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誰在力學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3 / 3)

5.為中國科技騰飛而奮鬥

為了生活,更為了實現“科學救國”的抱負,錢學森回國後,錢偉長幾乎“承包”了清華大學機械工程係、北京大學和燕京大學工學院三校的基礎課應用力學和材料力學,物理係的理論力學、彈性力學等課程,還建立了中科院力學研究所,錢偉長又兼任了副所長……

1952年院係調整後,錢偉長被任命為純工科的清華大學教務長。1956年,錢偉長又被任命為清華大學副校長,仍兼教務長和力學教授,並出版了我國第一本彈性力學專著。教學之餘,錢偉長繼續在潤滑理論、圓薄板大撓度理論、錐流和水輪機曲線導板的水流離角計算等領域不懈科研,撰寫並發表了許多有影響的論文。

除此之外,錢偉長還為北京各所高校培訓應用數學與力學的師資,並擔任《清華工程學報》主編等審稿工作。

另外,需要指出的就是,在1954年至1956年間,錢偉長還花大量精力參與由周總理親自領導的製定自然科學12年規劃的工作,經常通宵達旦地工作。對新中國的建設事業的熱情投入,換來了他學術上的第二個豐收期。在規劃研討會上,他與錢學森、錢三強被周總理公開讚譽為“三錢”。此外,1953年,錢偉長還參與起草了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就是在忙得連喘氣都很緊張的情況下,錢偉長還是沒有打亂自己的科研節奏。憑著讓新中國科技早日騰飛的滿腔熱情,這幾年他還是卓著地發表了20多篇科研論文,出版了《彈性柱體的扭轉理論》、《圓薄板大撓度問題》等專著,其中的“錢偉長法”不僅被力學界公認為是最經典、最接近實際而又最簡單的解法,還獲得了國家科學獎。

6.十年動亂擊不碎他的科學夢

正當錢偉長雄心勃勃地攀登新高峰的時候,一場曆時20餘年的苦難落到了他的頭上。他被錯劃為“右派”,不但撤銷一切職務,停止一切工作,僅保留教授職稱,從一級降為三級,而且他的家庭也遭牽連,兒子元凱盡管成績優秀也與大學無緣……錢偉長回憶道:“生活用具和衣服棉被,或被抄走,或被征用。在近半年的時期,夫妻都被分別‘隔離審查’或‘群眾專政’,靠兩個在中學裏當‘狗崽子’的女兒在監視之下送飯度日。在最艱難的時刻,靠著親人們相互關懷,聊以度日。”

“生活用具和衣服棉被,或被抄走,或被征用。在近半年的時期,夫妻都被分別‘隔離審查’或‘群眾專政’,靠兩個在中學裏當‘狗崽子’的女兒在監視之下送飯度日。在最艱難的時刻,靠著親人們相互關懷,聊以度日。”

即使是在這樣缺乏起碼的工作條件艱苦的條件下,但是錢偉長依然以非凡的毅力,推導了12000多個三角級數求和公式。其中不少很有實用價值,也是前人所未知的。

十年動亂中,受盡皮肉折磨,但是,最令錢偉長苦不堪言的是精神上的痛苦。1964年他總結十幾年的科研結晶所撰的創新論文——《關於彈性力學的廣義變分原理及其在板殼問題上的運用》竟被《力學學報》以“不宜發表”為由而退稿。4年後,日本學者鷲津久一郎在美國出版的《彈塑性力學中的變分原理》表達了相似的論點。還有就是大量書籍資料的散失,使科研教學根本無法進行。

即便如此,錢偉長也沒有喪失信心,沒有消極悲觀,“一個國家不可能這樣長期混亂下去,總有一天要恢複建設。”隻是沒有想到這一盼就是十年之久。1970年,在周總理的直接關懷下,錢偉長有幸接受了接待國際友人的外交任務,相繼接待了荷蘭名導演伊文思、美國作家斯諾以及韓丁、英國記者格林……1972年,錢偉長又有機會參加中國科學家代表團出訪,進行學術交流,從此之後,他的境遇開始出現轉機。

生活的艱苦打不垮他。當他終於解脫桎梏,重新獲得全心全意為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不懈奮鬥的全新條件,他的人生活了,又開始了一個新的起點。

7.為祖國培養更多的新人

錢偉長是繁忙的也是著名的。作為科學家,他是上海大學校長、國內十幾所大學的名譽校長和教授;身為科學家,他是中科院資深院士、應用數學和力學研究所所長、英文《應用數學和力學》雜誌主編;作為政治家,他雖退出全國政協副主席崗位,但依然出任多個組織的會長……

“現在知識發展很快,永遠也學不完,最好的辦法是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磨練自己。”

“我沒有休閑生活,不抽煙、不喝酒、不鍛煉。不胡思亂思,所以我身體健康。工作就是我強身健體的秘訣,腦筋用得越多身體越好。我睡眠時間不長,但睡眠效率很高。工作其實就是最好的休息。”

1983年,70歲高齡的錢偉長以年輕人般的活力出任上海工業大學校長。上任以來,他不僅大力整頓學校管理工作教學秩序,還從國內外聘請專家、教授來校任教,積極推進教育改革。他的教育思想就是讓學校與社會、教學與科研、各學院與各專業,以及教與學之間暢通無阻。

錢偉長坦言:“我一向主張大學教育宜寬不宜窄,不能把專業看得太重。過早專業化的結果常常是‘教師教什麼學生懂什麼’。而社會需要能帶著滿腦子的問題從大學走出來的人,需要有創造性而不是模仿性的人。”錢偉長一直強調教學創新,引導學生進入“問號”境界,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初春,一個略帶寒意的午後,一陣而有節奏的敲門聲,把錢偉長從朦朧的狀態中驚醒。隨後,他熱情地把一位過去相識的年輕科技工作者讓進屋中。年輕人沮喪而又滿懷憂慮地向錢偉長訴說著他們這些“小人物”發表論文的苦處:“今天,我是想……請錢老親自給指教、指教……”

認真地翻看著年輕人留下的論文,他不由地叫了起來:“好!多好的一篇論文!很有自己的見解。”合上了最後一頁稿紙,在興奮的同時,他感到心裏一陣刺痛:這樣一篇好論文,卻被“摒棄”了,逼得作者不得不“走後門”!

一個想法浮出他的腦海:開辟一個園地——一個專門讓中青年科技人員說話的刊物。為了這個想法,年屆七旬的錢偉長四處奔忙。1980年5月,一份名叫《應用數學和力學》的雜誌正式誕生了,由錢偉長親自擔任主編。自從這個刊物創辦以來,案頭的年輕人論文稿越摞越高,然而,即便如此,他仍是認真地閱讀每一篇來稿,每當夜深人靜時,你都會看到明亮的燈光下,在他人睡眠的鼾聲中,在壁縫裏蟈蟈的鳴唱中,一個年邁的老人筆耕不輟的身影……

雖然歲月催人老,但是年過九旬的科學泰鬥錢偉長欣逢盛世,仍夜以繼日地發奮工作,願以自己的點滴汗水,彙入國家建設波瀾壯闊的洪流之中。隻要望到錢老的滄桑人生,我們就不難理解什麼是“以國家利益重於一切”。

8.科學老者牽手體育青年

“我36歲學力學,44歲學俄語,58歲學電池知識。不要以為年紀大了不能學東西,我學計算機是在64歲以後,我現在也搞計算機了,當然不像年輕人那麼好,不過也嚇不倒我。”

“到現在,晚上九點以後是我的自學時間,一直到12點。晚上最安靜,我可以安安靜靜地自學,獲得我所不懂的東西。我可以說,我沒有懶過,我的知識沒有老化。”看到這裏,很難把他與“體育迷”聯係在一起吧。然而,事實的確如此:他是一位鐵杆“體育迷”。

錢偉長的朋友都知道,他家裏在70歲以前沒有電視機。原因就是,錢偉長是個鐵杆“體育迷”,特別愛看足球、乒乓球比賽的轉播。這個以“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作為自己口頭禪的錢院長,竟然也害怕看電視耽誤自學和工作,所以,堅決不買電視。後來的一台彩色電視機還是他在兒孫輩的強烈要求下才購置的。

錢偉長對體育一直是一往情深。小時候,家境清寒,常常挨凍受餓,他的身體非常瘦弱。錢偉長說:“18歲那年考入清華大學時,身高隻有1.49米。”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清華曆史上首位身高不達標的學生”,在就讀的第二學年,竟一鳴驚人地入選清華越野代表隊,兩年後更是以13秒4的成績奪得全國大學生對抗賽跨欄季軍。每當憶起這段往事的時候,錢偉長無不洋洋自得:“當年,曾代表國家隊參加遠東運動會,跨欄、越野跑樣樣拿手,還是清華足球隊的球星呢。”他那種洋洋得意的樣子,就像一個孩子得到了自己夢想已久的玩具一樣。

即使上了大學、成為科學家、大學校長,錢偉長依然一如既往、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體育鍛煉。比如,他堅持每天長跑鍛煉,年過古稀的他,有次參加清華大學的長跑比賽,居然一口氣跑了2萬米。如今,已90多歲的錢院長,雖然長跑已不太合適他,但是,他卻依然“規定”自己每天要步行3000步。

錢偉長對體育的熱愛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2002年,上海大學為錢偉長90華誕舉辦了“錢偉長杯”大學生足球比賽,足球比賽的競賽規程以及獎杯全是他親自策劃和打造的。在活動結束後,他還興致勃勃地為獲將的學生頒發獎杯,並且滔滔不絕地做了一個多小時關於足球和體育鍛煉的發言。當人們向他表示祝賀時,錢偉長笑著說,“90歲照樣工作,我這個大學校長可不是顧問喲。”

正是依靠體育鍛煉,錢偉長才保持了健康的體質和清醒的頭腦。已屆耄耋之年的錢偉長,鶴發童顏,精神矍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