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原影視製作中心主任韓美玲被任命為“康瑞媒體影視公司”董事長,第二天就找田寶琪談話,說:你借調兩年來,為宣傳煤炭重點建設專題片的製作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工作成績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本來想把你的關係辦過來,由於編製問題無法解決,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沒有想到體製會這麼快發生變化,這麼大的機構說沒有一下就沒有了,大家都鬧情緒,心裏不太平靜,但事情還得幹,我考慮想把你留在這裏繼續幹下去,不知道小田願意不願意。
這突如其來的峰回路轉,讓寶琪的人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機,他說,您怎麼說我就服從領導咋樣幹,不過我的借調時間為兩年,再有三個月就要到期了,這得董事長給單位打招呼。韓美玲董事長衝著寶琪微笑了一下說,隻要你同意,下麵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按政策,這個改製後更名的“康瑞媒體影視公司”可以自主聘用員工,並且把員工戶口直接落在北京,他們在一個月時間內給寶琪辦完了調令和戶口轉移手續,寶琪回到玉璽煤礦辦手續時,原海峰盡管百分之一百二十個不願意,但也出於多方麵的考慮,為難了一個星期也總算放人了。
正式調到北京工作後,田寶琪更加努力工作,為轉型後影視公司的正常運轉、拓寬業務渠道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為董事長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康瑞媒體影視公司通過一年時間的職能、觀念、服務意識和服務對象的轉變,由一個單一做煤炭專題的行業影視中心,變成能承攬行業以外的社會化影視公司,並和CCTV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為煤炭係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煤炭管理體製由政府職能轉化和企業職能化的政策,做了八期的專題節目,為煤炭係統幹部職工全麵了解和吃透中央政策精神起到了很好的宣傳引導作用,為轉型後煤炭企業體製的下劃後關係如何理順,作用如何得到發揮,樹立了典型和學習的標杆,節目深受煤炭戰線上的幹部職工歡迎。田寶琪由業務骨幹,提任為業務部經理,和CCTV共同策劃拍攝反映煤炭戰線適應改革、體製轉換的二十四集大型電視劇《黑金宣言》,在全國上演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康瑞媒體影視公司在業內也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再說王民錄,在為玉璽煤礦引進美國設備的過程中,被外國公司看中後,聘為工程師,為連續采煤機組在玉璽煤礦井下的試驗成功發揮了骨幹作用,使用連續采煤機組後玉璽煤礦的煤炭年產量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超過了美國使用同類設備條件下的年平均水平。這裏麵除了地質條件和設備本身的先進性以外,當然也有王民錄的辛勤付出,美國公司非常讚賞中國維修工程師王民錄的敬業精神和專業水平,經常邀請他去國外參觀考察,到國內引進同類設備的煤礦處理疑難問題,培訓指導工作。王民錄成了玉璽煤礦的公眾人物,引起了許多人的眼紅、嫉妒,包括主任原海峰。王民錄是原海峰從鼇北煤礦挖過來的,他本來想著工作上需要這樣一個幹事的機修工,踏踏實實地在自己手下幹活。誰知沒多長時間,就被老外看中了,而且還拿上了美元,開始還是把美元給礦上,由礦上根據實際情況給民錄付工資,雖然有些額外的待遇,但收入沒差多少,也就罷了。一年後美國廠家直接把美元發給了民錄本人,和礦上脫離了工資關係,民錄成了美方派駐礦方的工程師,收入比同類崗位高出幾十倍,還經常國內國外飛來飛去,工人們由開始的嫉妒變成了羨慕。自然原海峰也不例外。領導有了這樣的想法,在實際工作中就會故意刁難,毫不留麵子地當眾給民錄難堪。王民錄火已經到嗓子眼上了,也隻能硬給咽回去,憋得脖子到臉都通紅,一言不發。後來原海峰變本加厲,專門給王民錄定了“製度”,隻要離開礦區一步,必須給三人同時請假,最後得由他批準,不然按照曠工處理,王民錄忍無可忍,徹底撕破臉皮,一氣之下離開礦區半年時間。後來被一家外資煤機維修公司聘為總部工程師,辦公地點在北京,負責全國五家使用同類進口設備的維修工作,從此以後,玉璽煤礦再不是美國連續采煤機組的重點用戶,半個億美元進口的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現代化設備,在玉璽煤礦成功使用兩年後被迫“下崗”,成了一堆廢鐵。
王民錄所在的美國設備維修中心中國總部急需要找一家涉煤專業的廣告文化公司推廣他們的設備,宣傳優質服務和產品文化,讓國內煤炭企業知道國外產品的優越性,特別是在玉璽煤礦首次使用成功的經驗,王民錄理所當然地就成為最有說服力的代言人和見證人。總部把這個任務交給民錄後,他先是一頭霧水、一臉茫然,自己是搞維修的,和機械設備打交道還可以,讓做市場推廣,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碰巧這時候姚大勇來北京出差,說設備配件進口的手續需要民錄給幫忙,約好一起吃飯,姚大勇把田寶琪也叫上了,見麵後寶琪和民錄才知道倆人都在北京。了解了寶琪的情況後,王民錄眼睛一下子亮得發紫,好像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那樣激動,他們一拍即合,由康瑞媒體影視公司全權製作、代理發布美國采煤機組在國內的廣告宣傳推廣業務。合同一次就簽訂了五年,年廣告費用的收入占康瑞媒體影視公司總收入的三成以上,使進口采煤機的維修業務在國內各大用戶之間得到大力普及,設備的銷售量劇增,王民錄成為美國公司的頂尖經理,該公司還給田寶琪在北京獎勵了一套八十平方米的房子。
田寶琪把這個消息寫信告訴了春娥,信裏還說要帶她和孩子到北京去,開始春娥根本就沒有當回事兒,認為是安慰自己的辛苦,說著玩的,但緊接著第二封來信說定了具體時間,並說那邊的學校已經聯係好了,趕秋季開學前帶孩子過來,直接在北京入學。信中還說到,讓春娥提前辦理轉學手續,做好父母二老的思想工作,這下春娥才相信是真要接他們娘仨走。春娥猶豫了好幾天找不到跟父母說的理由,兩個老人都已經八十多歲了,雖然跟著老三兄弟過,上麵還有大哥,都對老人很孝順,但春娥還是放不下二老,農忙老父親幫自己地裏幹活,老母親看管孩子做飯,為他們這個家操碎了心。寶琪來信已經定了,必須跟二老說。春娥做了豐盛的午飯,叫兒子田旭和女兒晴晴把爺爺奶奶接了過來,但飯桌上說啥也張不開口。還是明智的父親說話了:春娥不要為難了,你們的事老三媳婦都說了,我和你們、老三、你哥嫂全家都很高興,咱田家有人在北京幹事了,你娘兒仨就放心地去吧,這麼多年在我們田家受苦了,裏裏外外操勞這個家不容易啊,這些我們都看在眼裏,你對老人的孝順在田村、在方圓幾十裏都留下好名聲,為了娃你們都得去,農村活兒沒完沒了,永遠也沒有個盡頭,其他人想出去還沒這個條件呢,這個機會不能錯過。葡萄園有你哥和老三經管,不要想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