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自嘲者善於利用情緒(1 / 2)

高爾基說“愉快的笑聲——這是精神健康的可靠標記。”開心的笑對抑鬱有治療作用,而自嘲“會威脅心理醫生的飯碗”。

自嘲中負性情緒都借著嘲諷的能量轉化了,相比抱怨者的滿腹牢騷高明不少。自嘲者也許遭遇的事情和抱怨者相同,但是產生的結果不同。有研究表明,嘲笑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的行為,是幽默的最高境界。這種自嘲內心充滿了對自己的愛,不希望心靈被缺點和錯誤誤導。實際上是內心相信我們比嘲諷做得更好。

自嘲中嘲笑自己的缺點和愚蠢,不等於自輕自賤,自曝其短。嘲笑自己的人隻是為了給自己開拓出一片新天地,不停留在犯的錯誤裏,不沉溺與缺點裏。

○ 讓情緒為我所用

張大千在在抗戰勝利後準備回四川老家去,梅蘭芳與他的幾位朋友一起為他設宴送行。大家都到場後,都請張大千坐在首座。

張大千見推辭必使大家為難,於是說:“梅先生是君子,應該坐首座。我是小人,應該陪在末座。”

眾人皆驚奇,張大千見狀解釋:“君子動口,梅先生唱戲是動口。小人動手,作畫是動手,我應該請梅先生坐首座。”

這個自嘲非常應景,弄得全場賓客哈哈大笑,都讚賞張大千的機智與豁達,宴會在和諧愉快的氣氛中進行下去了。

自嘲也是一種情緒,在場的人都接到了張大千這種正麵積極的情緒暗示,從而把它又傳遞給了周圍其他的人,使得大家都感受到其樂融融。情緒會傳染,聽到張大千這樣的自嘲後,人們也會產生這種充滿諧趣的心態。

在營銷工作中,人們可以利用情緒的這個特點,用自信的外貌傳遞專業的感覺,用熱情的語言來打動顧客的心。在學校裏,語言富有感染力的老師更容易激發學生的熱情。

專家發現,情緒能對人體的注意力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發現,如果自己不能長時間把注意力停留在某件事情上,我們很快就會對此事失去興致。對不同的情緒刺激,人的反映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注意傾向。這種情緒注意在職場上被廣泛運用,領導往往會根據個人的注意傾向來分配任務,這樣使得員工能獲得自己關注度高的事情,而不是去推動毫無興趣的工作。

企業職能的分配是有依據的,在日常團體活動或者公司會議上,你可以仔細觀察周圍人傳達出來的各種信號。比如:當某個活動宣布活動規則時,有的人會睜大眼睛表示驚訝,有的人會手臂交叉一副誌在必得的樣子,有的人則皺眉,甚至有的人會陷入沉思發出感歎。我們常常認為這些動作是個人的喜好和習慣導致的。其實這些動作對於每個人來說,是具有意義的。總是摸自己的頭或者頭發的人,說明這時他已經有些煩躁不安了;左右回顧的人,往往顯示得不夠自信,想從他人身上獲得一些正麵的回應;而喜歡低頭眼光堅定的人,是很有主見的,等等。讓情緒為我所用,那麼就要善於觀察他人的狀態。當我們想讓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見時,要看看對方此時的狀態,采取相應的方式。

李國良是河南省的一位交通協管員,他總是耐心聽車主的想法,用幽默的語言交談,采用真誠的態度勸說車主,車主往往能聽進去他說的話,采納他的意見。在道路上行駛的駕駛者都希望有個好心情,而如果交警態度不好會影響駕駛者的情緒。

研究發現,人的情緒能夠反映內心和外界震動頻率的關係。當人的內心和外界震動頻率相當時,我們會產生美好的感覺。而當兩者的頻率不一致或者相去甚遠時,人的情緒就會低落,這就像是物理學中的共振。李國良的做法就是傳遞這種積極的內心情感來影響駕駛者,使得駕駛者獲得積極的心理感受,欣然接受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