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索引】客觀環境是不斷變化的,適應客觀環境,生命就會延續,不適應客觀環境,就會被淘汰,這就是優勝劣汰的社會現實。適應實質是人們為了生存而與環境之間發生的調節活動。由此可見,適應水平直接影響了人的生存,難怪是衡量心理健康狀況的原則之一就是要很好地適應客觀環境。
【剖析運用】
環境是可以適應的。從大的方麵來說.國家的一個新政策就可以改變社會大環境;一個城市的自然環境就可以被工廠的汙水、廢氣所破壞。小至單位,一位有威望的領導,他的興趣愛好足可以帶動全單位職工的興趣愛好等等。當然。改變環境需要許多條件,但更重要的是你的信心與智慧.這二者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有了適應環境的決心。肯定能夠想出適應的辦法。
我們的生存須臾離不開環境,隨著環境的變化,我們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觀念、思想、行動及目標,這是生存的必須。
但是,有時環境的發展,與我們的事業目標、欲望、興趣、愛好等發展是不合拍的,環境有時阻礙、限製我們欲望和能力的發展。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有辦法來改變環境,使之適合我們能力和欲望的發展需要是最理想的。
適應社會環境的問題非常廣泛,比如在剛從大學畢業分配到某單位工作的大學生.到了新的環境,接受新的任務,接觸新的同事,凡事種種與大學生活都不相同。有的很快適應了環境。工作順利開展起來;有的則相反,處處感到陌生,工作不順心。我們自然認為前者社會適應良好,後者較差。
正確認識客觀環境的現實,不要逃避現實也不做無根據的幻想,從而把自己置於這個環境之中,了解它,掌握它並進一步改造它。
【友情小貼示】適應環境的變化而迅速改變自己的觀念,最重要的是需要我們有一副聰慧的頭腦和靈動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社會環境的變化,雖然對一個人的命運有直接影響,但是,任何一個環境,都有可供發展的機遇,緊緊抓住這些機遇,好好利用這些機遇,不斷隨環境之變調整自己的觀念。就有可能在社會競爭的舞台上開出一片天地,站穩自己的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