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自序(1 / 2)

俗話說:曆史沒有如果。

這個理論大約是建立在曆史必然論的基礎上,然而人類曆史一步步走到現在,真的是不可選擇的單行道嗎?

現在我們說起曆史,似乎就是指從古至今流傳下來浩如煙海的史籍資料,唯有皓首窮經的老夫子,或是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的人們才會對其駐足流連,然而實際上,每一天、每一時、每一秒……我們自己也在書寫曆史,往往當時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個舉動,卻能影響、甚至徹底改變我們以後的生活。

196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氣象學家洛侖茲在計算一組流體運動方程時發現,在一特定的方程組中,一個小小的誤差可以引起災難性的後果。這一發現導致後來混沌學的建立。當天氣係統處於混沌狀態,一個小小的攝動就可能對全局產生重大影響,這就是“蝴蝶效應”:依賴初始條件的敏感性。

如果把“蝴蝶效應”換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就是: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這個看似玄而又玄的“蝴蝶效應”理論,卻可以提醒我們,曆史其實充滿了人為的偶然性,那條叫做必然的大路上隱藏著無數偶然的岔路,唯其如此,曆史才更令人著迷!

在太史公司馬遷的筆下,許多重要的曆史事件往往緣起於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比如魯國孟孫、叔孫、季孫氏聯手驅逐昭公,這是關係到魯國政治的大事,對日後魯國政治局勢的走向產生了重大影響,從此以後,魯國政權即落入這三家手中。但追究事件的起因,卻是因為季孫氏和酈氏兩家在鬥雞中作弊,於遊戲中漸生怨恨心理,矛盾不斷升級,雙方開始動用武力,而雙方的友軍又不斷加入,最後演變為魯國五家大夫與國君都被卷入的政治大混戰。魯昭公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最終被趕出魯國,開始了流亡生涯。

《史記·鄭世家》中也記載:子家和子公兩人去朝見鄭靈公,子公的食指在路上動了一下,子公就隨口開了一個玩笑說:“佗日指動,必食異物。”神奇的是見到靈公以後,此話竟然應驗了。一鼎剛出鍋的鱉羹擺在眼前,子公對此自然有些得意,但靈公或許是想和子公開個玩笑,偏偏不給他預料的“異物”食用。子公看到別人在吃鱉羹,唯獨自己沒有,一時氣惱之下,用手指直接到煮食的大鼎中蘸著舔了一下就走了。

這是個蔑視國君的舉動,且不說身居廟堂之位,就是到普通人家裏去作客,這種做法也有失禮儀。靈公當然很生氣,要殺子公,但子公聽到消息後動手更快,聯合子家先把靈公殺了。司馬遷在記錄這件事的時候,對靈公被殺的過程寫得很簡略,隻用了四個字:“夏,弑靈公”,但是對事件的起因卻有詳細的記錄。顯然,對於在那個時代很常見的弑君事件,司馬遷更看重的是一個小小起因:大臣在拜見國君的路上,食指輕輕跳動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