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本書定名為《臉要窮養,身要嬌養》之前,有個朋友建議,幹脆叫《身要寵著,臉要臊著》得了。她是一個每天隻用凡士林打發臉麵,卻一日三餐,餐餐斟酌,言必“食療”、“藥膳”的“宅女”。我覺得她起得書名有點兒“狠”,怕讀者不理解、不接受,因為舍得“窮養”麵容、懂得“嬌養”身體的女人,現在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我確實眼見著身邊的很多女人,為了美容的夢想一擲千金,從“羊胎素”到“膠原蛋白”,不一而足,這種坊間流行的做法,經常是醫生們閑聊時的笑柄。“羊胎素”能讓你容顏不老嗎?除非指望其中含有的雌激素,但那就得生吃,隻要加工,作為蛋白質的激素馬上變性失效。換句話說,即便是你能生吃,你敢付出雌激素過量導致婦科癌症的代價嗎?還有膠原蛋白,它傳說中的去皺效果大概來自吃了豬蹄之後,沾了膠質的手和臉都會變得緊繃,這更是滑稽,因為皮膚的首要功能不是吸收養分、接受異己,而是屏障外界、保護自己,絕對不是你抹什麼它就吸收什麼、你抹多少它就吸收多少的,特別是像膠原蛋白這樣的大分子物質,否則我們每次洗澡、遊泳之後,不就變成泡發的麵包了?
因此,從醫學原理上說,臉要“臊著”、“窮養”真是沒有錯。你為局部皮膚保養花的錢,能獲得的效果十分有限,它們成全得更多的是你對美麗的向往。相反,如果你把這個工夫正確地花在身體上,效果卻是切實而綿長的。因為任何一個器官組織的結構完好、功能健全,都是以身體健康、氣血充盛為基礎的,作為身體最大的器官——皮膚,也概莫能外。因此,與其“嬌養”皮膚,不如“嬌養”身體,具體說就是保持身體的氣血充盈。
美容上有個經驗之談,“吃在臉上”或者說“美麗是吃出來的”,這個吃就是對身體的“嬌養”、健康的維護,也是本書寫作的初衷。
這裏提到的“氣”、“血”是中醫獨有的概念,“氣”是指功能,“血”是指物質。說到氣,首先是氣不能虛,也不能鬱,功能要強健,而且能通暢;說到血,則是血不能瘀,也不能寒,物質要充足,而且有生機。虛、鬱、瘀、寒,凡此四種圍繞著氣血產生的失常,就是影響女人身體乃至容顏的關鍵。因此,女人的健康美麗需要以補氣、解鬱、化瘀、去寒為主要前提,這是指生理的。另一個影響容顏的重要原因就是心理了,一個終日愁眉苦臉的女人,怎麼可能指望高檔的化妝品來遮蓋愁容乃至醜容呢?
很多人相信古時皇後或者現代明星的美容秘訣,殊不知,即便這些秘訣是有用的,但是和這些秘訣共同起效的,一定還有她們對內裏的保養。比如慈禧,她除美容秘訣之外還有常人不能比的考究飲食、嚴格防護,絕對不是僅憑“珍珠粉”就能駐顏不老的。凡是隻相信後者,僅僅指望後者使自己保持美貌的人,都犯了東施效顰的毛病,本書也是寫給她們的。
佟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