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行,在這段時間與今夜時報的論戰中,想必你們也都是絞盡腦汁,廢寢忘食,投入了全身心的精力去進行這場偉大的戰鬥,可是令你們失望的是,你們所做的傳播在與夜報的爭鋒中處於不利地位,也可以說,在群眾中間沒有站住腳跟,對此,你們一定感覺異常的鬱悶吧。”說話的是人民日報社記者譚政林。
下麵鴉雀無聲,眾人都安靜洗耳恭聽。
“你們有沒有想過,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家隨便說,現在言者無罪,希望大家暢所欲言,也好讓我們集思廣益。”
“譚記者,我覺得是夜報的寫作班子太厲害了。”濱海日報的社會新聞部主任喻樹聲說。”
“這是其中一種觀點。”譚政林笑道,“還有其他的觀點嗎?”
“他們寫的東西對老百姓的胃口。”另外一個新聞工作者說。
“嗯,這也是其中一種觀點。”譚政林繼續微笑:“還有嗎?”
“他們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馮剛笑道。
下麵又有幾個人談了各自的意見,基本都是強調夜報如何如何的厲害。
譚政林同旁邊幾個同誌互視一眼,又看向下麵:“嗯,很好,各位都談了各自對夜報的看法,對此我們可以將全部的觀點綜合出來形成一點,那就是夜報比我們的單位都強,沒錯吧。”見下麵都沒人說話,張澤牧開口了:“各位,我們黨的光榮傳統是批評與自我批評相結合,不要光從別人身上找缺點,主要是要看看自己,從自己身上尋找破綻,各位都是學習過馬列主義的,接受了無產階級的先進思想,不論是思想作風還是實踐能力,那都絕對是百裏挑一的,可是為什麼集全市媒體的力量和批不過一家民營的夜報呢?你們想過其中的原因嗎?難道真是因為夜報的能力太強了嗎?”
下麵的各媒體都沉默了。
“同誌們,其實我們的作品都是無與倫比的,我們的觀點都是可以經受實踐檢驗的,我們為什麼會敗給一個剛崛起不久的夜報?你們也許都忘了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四個人也是昨天剛發現的。”劉玉寒說。
“四個字:傳播技巧。”崔聖斌微笑道。“我們的評論寫的很好,可是卻忽略了5W中最後的一環,效果,傳播的終極目的就是效果,可是效果居然被忽視了,很意外。對此,我們四個人不才的家夥專門擬定出一個新的傳播計劃,你們各位都看看,有什麼缺陷。”說著,按下遙控器。
大型幻燈機打開了,一共出現了五種傳播效果的示意圖。
一:“一麵提示”與“兩麵提示”
二:“兩麵提示的免疫效果”
三:“明示結論與寓觀點與事實之中”
四:“訴諸理性”與“訴諸感情”
五:“警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