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蝴蝶效應(1 / 3)

“前方到站是複興門換乘站,有換乘地鐵二號線的乘客請您提前做好下車準備……ThenextstationisFuxingmen……”。張繼戀戀不舍地把目光從手機裏那本《雍正皇帝》裏收了回來,抓緊背包向車門口擠去。

很難想象世界上還有什麼地方像早高峰時的北京地鐵一號線這樣擁擠。車廂就像是真空包裝的沙丁魚罐頭,而車廂裏的每個人就像是罐頭裏碼放得整整齊齊的沙丁魚。人與人之間幾乎是零距離,僅有那點空間也隻能保證你能正常呼吸不至於窒息而亡。在這樣的車廂裏,人是沒有尊嚴的,很多有姿色女孩子都有在裏麵被吃豆腐的經曆。雖然市政建設年年在搞,但是擁擠狀況還是年年加劇。

張繼出生於山西省的一個縣級市,父母都是典型的工薪階層,一生善良、質樸,人生經曆就像他們的名字那樣平凡,而他們也像千千萬萬的中國父母一樣望子成龍,在培養張繼上很舍得花錢、花時間。張繼從小就喜歡看書,特別是史書,一度立誌要成為一名政治家。因為這一點,張繼從小就受到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的誇讚,張繼的父母也頗感欣慰。但是,人生更多的是悲喜劇,而不是喜劇。張繼像他的大多數同學那樣,在18歲那年考上了本省的一所普通大學,一個文科生在一所理工科大學是很難有出路的,張繼雖然不甘墮落,四年來不斷參加各種活動曆練自己,但是與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或是在真正的“象牙塔”裏求學的同齡人相比,他還是輸在了起跑線上,一度自嘲“心比天高,命比紙薄”。4年後,張繼畢業了,懷揣夢想來到北京,憑著那張三流的文憑在北京的一家三流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工資不高,每月除去房租和生活費也就所剩無幾了。張繼供職的“海上絲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位於西直門附近,所以張繼每天都得先乘地鐵一號線從五棵鬆的家到複興門,再倒地鐵二號線到公司去上班。

張繼就是這樣一個一如你我的“上班族”,外地人,沒有顯赫的家世和背景,每天在路上買一份3塊錢的煎餅果子當早餐,擠地鐵上班,中午和同事邊偷偷罵那個變態的總監邊在公司樓下的吉野家吃一份15.5元的牛肉飯,晚上不拿加班費加班到7點再擠地鐵回家,在樓下的小豆麵館吃一份9塊錢的炸醬麵,回來上上網,看看網易的新聞、起點的小說,天涯的直播,有時還看看百度的貼吧,洗漱,睡覺,然後再開始周而複始的一天。張繼的同學都覺得他很有出息,成了大城市的“白領”,隻有他自己知道“白領”這個詞的真實含義,每個月的工資都白領了,想買一款心儀已久的iphone4手機還得攢幾個月錢。也隻有他自己知道,他們這樣的人真的就是所謂的“北漂”,雖然也時常夢想著能拿到北京戶口,能在這座城市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但這基本上也隻是夢想而已,至於兒時那當政治家的理想,早已隨風而逝了。

但是,張繼並不知道,他的人生即將在這一天,2011年9月6日,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車廂門開了,張繼的左腳剛剛踩到月台,忽然感到一陣眩暈,隻覺得眼前的景物開始迅速地旋轉,身體也慢慢癱軟下去……

張繼並不知道,周圍沒有人發現他的異樣,因為他的身體在瞬間虛化,就好像是電影鏡頭切換一般,轉眼就消失不見了。張繼同樣不知道,就在他的腳踩上月台的前10分鍾,中國科學院高維空間研究所裏正進行著一場激烈的爭論。

良鄉,位於北京西南郊區,屬於暫未開發地區,因此環境比較好,綠樹成林,鳥語花香,在北京也算得上是“世外桃源”了。而中國科學院高維空間研究所就坐落在這一片花紅柳綠之中。

此時,這裏正在召開試驗前的例行會議。

會議室並不大,裝修得也很簡單,但處處透著一種氣勢。長長的會議桌一端坐著一位穿著白大褂的老者,他就是研究所所長丁兆華。會議桌兩側依次做著一些年齡不等的人,男性占多數,有的穿著白大褂,還有的穿著軍裝,從他們肩章上杠和星的組合看得出來,這次會議級別不低。

但是,參會人員都木著臉不說話,會議氣氛顯得很冷。

“白教授,我知道您是高維空間方麵的專家,理論和科研上都頗有建樹。但是這次試驗方案是經過反複論證的,之前您也表態同意了的。怎麼突然就又改口反對了呢,這我不能理解。”一個年輕人一臉焦慮地說道。

桌子對麵那個麵無表情,手裏擺弄著一隻木質煙鬥,被稱作“白教授”的中年男人說話了,“李教授,不得不承認,我之前同意這個實驗方案是有私心的。搞高維空間研究這麼多年,卻不能從實驗上證實自己的推論,很是遺憾。所以這個實驗方案一提出,我當下就表示同意了。但是,這幾天我反複思考,總覺得我們未免草率了一些。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我們的三維空間是由十一維空間降維形成的,十一維空間降維成三維空間會產生巨大的能量。我們這次實驗就是為了人工生成一個十一維空間,我擔心萬一生成的十一維空間不穩定,發生降維的話,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

“白教授,您多慮了,咱們的技術是成熟的,這次實驗過程也是可控的,而且咱們隻是用捕獲的一個高能粒子生成十一維空間。我計算過了,如果這次發生降維,產生的能量也就像是劃著一根火柴一樣。所以,就算真的發生降維,也不會有什麼影響。”李教授解釋道,說著,他把頭轉向定丁兆華,“丁老,這次試驗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您是知道的,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國防科工委的同誌也在等著我們的實驗結果呢”。

丁兆華雙眉緊鎖,良久,揮了揮手,算是下令開始實驗。

會議室的大屏幕上出現了實驗室的監視畫麵,隻見一顆乒乓球大小的銀白色球體懸浮在半空中,在它的外麵是一個環狀的儀器,正是一個微型的高能加速器……高能加速器開始飛速地旋轉起來並發出劇烈的藍光,藍光則包圍了那個銀白色的球體……突然,屏幕上雪花點點,然後就什麼都看不到了……

丁兆華臉色大變,向實驗室跑去。會議室亂作一團,人們也紛紛跑了出去。

丁兆華喘著粗氣,看著實驗室裏詭異的場景:那個原先懸浮半空中的金屬球不見了,而實驗室厚達半米的鋼製外牆上出現了一個乒乓球大小的洞,洞周圍的金屬有融化的痕跡……

應該說,那位李教授的話並非沒有道理,他們的技術確實是成熟的,而實驗過程也確實是可控的。隻是他忽略了一點,致命的一點——“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最初是由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提出的。對於這個效應最經典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這個理論的真實涵義是:在一個動力係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係統長期、巨大的連鎖反應。

沒有人知道,就在高能加速器開始運轉的那一刹那,這次試驗的主角——那個被捕獲的高能粒子發生了衰變,而高能加速器運轉產生的巨大能量也被“蝴蝶效應”無限放大,本來應該在實驗室裏生成的十一維空間居然出現在了複興門換乘站,擊中了剛剛踏上月台的張繼。巨大的能量使得空間和時間產生畸變,張繼被瞬間卷入了時空之河,不知去向……

張繼是被一陣麻癢的感覺弄醒的,醒來之前他覺得自己仿佛是在做夢。夢境中的他似乎還在孩提時光,坐在他最喜歡的印著梅花鹿的小板凳上,媽媽則坐在一旁給他織著毛衣,還不時地回頭看著他微笑,家裏的那條老狗豆豆蹲在一旁,舔著他的臉……不對,這感覺太真實了,好像真有什麼東西在舔他的臉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