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他曾經說過:“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人的心理特征是相對穩定的,但是心態卻是不斷變化著的。所謂心態,即心理狀態,是人對事物發展的反應和理解,表現出不同的思想狀態和觀點。而我們平常所講的心態,主要是指心情和情緒,人的心情和情緒的好壞對心態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心態有正負麵之分,負麵的是消極心態,正麵的則是積極心態。心理學家發現,如果人的心態不好,人們的心情和情緒也會顯得比較差,所以,想要擁有和保持好的心態,要努力調整情緒,使自己擁有美好的心情。我們習慣於將人的性格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外向型的人比較容易感受到快樂,而內向型人型人的情緒相對比較隱晦。外向的人在人群中顯得開朗,而這種開朗是由內而外的。外向型人很容易從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笑點,比如人們的一個搞笑動作,一個無心的小失誤,可能都能開啟外向型人的笑點。我們來看看這種無心的、感官的愉悅是如何給人帶來良好情緒的。
○ 感官愉悅與好情緒的關係
德國著名音樂家梅亞貝爾與妻子發生了激烈的爭執,他們互不相讓,情勢已經劍拔弩張。就在“一觸即發”的緊要關頭,梅亞貝爾想把關注點轉移到其他地方,從而使自己平靜下來,結束爭吵。
他走到鋼琴邊上坐下來,開始彈奏肖邦送來的《夜曲》,隨著音符在指尖飛動,梅亞貝爾竟然被這首曲子吸引了,慢慢平靜下來,並專注於彈奏,把剛才爭執之事拋在了腦後。
梅亞貝爾怒氣衝衝的妻子也盡量不去看丈夫,而是望向窗外。隨著曲子進入美妙佳境,她也被感染了,慢慢走到鋼琴旁邊,抱住了丈夫。他們居然合著美妙的旋律熱烈親吻起來。在這首美妙的《夜曲》中,這對夫妻又和好如初了。
結局太出人意料了,這簡直是戲劇性一幕,音樂能夠起到撫平心緒的作用。由音樂引發了夫妻對往昔的美好回憶,從而終結了爭端。
紐約大學醫學中心通過研究指出:音樂能幫助病人避免並發症及促進病人康複。可見音樂對情緒的影響之大,外界事物對感官的刺激能夠直接改變人們的心理狀態。
生活中我們所獲得的外界信息基本上是視覺帶來的,大腦得到視覺傳遞的信息後,產生不同的腦電波,從而影響我們的心情。信息的好壞和人體感官的捕捉能力存在巨大差異。性格外向的人善於捕捉那些表達正麵色彩的信息,傳遞給大腦,從而使心情保持愉悅。比如,當我們看到美麗的風景時,會發出感慨;看到人爭執,會產生不平;看到喜愛的電視劇會感到激動。
科學家通過使用不同顏色來觀察人的情緒反映,證明了視覺對人類大腦的刺激:
實驗在一個足球賽場進行,實驗人員在足球比賽前粉刷了兩個球隊更衣室的牆麵,把原來白色的牆麵換成了紅色和綠色,進入紅色更衣室的球員感覺自己熱血沸騰,每次換完衣服出去都鬥誌昂揚。而進入綠色更衣室的球員,始終擁有比較平靜的心情,並沒有發出大賽前的那種激動的呐喊聲。結果可想而知,進入紅色更衣室的球員所向無敵,贏得比賽後依然鬥誌不減。而進入綠色更衣室的球員能夠平靜地麵對比賽的失利,沒有出現過激的言論和情緒。
視覺能給人的感官帶來如此大的刺激,那麼觸覺的影響又是怎樣的呢?一個家庭中的幼兒,在遭遇到挫折的時候,往往需要父母的安慰,比如輕拍或擁抱,都能使幼兒放鬆,因為撫觸使幼兒產生了愉悅的感受。這對於成年人來說,也是有效的。在情緒不好的時候,可以選擇沐浴,通過溫熱的水溫帶來輕柔的感受,來緩解情緒。
人的嗅覺非常靈敏,能分辨各種花香、美食的味道。清新迷人的氣息,能帶給人美好的心情,我們習慣在外出時咀嚼口香糖使得口氣清新;用梳子梳好頭發,使得自己顯得精神。人們所做的都是為了使形象更加賞心悅目,給人感官上的愉悅,從而使得人們喜愛自己的形象。
有一家外企製定了一項別出心裁的公司規定,規定中要求員工上班必須噴灑香水。剛開始員工們非常不習慣,後來他們發現公司的老板身上也總有一股清香,感覺非常親和。員工們逐漸養成了噴灑香水的習慣,他們變得更加自信,走到外麵給人的感覺幹淨而體麵,人人都說這家外企的員工都是“成功人士”。
對於員工們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每天噴灑香水使得員工們感到心情愉悅,更加充滿自信。從那以後,這家外企業績不斷攀升,真正應了大家的傳聞,這家企業成了打造成功人士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