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爸爸媽媽的工作很忙,2歲的薇薇平時由爺爺奶奶照顧。薇薇有一個壞習慣——飯前、便後不洗手。
有一天,薇薇在玩小皮球,奶奶給她做好了美味可口的雞蛋羹。薇薇最喜歡吃奶奶做的雞蛋羹了,她高興地跑過去,迫不及待地拿起小勺子就要吃。奶奶把手伸到她麵前,說:“寶貝,你的小手還沒洗呢,髒髒。”薇薇看了看自己黑乎乎的手,不願意去洗,便說:“不洗,我想吃。”奶奶告訴她:“不洗手怎麼能行呢?手上有髒東西,吃到肚子裏會生病的。來,奶奶帶你去洗。”說著,奶奶便拉著薇薇往衛生間走去。
然而,薇薇急著吃,就不想去洗手,她哭鬧著不要去……這時,爺爺從臥室裏走了出來,他不但不幫奶奶要求薇薇去洗手,還批評奶奶:“你看你,又把孩子給惹哭了。”接著,爺爺便哄薇薇,“好孩子,別哭了。‘不幹不淨,吃了沒病’,咱們不洗手。來,爺爺喂你吃香噴噴的雞蛋羹。”
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城市兒童有良好洗手習慣的不超過30%,經濟欠發達地區更低。俗話說:“菌從手來,病從口入。”有的爺爺奶奶不太注重孩子的個人衛生,沒能讓孩子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甚至他們自己有時候也是不洗手就直接拿東西給孩子吃,這些都增大了孩子染病的幾率。專家認為,預防傳染病,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比疫苗防治更重要,經常用肥皂洗手是防控流感、腹瀉、手足口病、肺炎、腮腺炎等多種傳染病最簡單、方便、有效的方法。
2~5歲的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容易接受新的觀念,也容易形成良好的習慣。爺爺奶奶要抓住孩子的這一特點,盡早培養孩子勤洗手的好習慣,讓孩子從小愛清潔、講衛生。此外,祖輩還應教會孩子正確洗手,一般情況下,洗手時間應持續30秒以上,且用流水洗手,能使手上的致病微生物減少80%;如果再加上用肥皂或者洗手液,能使病源微生物減少95%。
當然,對於祖輩的這種要求,孩子可能隻新鮮幾天,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因此,祖輩一定要時常督促孩子,在飯前、便後以及外出回家時提醒孩子“該洗手了”。另外,祖輩也要以身作則,經常洗手,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