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事必提其要,纂言必勾其玄。”
——韓愈
韓愈意思就是說,識記東西時,要擅於抓住它的綱領,寫文章時,應事先勾列出它的骨架。尤其是當記憶的材料數量較大或比較繁雜時,你就要用到了係統記憶法。
係統記憶的優勢所在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人類記憶的首要問題在於對記憶內容的組織,這就是說,要對記憶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和概括,使之成為一個係統,或將其納入一個係統。在這一基礎上進行記憶的方法,便是係統記憶法。係統記憶法又叫網絡記憶法或者提綱記憶法,就是利用知識點各要點之間的內在聯係,把需要記憶的材料分門別類,並對事物內在聯係加以整理,使知識內容條理化、係統化,有利於係統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記憶效率的記憶方法。
人的大腦就像一座圖書館,圖書館買了新書後,要編目歸類,按次序擺在書架上,才能根據讀者的需要準確而迅速提出圖書。人的大腦記憶是信息的輸入、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人的記憶過程類同於圖書館的圖書購入、歸類、上架和外借。如果圖書館買了新書,不及時地歸類、編目、上架,讀者借書就很難準確迅速提出書來,人的記憶也是如此。如果學習新東西,不定期進行分類加工,腦袋裏獲得的知識是雜亂無章的,需要時就提不出來,學習也就沒有了效果。
心理學還告訴我們,人腦對於零碎、分散、單獨的材料不容易記憶,即使記住了也難以長久保持,而係統性、有條理性的材料易記憶,易長久保持在人腦中。何況任何知識都不是單獨孤立的,都可以編織在某個網絡之中,利用知識的網絡性由此及彼,舉一反三。
這就是係統記憶法的優勢所在——幫助你實現整體記憶,大大提高記憶效果、效率。同時借此機會把它們係統化,分門別類,井然有序地儲存在大腦裏,以便關鍵時刻隨時提取。
係統記憶法的運用
任何一門知識都是由一係列基本概念、判斷、推理等按一定秩序聯結起來組成的理論體係。但是,在講述各門知識的教科書或專業書中,其基本的概念、判斷、推理等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係往往並不是以純粹的形態存在的,而是和大量解釋性、說明性、例證性的東西混合在一起。要使某一門知識的理論體係以赤裸裸的方式展現出來,就需進行分析、綜合的工作,即從所閱讀、學習的書中把其基本的要素、本質的東西抽取出來,按照它們固有的內在聯係和秩序,進行排列組合,構成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經過這樣係統整理的知識,既便於記憶,又不容易遺忘。
運用係統記憶法的要領就是把需要記憶的知識放在整個知識係統中去理解、去記憶,而不是孤立地記單個事物。
下麵我們從兩個角度來分析係統記憶法的應用:
記憶分為記、憶兩過程
從記憶的兩個過程來看,記憶分為“記”和“憶”兩個過程。
“記”是通過強化刺激,在大腦中留下痕跡。“記”是必要的階段。
“憶”是把大腦裏形成的刺激聯結取用出來。要改善記憶的效果,必須把更多的時間從“記”轉到“憶”上來。那主要是通過回憶、思考、聯想、實際應用來熟悉並強化刺激聯結。
①“記”的過程。
係統記憶法在“記”的過程中強調分類存儲。相當於倉庫,隻有分類清晰,結構有序,才可能迅速地從中找到東西。
有序地“記”,將為“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先在心裏構架一個體係樹模型,空的,僅僅是一個結構。在開始的時候,可以以書本的目錄、章節為節點,構架體係樹。
在記憶的過程中,要學會找出知識點(記憶內容),通過分析、歸納,將知識點的特性,特別是與其他知識點或者外界聯係發掘出來。
將知識點放在體係樹上。相當於樹的葉子、果實、花和嫩芽。可以根據知識點的特性,調整體係樹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