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索引】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智慧的體現,而創造性思維往往來自逆向思維。三國時候曹衝在五歲的時候也利用水的浮力稱大象的重量,都是應用了找到替代物品,“化整為零”然後“零存整取”的思維方法。敦煌壁畫中“反彈琵琶”的舞蹈藝術造型,成了逆向思維的代名詞。單向思維是低級的思維形式,它妨礙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此我們應克服單向思維形式,養成多角度、多方位、多功能、多途徑思考問題的習慣,適應逆向思維的思考問題。

【剖析運用】

宋朝時的潭州城有個財主姓魏,他有一個寶貝兒子。一次他兒子見鄰居的孩子用魚鉤引釣小雞的遊戲非常有趣。便學著小雞的樣子用嘴去叼魚鉤。可一不小心,魚鉤卡在了他的喉嚨裏。這下可急壞了他的家人,大夫們看後均束手無策,一時間魏家慌了神。

後來經人介紹,請來一位姓莫的經驗豐富的老人。莫老人叫魏家準備了一個蠶繭、一串佛珠和一些豬油。他先將蠶繭剪下一塊,搓軟並注了豬油,然後在蠶繭上開了一個小孔,用小孩嘴邊留下的魚鉤線把它穿上,命令小孩張開嘴,將蠶繭塞人小孩口中。緊接著如法炮製,將佛珠依線穿上。令孩子吞下,這樣磁串緊的佛珠如一條硬棒,直抵喉中的魚鉤,莫老人用力向下一按佛珠,魚鉤便從喉嚨處退了下來.因塗了豬油的蠶繭已將魚鉤緊緊地包住,莫老人便輕輕地順利地將魚鉤從孩子的喉部提了上來,眾人見了,無不驚歎稱奇。

從喉嚨裏取出魚鉤,一般人都會想到往上提這個想法,但往上提勢必會刺破孩子的咽喉。而莫老人先用蠶繭裹魚鉤,然後“向下按”,把魚鉤輕輕地從喉部退下,再將它順利地“提出來”.解決了別人未能解決的問題。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任何問題的產生和解決,都要依賴於一定的內外因條件的製約。內外因條件的相互製約與改變,必然會引起事物結果的相應改變。任何事物,隨著矛盾的主觀與客觀的製約轉化.也必定會給結果帶來變化。可渭物極必反.“順著”不能化解的矛盾。也許在“倒過來”時就能迎刃而解了。

【友情小貼示】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通電導體周圍產生磁場,即電生磁,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經過不懈努力,終於發現磁生電的具體方法,從而使電能的大規模生產和利用成為可能。法拉第從電生磁想到磁生電的思維就是逆向思維法。這種思維方法在科學發現和科學創造中有著巨大的作用。我們要在學習、工作中加強對逆向思維能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