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4章 前度張郎(上)(2 / 2)

張繼搖搖頭,轉身向家的方向走去。

……

第二天一大早,張繼就來到了位於霍亨施道芬大街19號的辦公室,今天,他還得親自陪同胡安·米特雷和阿根廷陸軍部的成員們到柏林郊外的波茨坦軍營,參觀普魯士陸軍第1“霍亨索倫”擲彈兵團的作戰演習。

擲彈兵是17世紀以來,歐洲陸軍所特有的一個兵種。最早是指軍隊中負責投擲手榴彈的步兵。由於當時的技術有限,手榴彈的體積和重量與小型炮彈無異,隻有臂力過人的士兵才有辦法投擲。戰時,這些士兵往往被安置在己方戰線的正前方,冒著敵方的槍林彈雨進行投擲作業。因此,擲彈兵也被視作英雄和精銳的象征。然而,隨著技術和戰術的發展和戰術的演變,火炮逐漸實現了牽引化,而手榴彈也逐漸實現了小型化,原來的擲彈兵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逐漸成為了精銳陸軍的代名詞。

第1“霍亨索倫”擲彈兵團在普魯士陸軍序列中排名第1,是駐紮於柏林的禦林軍。能夠以國王的家族名命名,足見其地位之顯赫。事實上,與“山鷹”龍騎兵團一樣,第1“霍亨索倫”擲彈兵團的軍官全部是普魯士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的高材生,士兵也都是貴族子弟。不同的是,“山鷹”龍騎兵團負責守衛的是波茨坦地區特別是“無憂宮”,而第1“霍亨索倫”擲彈兵團負責守衛的主要是柏林城區特別是首相府、議會和總參謀部。

不過,與英國白金漢宮衛隊隻承擔禮儀性職能不同,第1“霍亨索倫”擲彈兵團卻是一支有著實戰經驗和光榮戰史的隊伍,它曾經與‘山鷹’龍騎兵團一道,在普魯士陸軍總司令格布哈德·布呂歇爾元帥的指揮下,參加過萊比錫戰役和滑鐵盧戰役,被威靈頓公爵譽為“歐洲陸軍垂範”。不過,近年來,由於沒有大的戰事,第1“霍亨索倫”擲彈兵團一直在柏林的駐地,除了日常的守衛工作,還承擔著向各國考察團進行作戰演戲的職責。

第1“霍亨索倫”擲彈兵團的指揮官是赫爾穆特·毛奇的侄子,約翰內斯·毛奇中校,他今年剛剛23歲,就已經擔任了如此重要的職務,與他那德高望重、擔任普魯士總參謀長多年的伯父有著莫大的關係。雖然赫爾穆特·毛奇從來沒有為自己的子弟要求過什麼,但是人們都將對他的無比信任轉嫁到了這個剛剛從普魯士陸軍軍官學校畢業不過2年的年輕人身上。

約翰內斯·毛奇從普魯士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的當年,被晉升為陸軍上尉,進入了普魯士總參謀部,在作戰部部長阿爾弗雷德·施裏芬上校的手下工作。阿爾弗雷德·施裏芬上校出於對恩師赫爾穆特·毛奇的感激,對於約翰內斯·毛奇不僅在業務上悉心指導,在晉升上也格外觀照,於是,短短兩年的時間,約翰內斯·毛奇就晉升為中校,並擔任了第1“霍亨索倫”擲彈兵團的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