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數字技術正逐漸成長為電影技術的主導力量,美國不僅50%以上的電影都采用數字技術來製作畫麵,而且90%以上的電影聲音都經過數字處理,同時數字技術在其他國家電影創作中運用的比例也越來越高。與傳統電影相比,數字電影可以通過數字文件形式發行或通過網絡、衛星直接傳送到影院、家庭等終端用戶,非常有效地解決了電影製作和發行過程中的技術損失和費用問題。目前的數字電影放映機能達到2048×1080的分辨率或660萬像素,比翻轉幾次或放映多次的膠片電影要清晰。這些優勢也促成了世界各國數字影院的迅速增加,數字銀幕快速普及增長,數字銀幕已成為全球影院放映的主要載體。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年底全球已擁有數字銀幕6.3萬塊,北美、歐洲、亞太三大區域共覆蓋全球95.9%的數字銀幕。目前中國數字銀幕覆蓋率高達99%,位居全球第一,數字銀幕總數在2014年已達到2.52萬塊。
此外百年發展中,寬銀幕電影、穹幕電影、立體電影、色味電影、巨幕電影(包括加拿大巨幕品牌IMAX、美國Regal院線巨幕品牌RPX、美國AMC院線巨幕品牌ETX、中國巨幕品牌CFGS(China Film Giant Screen)等任何一種電影形式的改進和探索,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推進。
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推動電影製作水平的同時,也為電影創作拓寬了題材範疇,科學技術本身也逐漸發展成為電影的重要表現內容。世界電影中逐漸湧現出了一類以科學幻想為題材內容,從已知的科學原理和成就出發,對未來世界、過去時空或外太空進行幻想式創作的類型電影——科幻片,並湧現出《2001太空漫遊》《星球大戰》《外星人》《未來報告》《黑客帝國》《地心引力》等許許多多優秀的科幻影片。
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於電影美學和電影創作流派的發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正因為輕便攝影機、磁性錄音機的出現,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把攝影機扛到大街上去”才成為可能。當然,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對電影也會產生負麵影響,比如濫用技術、不注重敘事內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