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表兄外甥與阿舅(3 / 3)

如果謝朓真的將這件事在心裏輕輕抹去,就像把一泡屎拉掉一樣,或許他仍然能夠與一場災難擦身而過。事實上,那個叫左興盛的人不僅沒有把謝朓告訴他的這些向皇上提醒,也沒有向其他任何人談起。左興盛不是一個多事的人,他知道,這年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在謝朓這裏,輕鬆並不持久,就像一個寫錯的字,就像一句不合韻的詩,怎麼看怎麼別扭。那些日子裏,謝朓整天就覺得會有大禍臨頭,他茶不飲,飯不吃,他覺得必須要有另外的表現,否則,到時候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鬼使神差的,謝朓竟然又去找劉暄。劉暄是當今皇上的親舅,平時又與他處得不錯,他覺得這件事必須向劉暄說明清楚。他把在左興盛處說過的話又說了一遍,劉暄同樣告訴他說:“老謝啊,你對我還不放心嗎,這些話到我這裏就算到頭了。”

一個王敬則事件就夠讓謝朓在曆史上難堪的了,現在又添上一個蕭遙光事件,謝朓或許並不會想到,他的墓誌銘上在赫然地刻著“南齊時代最偉大詩人”的同時,曆史又將另一個最肮髒、最被人不恥的名詞刻在他的墓誌銘上,這個名詞就是:告密者。謝朓人生中的這兩次告密事件,也必然為他的人生留下極不光彩的一筆。

謝朓的擔心並非多餘,他的直覺告訴他,大禍就要臨頭了。劉暄雖然與蕭遙光不合,但在推翻蕭寶卷問題上,劉暄卻與蕭遙光有著利益上的苟合。於是,劉暄將謝朓告訴他的話立即就告訴了蕭遙光。劉暄對於謝朓的為人太清楚不過了,他知道,謝朓決不會把蕭遙光謀反的事僅僅告訴他一人。他提醒蕭遙光,謝詩人不僅不可靠,而且很危險,弄不好,你我都要步王敬則後塵。

蕭遙光本來想利用謝朓這根筆杆子,卻沒想到謝朓會出賣自己。對於蕭遙光來說,捏死個謝朓,就像捏死隻臭蟲一樣容易。於是,趁著“告密者”尚未行動,蕭遙光便在蕭寶卷麵前奏了一本:關於謝朓為人為事的種種……

直到謝朓被逮捕下獄,他仍然不明白,他到底犯在了誰的手裏。可憐一代風騷,竟以三十六歲的年齡結束了自己才華橫溢的一生。

謝朓死了,謝朓的名字很快就被蕭寶卷忘記了。謝朓的死,並沒有緩解表弟外甥老舅子之間皇權爭奪大戰。蕭遙光接著又把仇恨結到劉暄的頭上。他覺得是劉暄壞了自己的好事,如果不是劉暄,二江頭腦簡單,隻要稍加利用,即可就範。現在偏偏有個劉暄在其中作梗,讓事情變得如此複雜,如此紛亂如麻。於是,蕭遙光決定除掉劉暄,以掃除自己禪代的障礙。

暗殺在一天早晨進行。那天清晨,正準備上朝的劉暄坐駕剛剛啟動,就聽到轟隆一聲巨響,車軸斷了,馬車被掀倒路邊,劉暄和車夫同時被壓在馬車輪下。隨即從路邊竄出四個蒙麵漢子,手持快刀向這邊直撲而來。劉暄索性裝死,他的車夫卻大叫:“來人哪,有刺客!”黑燈瞎火,刺客辨不請主次,便用亂刀朝二人砍來,車夫奮起與刺客搏鬥,一邊仍大叫不止。劉府中人聽到門外叫聲,知道劉暄出事,一幫人趕緊撲來援救。刺客不敢戀戰,割斷一顆人頭好去交差,接著就四散逃去。事後檢查,那輛馬車大軸被人事先做了手腳。

劉暄思前想後,認定幹這事的沒有別人,隻有蕭遙光。蕭遙光要禪代蕭寶卷來做皇上,因為他的反對,蕭遙光加害於他。劉暄想,你不仁,就不怪我不義,於是當天即求見蕭寶卷,將蕭遙光要謀反的事一一說出來。

但令劉暄意想不到的是,蕭寶卷聽到彙報,似乎並不當作什麼大事,隻是漫不經心地說:“我知道了,你去吧。”劉暄吃了一顆冷山芋,心裏堵得難受,不知道自己的告密到底是對還是錯,於是整天提心吊膽,夜不能寐,竟憋出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