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1 / 3)

前麵說的那位領導家人的“牢騷”,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對“特權茶”的慨歎。僅從他多次提出公車私用的“借口”來看,足以說明其養尊處優慣了、憑借領導的特權而分享慣了、把公家的東西當成自家的慣了……

因此說,這樣的人“人走茶涼”得更快一些,老百姓的心才會更“熱”一些。

(原刊《榆林日報》2006年12月29日)

無言的愛

孩子放學前的十幾分鍾,學校門口及周圍集聚著陸續趕到的人、車。

春、夏、秋、冬,他們大多已處在固定的、孩子也容易找到的位置。不論天寒天暖、刮風下雨,這群人總會如約而至,翹首覓望。

我也是其中的一簇;而且,每當我擠身佇立,在恭候孩子的那瞬間,分明感受到了愛的莊嚴。

孩子之間的差別是微小的,乃至每逢周一,我都要仔細的盯著穿著一樣的校服、一樣的戲嬉、長的小蘑菇一樣可愛的每一位孩子,生怕眼丟了自己的孩子。

差別就在於接送他們的家長。很顯然,家長們是來自社會的不同階層。

有的是開著小轎車、有的是開著吉普車、有的騎著摩托車、有的推著自行車、也有極個別騎著人力三輪車,各種車輛中間、亦夾雜著不少步行而來的人們;在人流車群之外,惟有一輛噴有“希望工程專用”的麵包車,是某單位用於接送孩子的專車,常常引得一些有急事、焦灼不已的父親或母親頻頻探去羨慕的目光。

總之,這一刻,我感覺到充斥著愛的氣息,嗅到予人玫瑰手留餘香的溫馨。說實在的,不論轎車裏家長的目空一切,還是吉普車中的氣度不凡,摩托車下的怡然自得,或者三輪車上的不卑不亢,都是一樣感覺:至少在這小小的空間,大人們擎起了一片特殊意義的愛的天空。

愛的差異,是在兒子的不經意言談間領略到的。那一天,兒子忽然間說,他們班的一位同學爸爸是局長,單位裏小轎車換了更高級的,他對同學們說,每天學校接送再也不用坐原來那輛“破車”了。

我一怔……

每天,我隻顧欣賞也有我自己在內編織的那一片愛的天空;殊不料,在這無言的愛叢中,亦有著對稚子影響極大的無影路標。

我深信,坐在三輪車上看到父母寒來暑往吃力接送自己的孩子,一定會從父母那裏承襲來自立、自尊、自強的品質;而在不斷變換小轎車的孩子身上,會過早的被溺愛而浸透的獨立意識欠佳。

學校門口,時時刻刻被無言的愛所包圍;這種愛,真得千差萬別。

把“小事”辦好

筆者近日遇到這樣一件事:在派出所更換戶口簿時,由於戶籍民警的粗心大意,把筆者的姓打成了另外一個形近字。於是筆者要求戶籍民警幫助更正。不料,由於戶口實行聯網管理,要想更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戶籍民警告訴筆者,更改戶口首先要主管局長簽字,然後電腦上還有種種手續等等。為此,從鎮上到縣上,筆者跑了四五十公裏的路程,白花了精力、路費不說,連民警一聲道歉的話都聽不到。相反,自始至終看到的是他們冷冰冰的臉,聽到的是他們硬梆梆的話。

類似事情並非偶爾發生。在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的眼中,老百姓的事似乎過於“小”,小的可以讓他們馬馬虎虎,隨隨便便。因而,學生增加幾元、十幾元的亂收費心安理得;患者多掏近百元,上千元的醫藥費不足為怪;集體公款旅遊、吃喝幾千元、上萬元理所當然……

的確,和內憂外患的國家大事相比,這些也許是“小事”。然而,對於百姓而言,往往是大事。幾十元可使一名兒童輟學,百元錢會使一位患者得不到救治,工作人員的失誤能使百姓無緣無故身心受累。“小事”往往是傷害一個普通群眾對黨和政府感情的導因,“小事”積聚會變成“大事”。

群眾利益無小事。把“小事”辦好,這是群眾對“公家人”最基本的要求。

(原刊《榆林日報》2007年2月27日)

述廉更要踐廉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