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為什麼要寫大型電視連續劇《解放》
《解放》,是以解放戰爭為背景的具有史詩品格的大型電視連續劇。
《解放》,是我寫的係列電視劇《長征》、《延安頌》、《解放》、《開國領袖毛澤東》之第三部。如果完成了《解放》的創作,我就用電視這一受眾最多的媒體,詮釋了中國共產黨自長征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段可歌可泣的悲壯曆史。
如果說這四部電視連續劇所反映的曆史是一部交響史詩的話,那麼位處第三部的《解放》,恰好就是這部恢宏的交響史詩的“黃金點”。這絕不是從形式出發!請看:
《解放》所依托的曆史背景是三年解放戰爭。首先,讓我們回眸中華民族的曆史長河,有哪一個王朝因興衰而起的戰爭可與之相比?沒有!秦朝末年發生的楚漢相爭,基本上在長江以北的黃河、淮河流域;東漢末年發生的三國之戰,也不過限定在黃河、長江兩岸……而解放戰爭則是一場北起白山黑水、南到天涯海角的偉大的人民戰爭!
解放戰爭有著極其豐厚的曆史內涵:
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六日是解放戰爭的起點。那時的蔣介石手握近四百萬美式裝備的大軍,聲言三個月消滅“土八路”,統一全中國。其威,其勢,當年的西楚霸王難以與之相比!三年過後,蔣介石雖未上演烏江自刎的悲劇,卻懷著無限的遺恨逃到了台灣。而蔣氏演出的這段曆史悲劇所留下的教訓,還不足以使後人深思嗎?
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及其毛澤東等第一代領導集體,靠著幾十萬小米加步槍的“土八路”被迫應戰。三個月後,丟掉了數以百計的中小城市;接著,華北根據地張家口失守,華東根據地臨沂被占,革命聖地延安撤出……但是,有了人民支持的中國共產黨頂住了國民黨軍隊的進攻,人民解放軍從弱到強,一步一步地走向勝利,最終上演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輝煌的史劇:三大戰役、渡江戰役……在半年多的時間裏,就消滅了國民黨二百多萬精銳部隊。從此,天下大定!而中國共產黨及毛澤東等第一代領導集體所演出的這段史劇,其勝利的經驗還不足以使後人多問幾個為千卜麼嗎?
我們前輩的藝術家,利用楚漢之爭塑造了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一批馬上打天下的英才;借助三國之戰演義了劉備、曹操、孫權以及關、張、趙、馬、黃等藝術典型。我作為一名中共黨員、老兵,有義務再現這段曆史,有責任把毛澤東、蔣介石以及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中圃人民解放軍高級將帥化作藝術典型。自然,我也要花大量筆墨去寫“載舟覆舟”的人民!
這就是我寫《解放》最主要的目的!
二、如何寫大型電視連續劇《解放》
大型電視連續劇《解放》是屬重大革命曆史題材的正劇。因此,劇作家必須遵循如下的創作原則:
堅持唯物史觀。
判斷一個政黨、一個政治家不是看他的宣言,更不是看他在日記中怎麼寫的,而是看他的政治行為是推動了曆史的前進,還是阻礙曆史前進、甚至拉了曆史的倒車。三年解放戰爭早巳證明:中因共產黨及其毛澤東等第一代領導集體推翻了三座大山,創建了新中國,是推動中國曆史前進的,是為絕大多數中國人民歡迎的。相反,國民黨反動派及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四大家族倒行逆施,為人民所唾棄,也為曆史所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