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我第一次采訪海洋生物學家席薇亞·厄爾時,她正在佛羅裏達州海岸線5英裏外距海平麵6英尺的海水中。謝天謝地,我當時可不是在水中采訪她。有一條電話線連進“水瓶座”——一個860平方英尺的水下基地,裏麵有鋪位,可以上網。厄爾,這位美國國家地理協會駐會探險家,可以在這裏研究佛羅裏達基拉戈淺海珊瑚礁的健康狀況,以及當地海洋生物的習性。
“當時正有一隻長梭魚看著我,”她看著窗外說,“經過我們的清算,在這1000英尺的範圍內就有50種海洋生物。”她給我描述了銀色的大海鰱、馬拉巴若鯵,還有一群群像雲或像窗簾一樣的小魚。它們看起來就像銀幣一樣。深入水下6英尺,她和同事們驚異地發現,他們可以用魚的視角看見不同的圓月,而昏暗的光線折射到產出卵的珊瑚上,這一切都仿佛是水下天堂一樣令人沉醉。
這一景象確實很迷人。而對當時19歲的我來說,感到更為迷人的是厄爾充滿滄桑感的聲音中流露出來的喜悅。她當時已經62歲,達到美國平均退休年齡。盡管投身海洋研究已經40年——40年的超時工作,聯係項目,尋找資金,四處奔波,與科學界公然的性別歧視抗爭,在撫養3個孩子的同時建立自己的事業——在談到這些時,她還是忍不住露出了笑容。她對工作的熱忱貫穿於《巨變》(SeaChange)中,這是我采訪她幾年之前她寫的一本回憶錄。她寫道,在3歲的時候,她被新澤西海岸的一個巨浪打翻了。盡管如此,之後她卻“被冰冷的綠色大西洋所深深吸引,繼而為溫暖的墨西哥灣藍色海水所癡迷,在多年的探索中,它就像我的後花園一樣供我徜徉其中,後來又是別的大洋……幼時‘潛入水中的欲望’一直在延續並且愈發強烈,經過數千小時的水下生活……”2009年,我為寫這本書再次找到她,她對我說,不算洗澡,她在水下度過的時間已超過了7000小時——“每個小時都令人興奮。”
當我思索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時,我發現她對工作的熱情非常引人深思。雖然1998年我最初對她的采訪是關於海洋問題的,但從她描述那些附著在船上的藤壺的言語中流露出來第二個隱藏的信息:如果你選擇了正確的並適合自己一生的工作,通過勞動你會沉醉於自己的工作,你工作過程中的每個小時都可以是快樂的來源。
這個信息就是我設計“適合你的工作”這一章的原因,而且把這一章作為工作這一部分的第一章。我發覺時間管理和工作效率之間的聯係可能不是很明顯。我和我在《投資組合》雜誌社工作的朋友討論本章的主題時,我們都同意,本章不是職業指導。我不會問你一係列問題,然後根據你的性格特點說你會成為一個偉大的會計,也不會像網上問卷告訴我的那樣,我會成為一個小說家或者素食主義者。
我也不會告訴你怎樣尋找並獲得適合你的工作,而且,坦率地講,一些職業規劃師盡管收取高價但也沒有這樣的智慧。最近我參加了一個會議,會上一個獵頭告訴我們,盡管現在市場不景氣,不少公司還在大量招人,還有一個職業谘詢師在我的分組會議上建議人們通過人際關係找工作。你覺得呢?這些建議隻能表麵上提高本書的標價,卻不能帶來任何實際幫助。
相反,我可以告訴你:我寫本章的目的是,從人生規劃的全局來看,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
除去睡眠,我們在工作上花費大量時間。雖然不是絕大部分時間,但時間確實不少。如同選擇合適的配偶一樣,理想的工作也能為你的168小時帶來令人驚奇的能量。
如果你喜歡自己的工作,你工作起來肯定有熱情。2009年,我再次與席薇亞·厄爾交談時,她已73歲高齡,卻正啟程前往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研究鯨鯊,之後將到澳大利亞研究珊瑚礁。她即將寫完一本名為《世界是藍色的》(TheWorldIsBlue)的書。她最近與穀歌合作,將大洋添入穀歌地球數據庫;為贏得100000美金的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大獎,飛往世界各地組織建立海洋保護區,同時她還運作並成立了一家自己的潛水艇顧問公司——深海探索與研究公司。
然而,更吸引人的是:如果你熱愛自己的工作,你的人生也會擁有更多活力。如果你想要建立自己的事業,同時撫養年幼的孩子,每周在自己喜歡的工作上花費50小時,比為不喜歡的工作耗費30小時,能讓你在撫養孩子時更有精力。至少你能為孩子想出更好的手工方案,厄爾回憶說。她經常讓3個孩子做海草標本。
擁有理想的工作很重要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在寫這本書時,蒂姆·費裏斯的《4小時工作周》(Thefour-HourWorkweek)已連續兩年進入商務暢銷書榜。費裏斯貶低了理想工作的價值。他寫道,“對大多數人來說,完美的工作就是時間花費最少的工作。絕大多數人永遠都找不到可以成為成就感的無止境來源的那種工作,所以那不是人們的目標;人們想要的是空閑時間和不勞而獲。”
很明顯,他說到了事情的關鍵,很可能許多人都不會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興奮。據2006年年末哈裏斯互動公司代表CareerBuilder.com對6169名全職工作者所作的調查,84%的參與者認為,他們目前的工作並不是他們夢想的工作(不過人們大多也不為此感到難過)。也許有些人按照《4小時工作周》書中的想法,建立自動化的網上公司,然後利用空閑時間去探險。
不過,總體來講,我認為除了隻工作不玩耍之外,隻玩耍不工作也能使聰明的孩子變傻。很多人都同意我的觀點,而且我找到了支持該人觀點的論據。雖然關於有閑階級的電視節目,像《新澤西貴婦的真實生活》現在很流行,但2002年綜合社會調查(GSS)發現,即使人們不需要,很多人還是會繼續尋求某種工作的方式。成立公司,生產造福於人們生活的產品;或者在科學方麵作出前人未曾有過的重大發現;或者創作交響樂,將自己投入一個有意義的職業追求當中,人們會得到巨大的樂趣。實際上,如果你的工作最為理想——就像厄爾一樣——那麼每周僅做4個小時的海洋研究,簡直會成為對你的一種折磨。
我無法告知你的理想工作是什麼,但我能告訴你理想工作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在不斷演變的勞動力市場當中,人們通過研究幸福和創造力得出的結果;我能告訴你,理想的工作,除了十足的滿意度之外,還能夠影響你168小時中除去工作的那部分時間;我能告訴你,別人能出色地完成你的理想工作的概率是很小的,不管是否受雇於他人,你都會情不自禁地把自己作為一個企業家。我還可以提幾個問題,幫助你了解自己目前的工作與理想工作之間的差距。因為如果你離理想的工作還很遠,優化你的時間利用反而更容易。如果你的工作不適合你,這聽起來有點殘酷——即通過你目前的工作不能實現人生理想——那麼你幾乎在浪費所有的工作時間。即使你開會很有效率,或者通過協商後你得到了有彈性的工作日程表,但是這些有什麼意義呢?你在用40小時做你不喜歡的事,而不是花50小時來做你喜歡的事。利用這40小時,你可能做了很多有用的事,比如維持家裏的開銷,或者造福於社會,但這也不是唯一有社會意義、有報酬的工作。選擇一份不能使你開心的工作,並不能帶來其他的益處。如果不用把生活中每分鍾當成無法避免的負擔,生活會更美好。
創造一份理想的工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第一步。
理想的工作是什麼樣的?
雖然工作帶給我們無限焦慮,但實際上,我們有機會決定自己的工作。事實上,擁有決定用168小時的大塊時間來做什麼的權利,就已經是一件極為幸運的事情。這種問題就在幾年前人們幾乎從來不討論。最近我又為一本書寫了評論,書的作者詳細敘述了他祖父40年采石場的工作經曆。那不是刑事處罰。就他的技術和教育水平來講,在采石場工作能夠提供給他足夠的收入來養家糊口。所以,他幾十年如一日地都準時報到去換班。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人人都可以追尋夢想的國家。”厄爾說。人口調查局稱85%的美國人取得了高中畢業文憑,而且25歲以上的美國人中,差不多每10個人中就有3個完成了大學學業。經濟變得更加多元化。因此,青年人麵臨的豐富選擇機會讓人歎為觀止。今天早上,我從辦公室的窗戶向外眺望,看到了曼哈頓中心林立的高樓大廈。這中間矗立著輝瑞製藥公司、花旗集團和聯合國的總部,還有熟食店和幹洗店,指揮市中心隧道交通的交警,街對麵檢查公寓屋頂的維護人員,以及正在駕駛巨輪的操作員,這些意味著成百上千種不同的職業。
既然有這麼多種職業,那麼84%的全職工作者說他們的工作不理想,並且相對頻繁地換工作,也就不會讓人覺得奇怪了。我任職於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生委員會的職業規劃部。最近,我看到一份對即將來臨的25周年畢業生聚會的非正式調查,這份調查表明,72%的畢業生畢業後曾經換過3次或3次以上工作,41%的畢業生換過5次或5次以上工作,隻有6.6%的畢業生畢業後一直堅持一份工作。然而,驚人的數字是,2002年美國綜合社會調查(依據美國企業研究所所長亞瑟·C·布魯克斯的著作)發現,89%的每周工作10小時以上的成年人對於他們的工作非常滿意,或者比較滿意。換句話說,雖然大多數人說他們的工作不理想,卻成功地在當今市場中擁有足夠的利益,而且他們的工作也並不完全與理想不相關。
所以,本章的主題是如何實現工作優化——利用社會科學研究的成果使你受到啟發,並實現從工作到理想工作的飛躍。
在1997年《加州管理評論》一篇名為“激發組織中的創造力”的文章中,作者為理想工作下了特殊的定義。該文的作者是特裏薩·阿瑪比勒(TeresaAmabile),她是一位研究此話題幾十年的哈佛商學院教授。如她所寫,理想的工作應該是:“做你所愛,愛你所做。”
這隻是畢業典禮上的陳詞濫調嗎?可能是這樣。然而,阿瑪比勒通過這一論述,表達了兩個相關聯的、基於研究的觀點。第一,“做你所愛”意味著你的工作應該“與你的專長、創新思維技巧以及你內心最強烈的動機相匹配”。內心的動機意味著熱愛工作的實質及其本身。第二,“愛你所做”意味著“你要找到一個既可以讓你持續地專注於內心動機,又支持你挖掘新思想的工作環境和條件”。
換句話說,理想的工作能夠提升你的核心競爭力——你最擅長並喜歡的事情——同時能滿足特定的工作環境條件,包括自主權和工作的挑戰性。
第一部分——擁有內心動機的重要性——得到幾項研究成果支持。其中一項研究是,阿瑪比勒和她的同事要求一組有抱負的撰稿人寫詩,之後由作家進行評判。在他們作詩之前,這些撰稿人被問及選擇這一職業的動機。阿瑪比勒發現,那些提及寫作快感和認為寫作能帶給他們驕傲的撰稿人(即動機發自內心的作者)所得的分數,比那些想擁有名利的撰稿人(動機來自外部)高。這並不能說明追求名利有什麼不對。就像老板用比薩、獎金和一些嘉獎成年人的“小紅花”,花言巧語騙取雇員更優質的勞動一樣,都無可厚非。從某個角度來說,像薪水這樣的外部回報在資本主義社會是必要的。而就最好的工作即有意義的工作而言,它的動力卻來自於其他源頭。正如詩人安妮·塞克斯頓曾經對她的經紀人所說,“不要誤解我,我愛錢,但是首先我想寫好詩。”
在你的人生旅程當中,你很有可能已經遇到這個動力。在通常情況下,就像席薇亞·厄爾談到海洋是她“遊樂場”和“後花園”一樣,這一動力往往與幼時你非常喜歡的活動有關。盡管不到1/6的美國人認為他們的工作是夢想中的工作,但整整35%的消防員說他們的夢想職業就是消防員,這個比例高於其他職業。我很確定這與41%的消防員從小就想當消防員有關。
當你瀏覽“我的100個夢想”列表時,想一想是否有些項目與你小時候玩耍的方式有關,有哪些活動在過去不用擔心生計或工作級別的歲月造就了你美好的時光。寫作對我來說一直都是這樣。我在幼兒園時就自己寫書並解釋給大家聽。高中那些無聊歲月的深夜裏,你經常能看見我寫短篇小說的身影。我的作品寫得都不怎麼好,這讓我有所動搖,因為客觀來說,我似乎在其他科目上表現得更好,比如數學。但我從來沒有在筆記本上隨便亂寫不同的方程式,我在筆記本上寫的都是我的小說。幸運的是,在成為一個平庸且不開心的數學教授之前,我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盡管這樣,我也的確喜歡撰寫有關數學和科學的內容。曾經有一年的時間,我每周為“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American)網站一個叫作《他們在哪兒?》的欄目寫一篇稿子。“他們”指的是著名的前西屋科學獎的決賽選手。這項競賽起始於1942年,現在叫作英特爾科學獎,它每年根據參賽選手的獨立研究項目評選出40位頂尖高中生科學家。鑒於我研究過他們的生活和事業,我發現一個很明顯的事實,那些認為自己工作很神聖的科學家,小時候就顯示出對科學源於內心的喜愛。
例如,伊蘭·克魯(IlanKroo),現任斯坦福大學航空學教授,20世紀60年代在俄勒岡州的鄉村長大。他童年時期的夢想集中在飛行器上。有一次,他用竹竿、膠帶和塑料做了一個懸掛式滑翔機。他和幾個朋友拿著這個新奇的玩意兒去附近一個奶牛場,從一個小山丘上跑下來準備滑翔,但是剛離開地麵幾英尺,飛行器就爆炸了。不過,克魯對我說,“隻要飛行員能從上麵走下來,就是一次不錯的著陸。”
還好那次實驗沒要了他的命。高中的時候,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工業科學博物館一個研究項目的幫助下,他決定建造一個改良風洞,幫助他理解飛行中的空氣動力學。他發現風洞有一個問題,即被測試的物體遇到大風時,總需要一個結構來支撐,這種支撐會影響空氣的流動以及實驗數據的準確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克魯用磁石建造了一個風洞,用一個光傳感器時刻監測被測試物體,同時發出改變磁場的信號。這樣,結構不用得到支撐就可以使受測物體處於合適的位置。這一設計為他贏得入圍1974年西屋科學獎決賽的資格。獲得這個榮譽之後,他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科學探索之路。獲得航空學博士學位之後,這些年來,他的許多創新被應用在波音飛機和其他一些領域。他時刻注意飛行的實用性,而且一直試圖以較少的投入贏得更多回報。他有一個特別吸引人的創造——一架名為“跑步起飛滑翔機”的交通工具,現在被比利時一家航空公司注冊,命名為SWIFT。這一設計從某種程度上解決了他兒時在奶牛場上沒有解決的問題:人類怎樣才能不在發動機的噪聲影響下飛行。小時候不會有人資助他解決這個問題。他全身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僅僅因為他想實現這個目標。他熱愛工作的本質。因此,像厄爾說海洋是她的遊樂場一樣,當我詢問克魯駕駛SWIFT的情形,他嗓音中帶著喜悅地回答了我的問題。“我恐怕不能公允地評價它,”他說。“但是,駕駛它,就像以鳥的速度飛翔……十分安靜,從8000英尺的上空俯瞰山脈和沙漠,這與其他的飛行完全不一樣……太讓人興奮了。”
當然,僅僅因為你工作的實質——在克魯的案例中,飛機和飛行——利用你的核心競爭力,並不意味著你能達到阿瑪比勒所提標準的第二部分。你不僅要做你熱愛的事業,你還要愛你所做。也就是說,你的工作條件應該達到最優,以激發出你最優秀的工作成果。克魯作為教授的工作給了他足夠的自主權,並且能讓他持續挑戰自己,努力開辟新的研究領域。盡管其他一些工作也能夠涉及他的核心競爭力——例如做空軍駕駛員——這對於一些愛好戰鬥所帶來挑戰的人再好不過了,但對克魯來說,這可能並不是最適合他的工作方式。
為了研究工作條件對工作質量的影響,阿瑪比勒及其同事做了其他幾項研究。例如,他們測試了一家擁有3000名雇員,名為“國際電子高科技公司”的運行慣例。他們首先選出幾個電子技術項目,這些項目都需要創新能力才能達到預期成果,然後要求項目經理和員工根據項目成果達到預期效果與否來評判它們。之後阿瑪比勒和她的同事詢問,所有這些項目都是在哪些工作條件下完成的,或者是在缺少哪些條件的情況下完成的。最後,他們發現,為達成最好的工作成果,需要如下三個要素:
員工擁有足夠的自由來決定具體如何工作。也就是說,在項目中,他們擁有可以決定日常工作的機會。
團隊成員均受到來自工作的良性挑戰。
員工感到來自組織充足的支持(資源、團結的工作團隊、一個能與之良好交流的上司,以及一個支持創新的組織環境)。
自主權作為第一個條件自然不難被人理解。沒人想在別人的監視下工作,而且,如果你像當代一些人一樣,靠自己的想法賺錢,別人更沒有理由來全盤安排你的工作方式——甚至是你的工作時間和地點。其實,隨著科技事業的發展,人們沒必要這樣做。根據2007年11月《應用心理學》發表的一項綜合46項研究的統計分析,遠程辦公——通常指按照自己的時間安排在家裏辦公,但也可以指在你選擇的任意地點辦公——在一定程度上使員工對上司的評價更高、工作滿意度提高,並減少跳槽的意願。越來越多的美國個體經營者大部分時間都會自然而然地這樣工作,這可能是個體經營者比其他人有更高的工作滿意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