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會議結束後,鄭義立即趕到了銷售現場,和商場的推銷員一起推銷產品。雖然他是個新手,但他一樣專心投入,每次推銷都先在心裏默默打好草稿,然後再一次次地演練,即使是上洗手間的時間都不放過。他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工作、工作、還是工作。兩周之後,他成功地實現了零的突破,
那以後,他每天都泡在賣場和促銷員一起工作,並不斷總結經驗。從商場早上8點開門到晚上9點關門,有時一天下來,全身發疼,但這沒能阻止他前進的腳步。雖然每天都累得疲憊不堪,但他卻變得越來越有自信。隨著銷量一天天在增加,3個月後,供應商會議的座位排名已經翻了個個,他的座次被排在了第一位。
一年後,憑著優異的銷售業績,鄭義被提升為分公司的銷售主任。又一年後,他被任命為公司的經理。又過了兩年,鄭義被調回總公司,成為了管理銷售的總經理。
鄭義能夠在短短5年時間之內,從業務員到總經理,能夠一升再升,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取得這麼大的成就,靠得是就是專心致誌的工作精神。所有的成功都需要專心和專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努力和真誠,正如莊子所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一個需要成功相伴的人,唯有做到了精誠,用自己對工作的專心和專注,獲得成功。
2.鍥而不舍地堅持到最後
“生活就像海洋,隻有意誌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在我們的生活中,唯有意誌堅強的人才能戰勝工作中的困難,也唯有這樣的人才能成功。堅毅是一個人最好的品格之一,一個堅毅的人,大家都會信任他,而而一個工作三心二意的人,沒有人願意幫助他,因為他做事根本不可靠,隨時都有可能因為不斷地改變而導致失敗。成功隻屬於那些能堅持到最後的人。水滴石穿,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比石頭還硬,比水還軟?但軟水穿透了硬石,隻是因為它堅持不懈。堅持,就是可以穿透勝利的滴滴細水,堅持就是勝利。
通用汽車的一位經理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員工時說:“我們所亟需的人才,要具備堅忍不拔、鍥而不舍的意誌品質,對待對待工作全力以赴,具有奮鬥進取精神的人。我們發現,堅忍不拔、鍥而不舍的人獲得成功的幾率大約占到九成,剩下一成的富有者靠的是機會。”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成功屬於那些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地堅持到最後的人,雖然他們人同樣也會遇到困難,碰到障礙和挫折,但是,他們即使失敗了,也決不會一蹶不振。因為他們的韌性使他們更能夠經受挫折的磨煉。。一個人的決心固然寶貴,但有時會因各種因素使工作受阻,隻有借助毅力和韌性,方能長驅直入,隻有鍥而不舍的人,方能在工作中無人能敵,笑到最後。
3.沒有失敗,唯有放棄
如果你不放棄自己,就不會有誰放棄你,所有的富有者沒有哪一個是放棄理想和追求的人,在成功的路上,放棄永遠是一種最可怕的行為,甚至比失敗更可怕。因為失敗之後還可以再來,而放棄了則是從心底讓自己和成功告別了。失敗是成功的前奏和序曲,而放棄則是成功的結束和尾聲。麵對人生的許多挑戰,許多坎坷和陷阱,誰能保證不輸?跌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站起來的勇氣。成功的人總是那些不知放棄的人。
印尼華人林紹良,從賣雜貨的小販到成為世界十大富豪之一,他的成功是和艱苦奮鬥、從不放棄的精神分不開的。林紹良曾對人說:一個人的創業,一半靠機遇,一半則靠個人奮鬥——這正是他事業成功的寫照。
1916年,林紹良出生在中國福建省福清縣一個殷實的農民家庭。他在私塾一直念到了15歲,然後開始學著做點小生意,租了一間房子,開了一個小麵店。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占了東三省,人心惶惶,林紹良的麵店也隻好關門了。這時候,叔叔和哥哥去了印尼,林紹良就成了家裏的頂梁柱。1935年,父親因病去世了,母親擔心兒子被抓走,便主張他出走南洋。
1938年春天,林紹良來到印度尼西亞,投靠叔父。當時叔父林財金在鎮上開了個花生油店,林紹良就在店裏當學徒。他每天起早貪黑地幹活,空餘時間就學習印度尼西亞語及爪哇方言。
爪哇島上並不比家鄉好多少,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也已經邁向了這裏,烽火連天,經濟凋零,生意要賺錢,談何容易。後來,林紹良發現隻是在店中坐等顧客上門是不行的,於是他就向叔父提出要到外麵去推銷,叔父同意了。於是,林紹良走街串巷,上門推銷花生油。因為戰爭,顧客很少出門,林紹良的送貨上門受到了熱烈歡迎,銷售額開始成倍地增長。叔父高興地給他加了薪,並鼓勵他繼續幹下去。
兩年後,有了些積蓄的他開始有了新的想法,他想尋求更大的發展。因為沒有太多的本錢,林紹良做起了販賣咖啡粉的小本生意。這段生活是非常艱苦的,為了生計和理想,林紹良每天半夜就起床,先將買來的咖啡豆磨成粉,再用舊報紙包成小包,天還未亮,就騎上自行車,不管刮風下雨,趕到六七十裏外的市場去販賣。隻有當夜深人靜入睡時,他才會忘記疲勞。這種生活雖然盈利不多,但卻培養他的膽識,積累了社會經驗,接觸了很多人。後來,林紹良每當回憶起這段“騎自行車販賣”的艱苦生活時,還不無感慨地說:“人需要經得起磨煉,才會有所進步。”
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到1988年,年逾古稀的林紹良已經構建起了自己的林氏王國,其企業在東南亞舉足輕重,對其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林紹良也因其雄厚的財力和龐大的勢力,稱雄印尼,富甲東南亞,被譽為亞洲的洛克菲勒。
林紹良的成功告訴我們,百折不撓、永不放棄的工作精神是獲得成功的基礎。這個世界裏,成功永遠屬於強者,屬於精神上的強者——那些不會被困難打垮的強者。在這裏,弱者隻能得到同情和憐憫,精神上的弱者永遠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把工作比作一場戰爭的話,人就是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人,工作中的各種挑戰就是你的敵人,當你麵對敵人,不能有任何謙讓,否則,你的敵人就可以讓你喪命。要成為這場戰爭的勝利者,就要具備百折不撓、永不放棄的戰鬥精神。
丘吉爾有一次去參加牛津大學的一個講座,那一天到來之時,全世界各大新聞媒體都前往參加,會場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們都去恭聽這位政治家、外交家的成功秘訣。
丘吉爾上台之後用手勢止住大家震耳欲聾的掌聲後,說:“我的成功秘訣有三個:第一是,絕不放棄;第二是,絕不、絕不放棄;第三是,絕不、絕不、絕不能放棄!我的演講結束了。”說完就走下了講台。
台下安靜極了,一分鍾後,禮堂裏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有時候,有的成功並不是總那麼耀眼輝煌的,有很多我們還不知道、不能想象的難度和挑戰。取得成功不是靠多麼壯觀的方式,而是靠不斷地努力和不停地堅持。“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成功是在失敗中一次次慢慢獲取的,隻有肯於繼續求索而不是放棄的人才會找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