我們交涉,希望中國籃協出麵製止。當王仕鵬投中決定性的一球時,於嘉忘我的激情解說,已經完全超越了一名普通記者的職責情感!我想,要說籃球和足球的不同之處,籃球媒體發自內心的喜愛和支持是重要表現之一。對此,我一直心懷感激。

在和記者打交道的過程中,也發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2005年多哈亞錦賽期間,我去參加亞籃聯的執委會,當時並沒有和球隊住一個酒店。

有一天中午我去看望球隊,在他們下榻的酒店碰到了《體壇周報》的記者陳豔豔。這是一個剛從烏魯木齊調來不久的女孩,後來成為一個相當不錯的專業記者。一眼看去,陳豔豔表情不對。我關切地問她:“豔豔,你怎麼啦?”因為之前她采訪遇到了不少坎坷,所以一見到我們就跟見了親人一樣,眼淚一下子就掉下來了。

陳豔豔一邊哭一邊說,多哈的酒店貴,采訪要打車,碰到一個當地司機蓄意刁難,受了不少委屈;到球隊采訪也不順利,被拒之門外毫無進展。那天她本來是想采訪唐正東的,可是等了半天也沒見到人,這樣下去她完不成報社給的任務,實在太難受了。

看到陳豔豔的樣子,我很同情,畢竟大家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到這個陌生地方來的,一定要幫她解決困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