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人文學創作的積極性很高,吟詩作文是當時文人的普遍行為。「近世之為詩者不知其幾千百人也,人之為詩者不知其幾千百篇也」。[9]與經、史、子部著作相比,元代集部著作數量最多。其中,尤以別集數量居首。現存或全或殘的各種別集(含詩文合集、詩集、文集、詞集)約六百六十種。閱讀郝經《陵川集》、姚燧《牧庵集》、劉因《靜修集》、吳澄《吳文正公集》、趙孟頫《鬆雪齋集》、袁桷《清容居士集》、歐陽玄《圭齋集》、揭傒斯《揭文安公全集》、虞集《道園學古錄》、黃溍《金華黃先生文集》等別集,可以從其不同個體的視角,瞭解元代社會生活的諸多不同側麵,瞭解作者個人的情感與情操,體味元代詩文創作的藝術成就。而閱讀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馬祖常《石田集》、孛術魯翀《菊潭集》、薩都剌《鴈門集》、廼賢《金台集》等少數民族作家用漢語創作的詩文,則於前者之上,平添了幾分讚歎與欽敬。蘇天爵《元文類》,選錄元太宗至元仁宗約八十年間名家詩文八百餘篇,後人將其與宋姚鉉《唐文粹》、宋呂祖謙《宋文鑒》相提並論。元代雜劇與散曲創作成就顯著,後人編輯的雜劇或散曲總集有所收錄,較全者,有今人王季思主編的《全元戲曲》與隋樹森《全元散曲》。

總之,元代古籍內涵豐富,在中國古代文化發展史上居於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

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元代古籍,既有少量當初的刻本或抄本,又有大量明清時期的翻刻本、增補修訂本、節選本或輯佚本,版本係統複雜,內容互有出入,文字脫訛普遍,大多未經整理,今人使用頗為不便。有鑒於此,我們決心發揚我校陳垣先生發端的整理研究元代文獻的學術傳統,充分利用此前編纂《全元文》的學術積累,利用十年至二十年時間,整理出版一部經過校勘標點的收錄現存元代漢文古籍的大型文獻集成—《元代古籍集成》。我們的研究計畫得到了北京師範大學領導及相關院、處的充分肯定與大力支持,在「二一一」、「九八五」、自助科研基金等方麵提供科研資金予以資助;海內外學界師友或給以殷切勉勵,或積極參與我們的工作;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在出版資金、編校力量方麵予以積極投入,在此,謹致以衷心感謝。同時,我們深知,完成這樣一項巨大工程,不僅耗時、費力,還要承擔一定的歷史責任。我們將盡力而為,亦期待著來自各方麵的批評指教。是為序。

韓格平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於北京師範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

[1] 錢大昕《補元史藝文誌序》,《二十五史補編》本,中華書局一九九八年版,第八三九三頁。

[2] 雒竹筠、李新乾《元史藝文誌輯本·弁言》,北京燕山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第三頁。

[3] 陳垣《元西域人華化考》,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〇年版,第一三三頁。

[4] 上述引文分別見於《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一九六五年版,第二二頁、九六頁、一二八頁、二二八頁。

[5] 皮錫瑞《經學歷史》,中華書局一九五九年版,第二八三頁。

[6] 李迪主編《中國數學史大係·第六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第九七頁。

[7] 李迪主編《中國數學史大係·第六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第二六〇頁、二六一頁。

[8] 《元史·方技傳》,中華書局一九七六年版,第四五四〇頁。

[9] 吳澄《張仲默詩序》,李修生主編《全元文》第十四冊,江蘇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第二六五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