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關心自己社會關係的質量,我認為四個標準很重要,就是多樣性、真實性、平衡性與交叉性,我們用這四個性來檢查自己所交往的社會關係。
第一個標準叫做多樣性。多樣性要求我們首先要在人脈的數量上占優勢,同時在他們的職業分布與認識這些人的途徑上有差異,單一的職業分布與單一的認識渠道顯示過度的同質性,並不能顯示很高的人脈質量。我經常給大家講的一個衡量方式是,很多人可能有收名片發名片的習慣,你回家把名片拿出來把它分分類,每一類職業放一堆,你看總共可以放幾堆,比如你能分成八堆,每一堆還差不多高,表示你的社會關係類型比較均衡。真正拓展多樣化人際關係很重要的一個心理準備是認識陌生人。在認識陌生人方麵,大部分的家長給了孩子一個不太準確的甚至是錯誤的指示,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有一個電視劇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在我們中國人的理念裏麵是根深蒂固的。但是大家想想看,我們平時在一個公司裏麵,比如你當一個銷售人員,你有多少商品是銷售給熟人呢?我們今天無論是從事公共管理的工作,還是從事商業管理的工作,從事一般性的社會服務工作,我們最重要麵對的是陌生人,拓展陌生人,但是如果你把你的孩子從小培養成一個不跟陌生人打交道的習慣,他就沒有這個技能。技能是什麼?是行動模式,在行動過程當中不斷地積累經驗教訓,然後形成一種能力。我們說跟陌生人打交道是一個最基本的能力。小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就要培養他跟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跟陌生人說話,這不是很危險嗎?你怎麼就知道熟人裏麵沒有壞人呢?美國的強奸案75%是熟人做的,我認為在中國的數據不見得那麼高但也不見得多麼低,至少一半一半。所以壞人和好人跟陌生人、熟人是沒有多大關係的。但是有的時候麵對陌生人你容易上當受騙,原因是什麼?你的貪欲。假定你跟人們交往的時候你並不是想從裏麵得到什麼的話,你不管他是陌生人、熟人,你都不容易受傷害的。
第二個標準叫做真實性。我們對開發關係還有一定重視,但在我們沒事的時候我們很少去付出,注意維護關係,好朋友之間沒什麼事的時候也可以打打電話,“幹什麼呢?”“沒事,想你了。”這是一般女孩子會做的,男同事不行。從這方麵男同誌要向女同誌學習了,因為從社會資本的角度來說女同誌的水平比男同誌高,不僅僅表現在外部,就是表現在家裏也是這樣,無論小孩是男孩還是女孩,找媽媽的時候是比較多的。社會關係的維護,其實是在長期沒事當中的維護,然後當你有事情的時候他們有一種情感和道義上的壓力覺得應該幫你這個忙。如果你一個好朋友,三個月沒聯係了,一年沒聯係了,你想一下這好朋友跟你之間的情感必然會出現疏離,因為人的關係是用朋友之間所共享的知識、經驗來維護的,共享的經驗會成為友誼的內容。
社會關係的真實化同時要提出一點不能過度交往。有一個測試表明,跟一個朋友一個月超過三次的見麵是白見麵的,這不會增加你的社會資本含量,而且反過來會限製你社會交換的水平,為什麼呢?你天天跟這個朋友喝慣了以後,你會覺得跟其他人喝沒有什麼意思,也沒時間與其他人交往。比如說你總跟六個老是很熟的朋友長期在一起的話,這中間有一個缺陷就是你們分享的信息缺乏新鮮度。假如陌生的朋友新認識的時候,你會發現會有一些新的話題講給其他人聽。有陌生人就意味著有新的事件和新的故事、新的情節,在社會交往中意味著對比其他沒有新鮮故事的人你的社會地位是高的。在我們的人際交往中,需要在互相講故事中,能夠貢獻新故事。人是戲劇性程度高的人,戲劇性的東西隻有兩個,第一個是新鮮,就是別人不知道;還有一個是反差,我以為是這樣原來是那樣的,反差的東西是知識造成的,就是我對這個東西具有洞察力,比你們看到的表麵更深。而且因為時下的人際網絡,還有可靠信息的傳遞作用——人們更相信朋友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