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疏】孔氏曰:「言卿士者,三公兼卿士也。阿,依。衡,平。伊尹,湯所依倚而取平,故以為官名。」劉氏曰:「禘於太廟則功臣與祭,故言伊尹。」
《長發》七章,一章八句,四章章七句,一章九句,一章六句。
《序》以此為大禘之詩。蓋祭其祖之所出,而以其祖配也。蘇氏曰:「大禘之祭,所及者遠,故其詩歷言商之先後,又及其卿士伊尹,蓋與祭於禘者也。《商書》曰:『茲予大享於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是禮也,豈其起於商之世歟?」今按:大禘不及羣廟之主,此宜為祫祭之詩。然經無明文,不可考也。
【纂疏】濮氏曰:「《序》以為大禘,則禘不及群廟之主,無國而言相土,若以為袷祭,則群廟之主在焉。而但言湯事特詳,末乃及伊尹相湯,嘗意其為祀湯廟,而以阿衡配食之樂歟?」
撻他達反彼殷武,奮伐荊楚。罙麵規反入其阻,裒蒲侯反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象呂反。
賦也。撻,疾貌。殷武,殷王之武也。罙,冒。裒,聚。湯孫,謂高宗。○舊說以此為祀高宗之樂。蓋自盤庚沒而殷道衰,楚人叛之。高宗撻然用武以伐其國,入其險阻,以致其衆,盡平其地,使截然齊一,皆高宗之功也。《易》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蓋謂此歟?
【纂疏】曹氏曰:「楚,蓋荊州之楚地。故或謂之荊楚,猶商稱殷商也。」孔氏曰:「周有天下,始封熊繹為楚子。於武丁之世,不知楚君何人。」李氏曰:「楚在商周時為夷狄之國,世亂則先叛,世治則後服。商室中微,往往為患,高宗所以討之。」濮氏曰:「荊楚,即荊蠻,謂荊州之夷曰楚。春秋初,但書荊,至僖公元年,始改書楚。」毛氏曰:「罙,深。」曹氏曰:「王師所在,截然無敢犯之者,猶《常武》所謂『截彼淮浦,王師之所』也。」
維女音汝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都啼反羌,莫敢不來享葉虛良反,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賦也。氐、羌,夷狄國,在西方。享,獻也。世見曰王。蘇氏曰:「既克之,則告之曰:爾雖遠,亦居吾國之南耳。昔成湯之世,雖氐、羌之遠,猶莫敢不來朝,曰此商之常禮也,況汝荊楚,曷敢不至哉!」
【纂疏】曹氏曰:「商居河、洛之間,則荊楚在國南嚮。」孔氏曰:「氐羌遠夷一世而一見於王,《秋官·大行人》雲:『九州外,謂之蕃國,世一見。』謂其父死子繼,及嗣王即位乃來朝,謂之世見也。首章言伐楚之功,三章言責楚之義。」
天命多辟音璧,設都於禹之績。歲事來辟,勿予禍適直革反,稼穡匪解音懈,葉訖力反。
賦也。多辟,諸侯也。來辟,來王也。適、謫通。○言天命諸侯各建都邑於禹所治之地,而皆以歲事來至於商,以祈王之不譴。曰:我之稼穡不敢解也,庶可以免咎矣。言荊楚既平,而諸侯畏服也。
【附錄】頌中有全篇句句是韻,如《殷武》之類,無兩句不是韻,到『稼穡匪懈』,自欠了一句。前輩分章全曉不得,某細讀,方知是欠了一句。賀孫。
【纂疏】○一說:項氏曰:「《蕩》詩曰『疾威上帝,其命多辟』,《殷武》曰『天命多辟』,說者以《蕩》為王政之僻,以《殷武》為衆國君,似非本義。辟,音僻,背也,違也。『天命多辟』,猶『天命靡諶』,皆古之常語也。《蕩》言天有禍疾,威怒之可畏,其命多背而難信,故下文雲『天生烝民,其命靡諶』也。《殷武》上章既言『曰商是常』以美其祖宗之功德,次章復言天命之多背,今商之孫子,雖有禹之土地,亦不敢以常保,故以歲事來享於先君,而衆神祐之,以免於禍謫,則長得奉其稼穡,以為粢盛,而不敢解也。歲事則祝祠之,祗薦歲事也,『稼穡匪解』,即《魯頌》之『春秋匪解』也。下文『天命』、『有嚴』、『不敢怠遑』意亦同。此《板》詩言『民之多辟』,亦言民之嚮背無常,人君不可自以私意作法,當以天道牖之,則如壎箎之應,如珪璋之信,如攜取之易,而不暇於附益也。左氏洩冶之說,斷章取義,與此不同。」
天命降監下與「濫」葉,下民有嚴葉五剛反。不僭不濫,不敢怠遑。命於下國葉越逼反,封建厥福葉筆力反。
賦也。監,視。嚴,威也。僭,賞之差也。濫,刑之過也。遑,暇。封,大也。○言天命降監不在乎他,皆在民之視聽,則下民亦有嚴也。惟賞不僭,刑不濫,而不敢怠遑,則天命之以天下,而大建其福。此高宗所以受命而中興也。
【纂疏】○一說:蘇氏曰:「天使之製命於下國,而封建其所當福者。」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夀考且寧,以保我後生葉桑經反。
賦也。商邑,王都也。翼翼,整勑貌。極,表也。赫赫,顯盛也。濯濯,光明也。言高宗中興之盛如此。「夀考且寧」雲者,蓋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我後生,謂後嗣子孫也。
【纂疏】孔氏曰:「靈,威靈。」李氏曰:「《書》:『嘉靖殷邦,至於小大,無時或怨。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非『壽考且寧』而何?」
陟彼景山葉所旃反,鬆柏丸丸葉胡員反。是斷音短是遷,方斲陟角反是虔。鬆桷音角有梴醜連反,旅楹有閑葉胡田反,寢成孔安葉於連反。
賦也。景,山名,商所都也。丸丸,直也。遷,徒。方,正也。虔,亦截也。梴,長貌。旅,衆也。閑,閑然而大也。寢,廟中之寢也。安,所以安高宗之神也。此蓋特為百世不遷之廟,不在三昭三穆之數,既成,始祔而祭之之詩也。然此章與《閟宮》之卒章,文意畧同,未詳何謂。
【纂疏】錢氏曰:「丸丸,直也。」疊山謝氏曰:「登彼大山,而選材取鬆柏之易直者,斫之遷之,以繩墨取方正而斷削之,其方之斷必敬,而不敢慢也。以鬆為椽,間有梴然而長者,以鬆柏為衆,楹有閑然而大者」。《爾雅》:「桷謂之榱[21],楹謂之棁。」
《殷武》六章,三章章六句,二章章七句,一章五句。
【纂疏】濮氏曰:「嘗謂《魯頌》之非頌,孔疏已言之。而《商頌》後五篇但稱述前王功德,殊不及告祭之意,亦自與前一篇異耳。疊章非《周頌》也,而其鋪敘事實全類《大雅》諸詩,每讀而疑焉。因誌於此。」
商頌五篇,十六章,一百五十四句。
[1] 「盟豬」,《尚書·禹貢》豫州作「盟豬」。按豬、豬為異體字。
[2] 「王」原作「享」,據《朱子語類》卷八十一改。
[3] 「巾」原作「申」,據朱熹《詩集傳》卷二十改。
[4] 「《益稷》」,《毛詩正義》卷二十之三作「《皋陶謨》」。按,古文尚書分《皋陶謨》後一部分為《益稷》。
[5] 「東萊呂氏曰」雲雲,係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三十二所引王氏語,非呂氏說。
[6] 「兆」原作「非」,據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三十二改。
[7] 「綏」原作「安」,據四部叢刊三編本朱熹《詩集傳》改。按,《詩集傳》元十卷本、明正統、嘉靖本等均作「安」。
[8] 「域」原作「國」,據嚴粲《詩緝》卷三十六改。
[9] 「履」原作「裏」,據朱熹《詩集傳》卷二十改。
[10] 「毛氏曰」雲雲,據《毛詩正義》卷二十之三,實乃《鄭箋》語。又「大」上,《毛詩正義》有「之」字。「謂八州牧也」一句,或係因孔疏「八州大國,謂州牧也」之文而誤。
[11] 「未」下「□」字,模糊難辨,似是「穩妥」之「妥」,然未敢必也。
[12] 「員」原作「隕」,據朱熹《詩集傳》卷二十改。
[13] 釋「幅隕」兩句未見於嚴粲《詩緝》卷三十六,疑「嚴氏曰」三字應移至「商者」二字之上。
[14] 「相土夏世」,《毛詩正義》卷二十之四作「相土居夏後之世」,且其後有「承契之業」四字。
[15] 「向」下,嚴粲《詩緝》卷三十六有「未嘗去之,然」五字。當從。
[16] 「著」原作「者」,據朱熹《詩集傳》卷二十改。
[17] 「陀」原作「佗」,據朱熹《詩集傳》卷二十改。
[18] 按《鄭箋》原文作「韋,豕韋,彭姓也。頋、昆吾,皆己姓也」。
[19] 「履」原作「禮」,據朱熹《詩集傳》卷二十改。
[20] 「葉」字原無,據朱熹《詩集傳》卷二十補。
[21] 「桷」原作「桶」,據郝懿行《爾雅義疏·釋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