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指揮趙世炎為穩定工人情緒,遂鼓勵工人道:“如果民眾運動不能進展,江浙的變化便是不可靠的,隻有民眾的工作來推動政局,才能成為有意義的變動。”
其強調:在發動民眾運動的時候,首先要竭力鼓起民眾的自信心,勞動階級在未得政權,未得解放之前,首要目的,是勞動群眾的自信力。這是取得鬥爭勝利的根本條件。
11月14日,北伐軍攻克九江,孫傳芳所部潰逃南京,直魯聯軍張宗昌部準備進入上海。上海形勢十分混亂。中共江浙區委決定抓住時機,再次舉行武裝起義。在群眾中廣泛發動的“倒孫拒張”運動,號召一切工會公開出來鬥爭。由於各工會的公開活動,各工會會員人數普遍增加,新的工會組織也不斷建立。到1927年1月,上海總工會領導下的組織已達187個,會員也增加了50%以上。總工會增設了經濟鬥爭部和糾察總指揮部。時趙世炎下令各部委武裝委員分頭對各區的糾察隊開始訓練。為發動海軍參加起義,中共中央指示區委下設一海軍支部,並組成“海軍三人會議”,由趙世炎任指導員。
中共中央軍委為起義方便,決定由區委組織軍事委員會,由趙世炎任主任。區軍委辦公地點設在閘北青去路洪發裏。
區軍委在組織工人武裝的同時,亦對農民運動加強了領導,於11月16日和12月7日兩次共委會上討論了這一問題。並決定以徐州為重點發展組織。
上海總工會組織在整頓自己隊伍的同時,進一步聯合學生、小商及資產階級,推動他們共同驅逐軍閥,建立上海民主政權。
就在中共上海黨組織第二次武裝起義時,蔣介石的反共傾向日趨明顯。12月28日,區委召開主席團會議,專門討論了蔣介石的政治傾向。趙世炎提出:“為使民眾不至於對蔣氏產生極大信賴,對北伐軍的歡迎,不宜特別提倡。”
1927年2月7日下午,上海總工會召集工會幹部百餘人在楊樹浦榆村路電車工會樓上開會,紀念“二·七”,並準備總同盟罷工和第二次武裝起義,提籃橋巡捕於開會時突然衝入會場,除汪壽華和羅亦農二人由亭子間逃跑外,餘皆被捕。汪急報區委,區委下令全市工人罷工。同時,汪壽華找到工部局虞洽卿,經虞出麵,被捕工人被釋放。
2月16日,區委舉行全體會議,對暴動作出決議,謂:
“主要的是罷工,次要的是武裝繼續。局麵很緊,要快準備。……蔣介石為一切反動派所包圍……蔣非消極即反叛與屈服,現在要使民眾知道蔣必反革命,說北伐軍、國民政府好而蔣不好。”
2月17日,北伐軍占領杭州。18日,北伐軍先頭部隊到達嘉興。時鈕永建、吳敬恒等計劃召集特務委員會、上海市黨部、江蘇省所領導的黨部聯席會議,籌建組織市政府。然中共所領導的“上海市總工會”之汪壽華要求建立“市民委員會”,以造成上海暴動情勢。鈕、吳對汪之要求予以拒絕。汪不為其所左右,遂令上海總工會發出通告,決定2月19日起全市開始總同盟罷工。並頒發罷工令。全市工人立即響應。第一天參加的達15萬人,到2月23日,增加至36萬人。罷工範圍遍及上海各個區域和各個行業。罷工開始後,上海交通斷絕,工廠停工,商店關門。
從2月21日晚間,就不斷發生工人向軍警奪取武器的行動。於是,區委決定於27日下午6時由總同盟罷工轉入暴動。時趙世炎、汪壽華在洪發裏指揮。趙派人送信給海軍兵艦上的中共黨員,令其開炮轟擊南昌廟兵工廠。很快停泊在高昌廟附近的建威、建康號炮艦上的炮聲響了。此為起義信號,立時各糾察隊開始襲擊軍警,奪取武器。閘北和南京的一些地方的工人和軍警發生了巷戰。
帝國主義和孫傳芳所部相互勾結,對罷工工人實行殘酷的白色恐怖。剛罷工兩天,死、傷和被捕的民眾就達百人以上。白色恐怖更加激怒了上海的工人、學生和市民。在暴動開始後,上海各社會階級與各革命黨代表成立了“上海市民臨時革命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是在總同盟罷工和武裝起義的鬥爭中產生的,是過渡到上海市民代表會議的臨時政權組織。
當雙方巷戰激烈展開之際,由於白崇禧人馬停在嘉興沒動,暴動得不到北伐軍的支援,起義失敗了。此次起義中,工人學生40餘人犧牲。300餘人被捕。
上海沉浸在白色恐怖中。
為避免更大的犧牲,總工會於2月24日晨發出複工令,稱:
“本會鑒於奮鬥之時方長,不宜孤立作戰,致損失過甚,特命令全體工友,於本月24日午後1時,一律複工,養精蓄銳,準備更大的奮鬥!”
二次武裝暴動失敗。
3月20日,國民革命軍占領了龍華。盤踞於上海的直魯聯軍已軍心煥散,軍事布署紊亂,暴動時機成熟,時中共中央派周恩來抵上海。周乃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並兼江浙區軍事委員會書記。此次暴動,由周任總指揮。羅亦農、趙世炎亦擔任起義領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