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取出一個紙包和一個小瓶:“主席啊,煮梨水是需要冰糖和蜂蜜的,我估計你沒空去買,我就讓小超到街上買來了。”他邊說邊把冰糖、蜂蜜倒在鍋中。
毛澤東:“好!都放上,我再拿筷子攪和一下,分別盛在四個碗裏。我們一邊喝冰糖蜂蜜煮梨水,一邊談工作。”接著,他笑著用筷子在鍋中攪了起來。
羅榮桓:“主席!把筷子給我,讓我來幹。”
毛澤東:“不行!我們有十多年沒見麵了,怎能讓你反客為主呢先到那邊坐下。”
羅榮桓轉身拿來四隻碗和一把勺子,不容分說將鍋中的梨水盛在碗裏:“老總!您的。”
朱德接過第一碗梨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羅榮桓又盛了一碗:“主席!您的。”
毛澤東接過第二碗梨水:“好!長幼有序。”他也喝了一口梨水,“老總,為什麼這樣甜呢會不會是和結束圍而不打的部署有關呢?”
朱德:“不知道,反正是甜。”
周恩來接過第三碗梨水,說道:“主席,老總,我們坐在凳子上有滋有味地喝多好啊!”
毛澤東:“行!”他帶頭坐在了他那把椅子上。
接著,周恩來和朱德也坐在了椅子上。
羅榮桓自己也盛了一碗,就近坐在一把椅子上,客氣地:“離開三位老領導十多年了,對我的工作有什麼意見,就當麵指出來。”
毛澤東:“我第一個說。你這次在會上的發言,強調破除幹部中存在的偏安思想和輕敵情緒,要繼續反對無政府無紀律傾向,做到高度集中統一,這是將革命進行到底的保證,我認為是擊中要害!”
周恩來:“這也是當前軍隊政治工作的重心!”
朱德:“我讚成榮桓提出的成立鐵道部,迅速修複津浦、平漢、隴海幾條鐵路幹線的建議。這不僅是未來戰爭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人民要坐火車。”
這時,葉子龍手持電報走進:“林彪、聶榮臻二位司令發來急電。”
毛澤東接過電報閱罷:“榮桓同誌,這是傅作義的談判代表提出的一些要求,你看該怎麼辦呢?”
羅榮桓接過電報,小聲念道:“傅提出北平、天津、塘沽、歸綏一齊解決;要平、津等地以後能有其他報紙;聯合政府中要有進步人士參加;軍隊不用投降或在城內繳械的方式……由城內調出,分駐各地用整編等方式解決。”他嚴肅地說道:“這是原則問題,應由中央作出決定,請林彪和聶榮臻同誌遵照執行。”
“我讚成榮桓同誌的建議。”周恩來、朱德說道。
毛澤東:“好!就按榮桓同誌說的辦。”
薊縣八裏莊會議室 內 日
周北峰、張東蓀身著中式冬裝並排坐在桌前,在他們的右手邊的桌麵上擺著一頂皮帽子。
有頃,李炳泉陪著林彪、聶榮臻走進屋來。
周北峰、張東蓀客氣地站起。
李炳泉指著林彪介紹道:“這位就是東北野戰軍林彪司令員!”
周北峰、張東蓀驚愕地打量著林彪,下意識地說道:“久聞大名,如雷貫耳!”
李炳泉指著聶榮臻說道:“昨天晚上,你們已經和這位華北野戰軍聶榮臻司令員見過麵了,就不再介紹了。”
周北峰、張東蓀笑著說:“對!”
李炳泉指著周北峰介紹道:“這位是傅將軍的部屬周北峰少將處長!”
林彪主動握住周北峰的手:“歡迎前來談判!”
周北峰:“謝謝!”
李炳泉指著張東蓀介紹道:“這位是北平民盟負責人張東蓀教授!”
林彪伸手握住張東蓀的手:“歡迎你來參加談判!日前毛主席說過,今後成立新中國,還必須有你們民盟參加!”
張東蓀:“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林彪:“好!各自就座,進行正式談判!”
周北峰、張東蓀坐下。
林彪、聶榮臻、李炳泉在桌子對麵坐下。
林彪:“周先生!你昨天與聶司令員談的,我們都知道了。今天我們談一下傅先生的打算、要求和具體意見。比方說,你來是隻談北平問題呢,還是傅先生勢力範圍內的所有地區都談呢?”
周北峰:“傅先生的意思是,我們的商談應以平、津、塘、綏為中心。”
林彪:“這很好,請你電告傅先生,平、津、塘、綏可以一起談。不過請你再次轉告傅先生,希望他這次要下定最後的決心。”
周北峰:“是!”
林彪:“我們的意見是,所有軍隊一律解放軍化,所有地方一律解放區化。在接受這樣條件的前提下,對傅部的起義人員,一律不咎既往;所有張家口、新保安、懷來戰役被俘的軍官,一律釋放。傅的總部以及他的高級幹部,一律予以適當安排。”
周北峰:“傅先生一貫主張政治民主、經濟平等、言論自由、信仰自由。關於他的軍隊、行政、文職等人員都要予以安排,給予生活出路。”
林彪:“料無問題。”
周北峰:“傅先生還說,他追隨蔣介石做了些不利於國家、民族的事情,這一切都由他一個人承擔,對於他的所屬人員的以往罪過,請就不要追問了。”
林彪:“可以。用一個成語說就是既往不咎。凡屬願意工作的都可以留下安排適當的工作;不願工作而要還鄉的人員,都可以資遣,並發給資遣費及證明書,令其還鄉。”
周北峰:“很好。”
林彪:“請轉告傅先生,我們對傅不但不作戰犯看待,還要在政治上給他一定的地位。”
周北峰:“我一定代達!”
林彪:“張東蓀先生,你有什麼意見嗎?”
張東蓀:“沒有。我隻想轉述北平上百萬人民的心聲:為了千年文化古城,為了二百萬市民的生命安全,請你們雙方盡快和平解決吧!”
林彪:“謝謝張先生!”
聶榮臻:“周先生,我們雙方如無歧見,可否搞一份和談紀要呢?”
周北峰:“可以。”
八裏莊會議室 內 日
特寫:《談判紀要》四個大字霍然紙上。
林彪、聶榮臻相繼簽字。
周北峰簽字。
林彪握著周北峰的手,笑著說:“今天是一月十日早晨,我們草簽了這份《談判紀要》。等雙方正式文件簽字之時,我們再舉杯相慶!”
周北峰:“林彪將軍說得對,這份《談判紀要》還未經我們的傅總認可呢!”
聶榮臻握住周北峰的手,嚴肅地說:“我必須嚴正指出:傅作義將軍除了放下武器,還能為人民做件好事外,別無出路,希望傅將軍早下決心!”
周北峰一怔:“是!”
林彪握住張東蓀的手熱情地說:“如果平津得以和平解放,民盟是有功勞的,張先生也是有功勞的!”
張東蓀:“謝謝!”
林彪嚴肅地說:“周先生,請回北平城內吧。告訴傅先生,時不我待,早作決定。該《談判紀要》最後答複的期限為一月十四日。”
北平中南海居仁堂 內 日
傅作義拿著那份《談判紀要》長歎不語。
周北峰:“傅總,您的意見呢?”
傅作義唉聲歎氣地說:“你們在談判紀要中所談問題還不夠具體,過兩天再說。”
周北峰:“可林彪、聶榮臻二位司令員說,時不我待,請您早作決定。最後答複的期限是十四日……”
傅作義:“太倉促了!”
周北峰:“如何答複他們呢?”
傅作義:“由我給林彪致電,說明有關離城改編問題,因為部隊相當複雜,打通思想及說服工作,均非倉促可辦。”
周北峰沉默不語。
傅作義:“在你們與林彪、聶榮臻談判的同時,天津的警備司令陳長捷將軍,也派出國民黨天津參議會四名代表兩次出城,轉告了陳長捷提出的隻放下重武器,要攜帶輕武器撤至塘沽,然後由海上南撤的要求。”
周北峰:“結果呢?”
傅作義:“被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斷然拒絕,並說如果守軍不願自動放下武器,堅持頑抗到底,則人民解放軍將采取攻擊行動。”
周北峰:“傅總,共軍是說得到就做得到的啊!”
傅作義:“但我清楚,這種決心隻有毛澤東才能下。為此,我決定請與毛澤東有交情的鄧寶珊將軍來北平,與林彪、聶榮臻再開和談。”
周北峰:“目的呢?”
傅作義:“看毛澤東最終能讓多少!”
西柏坡 中央軍委作戰室 內 日
毛澤東拿著一份文稿說道:“今天是一月十日,為著統一領導奪取平、津,並於爾後一個時期內(大約三個月),管理平、津、唐及其附近區域的一切工作起見,中央決定以林彪、羅榮桓、聶榮臻三同誌組織總前委,林彪為書記,所有軍事、政治、財政、經濟、糧食、貨幣、外交、文化、黨務及其各項重要工作均歸其管轄,以一事權而免分歧。兩市委、兩軍管會關於上述工作均直向總前委請示,由總前委向中央負責。”
在毛澤東的講話中搖出:周恩來、朱德、羅榮桓。
羅榮桓:“我們一定按照中央的精神解決好平津有關的事。主席,談判進展得如何”
毛澤東:“很不理想!先由恩來、老總給你說。”
周恩來:“傅作義及其左右太不現實,企圖叫我們遷就他們所設的範圍,而拒絕我們迫傅就範的方針。”
毛澤東生氣地:“不!他們是逼我就範。”
朱德:“他傅作義明明不能指揮中央軍,偏偏要說能指揮,這不是有意在拖延時間嗎?”
周恩來:“此外,他還一再提出什麼報紙及政府用人等事,好像他們是代表人民說話,向我們要求民主權利。”
毛澤東:“這叫豈有此理!今夜,我將給林彪、聶榮臻發出指示電,正告傅作義:不能反複無常,隻有執行我們提出的條件。”
羅榮桓:“是!”
周恩來:“為了打消傅作義存有的僥幸心理,我看可以明令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必須依照指定時間開出城外。”
朱德:“還要嚴令陳長捷:不得對於公共財產、軍用物品及公文案卷有任何破壞損毀,否則必須全體繳械,並懲辦其負責人!”
毛澤東:“有氣魄!我也準備於明天複電林彪、聶榮臻:同意命令傅方代表限天津敵先頭部隊至遲須於十三號十二時以前開出,否則我軍將於十四號開始進攻!”
羅榮桓:“劉亞樓參謀長來電說,包圍天津的指戰員早就憋足了勁打天津了!”
朱德:“中央軍委研究了劉亞樓攻殲天津的作戰方案,認為可行。一旦陳長捷拒絕放下武器,立即發起攻擊!”
周恩來:“同時,你回去之後要電告劉亞樓:為了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要充分發揮天津地下黨組織的作用,請他們標出天津市的工廠、學校以及市民居住區。”
羅榮桓:“是!”
毛澤東:“你們一定要做到打則速決,目的是敲山震虎,迫使傅作義放下武器,和平解放北平!”
羅榮桓:“是!”
毛澤東辦公室內 夜
毛澤東坐在桌前伏案疾書,草擬電文。
劉伯承、陳毅走進。
陳毅一看毛澤東用心書寫的樣子,說道:“主席!我們是來告別的。你忙你的,不要動了!”
毛澤東:“等一下!”
這時,院中傳來周恩來、朱德的說笑聲。
毛澤東放下筆:“聽!恩來和老總到了,一塊兒和你們二位談幾項大事。”
周恩來、朱德走進,與劉伯承、陳毅打招呼。
毛澤東拿起一份電報:“首先,我向你們宣布一條喜訊:淮海戰役第三階段於一月十日下午四時勝利結束了!”
陳毅:“戰果如何”
毛澤東:“這是我剛剛收到的電報,由老總來宣讀一下。”
朱德接過電報念道:“總攻陳官莊圍殲杜聿明集團自一月六日十六時至一月十日十六時,華東野戰軍經過四晝夜九十六小時連續攻擊,全部消滅杜聿明集團餘部,計有一個‘剿總’前進指揮部、兩個兵團部、八個軍部、二十二個師、一個騎兵旅,共十七萬六千餘人!”
毛澤東帶頭鼓掌。
周恩來邊鼓掌邊說:“了不起!伯承同誌,整個淮海戰役的成果算出來了吧?”
劉伯承稍許思索了一下,說道:“淮海戰役共分三個階段,連續作戰六十六天,共消滅國民黨軍徐州‘剿總’前進指揮部及其指揮的五個兵團部、二十二個軍部、五十六個師、一個綏靖區,正規軍連同其他部隊共五十五萬五千餘人。”
毛澤東:“伯承同誌,這五千餘人是多少”
劉伯承:“不知道。”
毛澤東認真地:“我知道!”
陳毅:“是多少”
毛澤東:“五千五百五十五人!”
朱德:“老毛準是在說笑話!”
毛澤東:“不!老總,按照我說的數字合起來是多少”
朱德:“五十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人!哈!有這麼多的五喲!”
毛澤東:“陳毅,有多少個五?”
陳毅掰著手指算了算:“六個五!”
毛澤東:“在中國,五與九配起來就了不起,叫九五之尊。可我們淮海戰役的勝利呢有六個五,是九六之尊。看來,在今後的作戰中,很難有超過淮海戰役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