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北伐舉義旗(1 / 3)

在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昌之後,軍事鬥爭的重心由兩湖轉向贛閩。中共上海黨組織即決定舉行武裝暴動,暴動總指揮為羅亦農、副總指揮趙世炎。

趙世炎,號國富。1901年4月13日出生於四川省酉陽縣龍潭鎮,家道殷實,其父趙登之極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不惜重金為子女聘請名師。其二哥趙世玨,同盟會會員,世炎受其影響很深。其於龍譚鎮高級小學讀書時,亦受地理教員王勃山的影響,王亦為同盟會會員。趙少時便常吟後人讚嶽飛之名句:“上下三千年,古今第一人。”

1914年,趙世炎與其四哥趙世輥同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中學。其謂:“夫治國之道,操之有術,行之有方,審情勢,度輕重,未有不注意於民生之利病者也。”

1917年,趙世炎結識了李大釗,時李大釗與王光祈、周太玄正創辦一個傳播新思想的學術團體,李大釗便約趙參加。“五四”運動中,趙亦參加。是年7月,趙中學畢業,經李大釗介紹,參加了少年中國學會。時趙認為,要了解中國必須首先明了中國問題就必須首先了解中國,要了解中國必須首先明了中國曆史和社會狀況。趙還在附中辦起了校外補習班,幫助工人學文化。1919年,趙進入吳玉章在北京主辦的法文專修館。翌年5月9日,趙赴法勤工儉學。8月,進入巴黎西郊工業區弗克魯的一家鐵工廠作工。10月又轉入三鎮建的一家鐵工廠。1920年底,與李立三等共同發起創建了勞動學會,團結了廣大的勤工儉學學生。1921年2月28日,趙世炎和李立三等參加了蔡和森、向警予等領導的400名勤工儉學學生向中國駐法公使館進入請願示威,提出“要吃飯權、工作權、求學權。”遭到了法國軍警的鎮壓,此舉即為勤工儉學史上著名的“二·二八運動”。

趙於法國間,與在法的周恩來、張申府,在比利時的李維漢、劉伯堅、聶榮臻、王若飛等聯係甚密。1922年6月3日,趙世炎發起組織了“中國少年共產黨”。趙出任書記,並主辦了《赤光》半月刊。

1923年3月18日,趙世炎、王若飛等奉中共指示,帶一批革命骨士前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4年春,趙以列席代表身份參加了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和赤色職工國際大會。是年秋,趙回到北京,中共中央任命其為北京地委書記。北方區執行委員會成立後,其又擔任了北方區執行委員會宣傳部長兼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與李大釗一起領導北方的中共組織。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後,孫中山決定北上,趙認為孫先生應當北上,但願先生不要為軍閥和帝國主義所利用。當合則留,不合則去。1925年2月1日,段祺瑞不顧中山先生反對,悍然召開了“善後會議”,趙撰文批駁,其文題《善後會議悍然召集》。1925年3月10日,由國民黨和共產黨同發起的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教育禮堂正式開幕,李大釗代表中共參加。趙被任命為參加會議的中國黨團書記。其於會上作了4次報告。中山先生逝世後,趙於《政治生活》上連續發表文章,評價先生的偉大曆史功績。其又與李大釗等人組織了北京民眾30萬人連續3天舉行悼念活動。1925年5月30日,“五卅”慘案發生後,北京民眾在中共北方區委的領導下和趙世炎的組織下,立即起來聲援。之後,李大釗又派趙世炎赴天津、唐山,指導那裏的鬥爭。趙組織了天津日商鈔廠工人罷工,罷工遭到奉係軍閥鎮壓。趙又組織了由上海開來的“昌州”、“重慶”等4艘輪船及香港開來的“惠州”等3艘輪船全體海員大罷工。9月初,趙赴開灤,組織了開灤五礦工人大罷工。趙各莊礦工人大罷工達5個月之久。

是年7月,中共北方區黨委在張家口召開了內蒙古地區工農兵代表大會。李大釗、趙世炎主持了大會。

1925年下半年,在馮玉祥所部駐守的北方地區,工農運動恢複和活躍起來,趙為此甚為高興,其號召民眾在反奉戰爭勝利的局麵中,要爭取民眾的自由。11月28日,李大釗、趙世炎發動了一場以推翻段執政和建立國民政府為目的的鬥爭。1926年3月18日,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幹涉中國內政,北京人民舉行了盛大的抗議示威遊行運動,趙世炎與李大釗、陳喬年等為此運動的負責人。遊行隊伍遭到軍警鎮壓,造成“三·一八”慘案。是年5月,趙前往廣州參加全國勞動大會。趙於會上批評國民黨於5月召開的二屆二中全會上右派提出的《整理黨務案》。其謂:

“整理黨務案究竟是什麼呢?……其中主要之點,即限製共派在民黨各高級黨部都不得占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其派不得當中央各部部長……將共產黨加入國民黨之黨員名單交國民黨主席保存。”

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後,趙世炎被調到上海,擔任中共江浙區委組織部長兼上海總工會黨團書記,後任江浙區委第二書記,時書記為羅亦農。

羅亦農,又名勻覺,湖南湘潭人,生於1901年。羅幼年於家讀書,17歲時,因不滿舊社會黑暗,決心外出尋找光明,然受父母阻攔,其偷往上海。在上海遇到陳獨秀,經陳提攜,羅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0年,被派往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學習。1921年加入中共。並任東方勞動大學中國語組的書記。1923年後,任中國班唯物史觀的教授。因其努力鑽研馬克思主義,對革命理論有深刻的理解。羅人品正直,對同誌十分誠懇和關心,對有困難的同誌隨時予以幫助,並把任教中所得的工資與大家共同使用。1925年,羅回到國內。4月,中共中央派其到廣東省參加全國第二次勞動大會的黨團工作,隨即任中共駐粵臨時委員會候補委員,參加反擊國民黨右派鬥爭。同年10月,羅又代表粵區出席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的擴大會議,會後,留在北京主持了中共創辦的黨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