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雍州虎(2)(1 / 3)

急不可耐的西朝政府又派來使以勞軍之名,向蕭衍口頭轉達了西朝政府的意見:義軍屯兵長江兩岸,郢、魯二城久攻不下,時間久了,必對我不利。今蕭寶卷又派兵大舉增援,起義一事有可能中途夭折,可否派人求救於北魏,令其南下援手,以為權宜之計?

對於西朝的意見,蕭衍隻當是吹來一陣風,全不把它當回事。但他還是說服西朝來使:“現在郢城、魯山兩地兵力、糧草均已有限,還能堅持多久?以我正義之師、數州之眾,誅除昏君佞臣,如同懸河注火,哪有不滅之理?現在求救於北魏,必將被天下人所不恥,更會失去民心,況且北魏未必可信,屆時如不施援手,我軍反而陷於被動。”

西朝來使理解了蕭衍的意圖,蕭衍讓來使轉告西朝實際人物蕭穎胄,我軍糧運儲足,郢城已陷最後絕境,破城之日即在眼前。

正如蕭衍所分析的那樣,自郢城刺史張衝病亡之後,繼任守將薛元嗣雖然仍頑強抵抗,但卻信心大挫。據從郢城逃出來的民眾說,薛元嗣每日求神拜佛,祈求護佑,而城中糧草幾近斷絕,城裏百姓不得不到長江邊捕魚為食。

時令已進入六月,江南的黃梅雨季將至,蕭衍堅持封鎖長江,並圍城不懈。而此時,由吳子陽率領的救援官兵正沿西路向漢口一帶撲來,準備西上,攻打駐紮在魯山之下,漢口之濱的蕭衍義軍。蕭衍看了看天象,興奮地對部下們說,天將助我,破城之日,隻在眼前。

蕭衍命人趕在吳子陽到來之前即在其必經之地漁湖、白陽等地修築城壘,欲將圍剿官兵堵在距郢城三十裏的加湖(今武漢東北一帶湖畔)一帶。一切就像按蕭衍的部署那樣,吳子陽並沒有意識到這個雨季對於他將意味著什麼,竟下令依山傍水,在加湖岸邊築起營壘,伺機向蕭衍義軍發起總攻。

江南的雨季如期而至,似乎隻是在一夜之間,加湖水位猛漲,吳子陽官兵營寨眨眼之間就被洪水浸泡在一片白茫茫之中。正當吳子陽官兵忙著從洪水中逃脫之際,蕭衍的大將王茂率一支水軍突然堵住被圍在加湖的敵軍。吳子陽官兵被殺及落水淹死者數以萬計,吳子陽戰死,副將陳虎牙不得不率殘餘部隊倉皇逃到父親陳伯之任刺史的潯陽(今江西九江市)。

加湖大捷,前來救援的官兵遭到毀滅性打擊,被圍困了近半年的郢城頓時失去最後依靠。月底,郢城守軍率先啟開城門,宣布投降,對岸魯山城見郢城已破,便也主動舉起白旗,放棄抵抗。

蕭衍終於長舒了一口氣,而就在這時,從雍州趕來的張弘策向蕭衍報告了另一個消息,丁令光已於半月前順利產下一名男嬰。丁令光請張弘策給蕭衍捎信,請蕭衍為這兒子取一個名字。

當張弘策來向蕭衍報告這一喜訊時,蕭衍的案前正鋪著一幅軍事地圖,案桌的一旁,是蕭衍剛剛寫就的《子夜四時歌》:

其一

一年漏將盡,萬裏人未歸。

君誌固有在,妾軀乃無依。

其二

陌頭征人去,閨中女下機。

含情不能言,送別沾羅衣。

張弘策知道,蕭衍想家,想夫人丁令光了。再看那地圖,先後有雍、荊、梁、湘、司、郢六州均被蕭衍用朱筆圈定,在通往建康的道路上,現在隻剩下江州、襄垣(今安徽蕪湖)和姑孰(今安徽當塗)了。現在,蕭衍舉起的筆正落在通往建康的最後一道城池“江州”上。聽到張弘策報告的喜訊,蕭衍似乎並沒有意料中的興奮,他隨手在一張紙上寫下一個字:統。這就是蕭衍長子、《昭明文選》的作者蕭統的名字。

張弘策當然明白蕭衍的意思,說:“郢城破後,我義軍的實力更加強大,將士們紛紛請戰,要求擔當攻打江州的主將。江州,或許是建康路上最後一枚硬釘子了,等拿下江州,直取建康,整個江東,就盡在將軍的一統之下了。”

蕭衍放下筆走到帳外,凝神著遠處的江流,很久都沒有出聲。張弘策說:“將軍,你在想什麼?”

蕭衍放下筆走到帳外,他凝視著遠處的江流,很久都沒有出聲。張弘策說:“叔達,你在想什麼?”

“一切都像是夢一樣啊,”江風梳理著蕭衍的一頭烏發,他貪讒地吸了幾口從江麵上吹來的清新空氣,說:“一年前,我還想著什麼時候回到江洲去,聽聽采蓮曲,做做詩詞歌賦,一心沉醉於江南的山水……可一年後,我卻不得不舉兵起義,與昏君朝廷進行抗爭,弘策,你說,這一切不會是一場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