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卑職非常清楚這種目無王法之稱謂足以導致死罪,斬殺唐俘,堅決製止,但效果不佳。尚息東讚、尚結息、論泣藏之所以密告卑職圖謀造反,以此為首要罪證。其實,二尚一論的真是意圖乃是借機改變王廷攻克唐都長安之戰略,調轉吐蕃大軍,指向西南,徹底征服南詔全境。眾所周知,南詔地多高山大川,急流險穀,行軍極其不易,放牧更難,富庶怎比河西、西域?何況,唐朝在劍南布置重兵,取之何難也!當前,蕃軍士氣高漲,人心歸一,若乘勝出擊,攻取河西,切斷西域同中原聯係,再分而取之,以河西為吐蕃襟帶,在沙州佛都敦煌建立與邏娑遙對之“德嘉沐”,就能實現讚普之藍圖構想,豈不快哉?
聖明智慧的讚普啊,吾高原鐵騎之所以勢如破竹,節節勝利,貴在精誠團結,密切配合,如若互相猜忌,發生內訌,實則助唐力而削蕃威也!是為此,尚讚摩在大協商會議之前,特遣飛鳥使將舍人最初書寫在牛皮上之《寧布桑瓦》原件星夜送達王宮,以期冰釋前嫌,與二尚一論同心同德,謀取河西、長安乃至全唐;同時,卑職發誓抓獲“倏”、“忽”,探明究竟。
在吐蕃大軍節節勝利之際,也祈望讚普明察。至於誣告卑職蓄意謀反,誣陷目前身份及行跡尚未確定之尚修羅,則純屬無根無稽之談。
陛下!擔任囊日倫讚讚普宰輔之尚囊曾經如此歌唱:
去年、前年、更早之時,
殺死雄性的野犛牛,
南方的樹木以竹子為最佳,
如果不用鐵器劃開竹子,
竹子永遠射不穿,
如果不用鷹翎來裝飾,
野犛牛永遠獵取不到。
埃布雖然是出山羊的地方,
做口袋以豹皮為最佳。
如果不用針來刺,
牛筋永遠不可能穿過。
如果牛筋不穿過,
皮口袋永遠不會自己做成!
以前,卑職參加曆次大小協商會議,都要深情歌唱。今冬,由大論尚多熱在丹瑪岩大日如來佛堂廟召集的冬會中,卑職對自己命運難以預測。無論如何,請聖王允許唱完這首聖歌。之後,若處死,則請在貝溝受刑;如沒收全部財產、草場與奴婢,則請同意族人及近侍在文成公主主持雕刻之佛像前或金城公主派人修飾加固之殿堂中潛心修行,朝朝夕夕,為赤鬆德讚、悉勃野王室及萬民眾生祈福!
若蒙明察是非,則一如既往,效忠王朝,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吐蕃文代筆舍人:虛空蘊
唐文代筆舍人:馬昭武
時間:玄宗天寶十三年
吐蕃文抄錄者:益西央
唐文抄錄者:王 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