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原因,孟城一年總要出幾次任務,還有拉鏈的時候,他也經常幾天補回來,所以到現在兄妹倆已經很習慣時不時出門幾天。
但葉敏自兩個孩子出生,就沒跟他們分開超過一天時間。所以相較於爸爸,兄妹倆更依賴媽媽。
得知葉敏要出遠門,兩個孩子都很難過,在她離開前幾天,他們每天晚上都要纏著她一起睡覺。
孟城本來還想趁葉敏沒忙起來,多跟她親近親近,誰想別說親近,葉敏離家前的幾個晚上,兩人連話都不怎麼能說上,因為他們中間多了兩個愛嘰嘰喳喳的電燈泡。
到了出發當天,除了沒有訓練,一家四口一切如常,隻是去醫院的路上,孟城手裏一直提著個雙肩背包。
背包是葉敏的,她們是去義診,而不是秋遊,這一趟帶的行李一切從簡,外穿的衣服她隻帶了一套。
夫妻倆並肩走到醫院門口,雙雙停住腳步。
孟城將雙肩包遞給葉敏,說道:“路上注意安全,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有什麼情況,立刻聯係我。”
葉敏也深色鄭重道:“你放心,我一定會謹慎行事,平安歸來。”
說完話,兩人互相擁抱了一會,分開後葉敏才背著行李去科室。
到科室露個麵,葉敏就去了會議室,跟首次參加義診的醫護人員們碰頭,點完名,一行人去外麵坐車。
負責開車的人姓周,今年二十二歲,年紀雖然不大,但當兵已有五年,說話做事很有章法。
他們早
上八點多出發,到的時候十二點多,正好趕上中午飯。
醫院提前跟當地公社溝通過,公社領導也很歡迎葉敏他們的到來,因為他們公社太偏了雖然有衛生院,但裏麵就一個醫術不算好的正式醫生,下麵大隊的人看病都是找赤腳醫生,看病難早已成為痼疾。
為了迎接葉敏他們,當地公社特地準備了中午飯,他們吃完飯後才坐著軍用卡車繼續下鄉。
公社跟各大隊書記早溝通過看病的事,為了不耽誤時間,他們去的大隊都提前放了假,一群人被聚集到大隊曬場,葉敏他們剛下車就直接進入工作。
鄉下人看病能找到赤腳醫生就謝天謝地,絕大多數人幾年、十幾年,甚至是一輩子都不一定有走進醫院的機會。
這次軍區醫院下鄉義診,給免費看病,大家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甭管有病沒病,都來排隊了。
好在這次義診,每名醫生都帶了一名協助的護士,有她們協助登記,醫生隻管看病能節約不少時間。
而且排隊的人雖然多,但大多數人隻是營養不良,真正有病的人不到一半,所以排的隊伍看起來很長,其實進得很快。
隻是一個大隊少說有上百戶,這時候的人孩子生得又多,一個大隊加起來少說有四五百人。一個下午時間肯定看不完,所以這天的義診持續到了晚上九點。
知青義診快結束時來排的隊,他們雖然下鄉好幾年,基本都學會了當地方言,除了看起來斯文些,跟當地人看起來無異。但他們終究是外鄉人,做事很少爭先,也很少單獨行動。
來之前葉敏看過名單,在這裏插隊的田姓知青有三人,兩男一女。
因為葉敏看的是內科全科,所以三人都在她這裏排的隊,當時看病的人已經不多,葉敏也有時間來套話。
三名知青中,兩個男知青個頭都挺高,不像是能扮孕婦的,但葉敏沒大意,把脈時挨個旁敲側擊,大致搞清楚了他們的成分。
三人中兩個出身於工人家庭,一個和錢曉雲一樣,建國前父母靠擺攤過活,不算資本家。
結束義診回到借住的村民家裏,簡單洗漱回房間後,葉敏拿出一份謄抄的知青名單,在後麵備注上三人情況。
次日一早,匆匆吃過早飯,一行人便匆忙趕往下一個大隊。
下一個大隊跟第一天看病的大隊相鄰,所以路上沒花費太多時間,不過這個大隊人多,直到晚上七八點,他們才結束看診活動。
這個大隊有兩名田姓知青,都是男人,其中一個身高不高,隻有一米六多,人看著也很瘦,但五官看著很粗獷,也不太像是能扮孕婦的人。
再打聽成分,也沒什麼問題。
接下來一個月,葉敏都沒有遇到符合條件的人。
出現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是他們還沒有去到那人所在大隊,二是那人下鄉的地方不是東河縣,前世孟城出事那天,那人是從其他縣市坐車來的東河。
葉敏希望是前者,否則他們就要啟動第二計劃。
這段時間裏,葉敏和孟城商量好了第二計劃,簡單來說就是提前兩三天假裝收到秘密消息,提前控製東河縣汽車站。
時間不能太早,雖然是秘密消息,但部隊需要核實,時間太早查出問題發現不對,部隊領導不一定會重視這件事。也不能太晚,萬一極端分子也是提前去彙集到汽車站,兩邊人馬不小心碰頭,會引起什麼誰也不知道。
雖然理論上來說,第二計劃可以順利摧毀他們的行動,但肯定沒有揪出田姓知青來得好。
因此,雖然進了四月後,葉敏仍然一無所獲,但她沒有放棄,每到一個大隊,都會想辦法從大隊領導家屬,或者知青口中打聽消息。
直到四月初,這事才終於有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