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閣“嗯”了一聲,讓他起來,又問道:“這些時日,還有什麼疑難沒有?”

“呃,正要請師父指點!”李珣見林閣有意講授,自然不肯放過,忙將心中積累那諸多關於“金丹真息鎖構體”的問題,依次提了出來。

還怕自己講得不清楚,說到後來,幹脆壯著膽子向林閣要了紙筆,畫了起來。

林閣卻是第一次見李珣用這種方式推演問題,他是修真的大行家,隻一眼,便看出李珣推演的基礎所在,忍不住讚了一聲:“難得你把這些法門鑽研得如此透徹!”

李珣心中暗喜,臉上卻不動聲色,隻是將問題一個個地提出來。

初時,林閣還隻是隨口解答,漸漸地,他便需要思考一會兒才能說出答案,這變化倒是和清虛差不多。說到後來,反倒是他迷惑了:“你這個竅穴上的氣機變化,似乎並無大用……唔,應該隻是為了加固吧?”

李珣暗讚他眼力精到,臉上卻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弟子害怕再有什麼意外,便考慮著多做準備,也好一次功成!”

林閣微微搖頭:“這還隻是紙上談兵,你的金丹對真息控製力如何?”

李珣當然不敢說自己已經試過一次了,完全沒問題。他撓了撓頭,幹笑道:“弟子還不太清楚……”

林閣一笑,拿筆在上麵改了一下,再拿給李珣看:“這樣如何?”

雖然隻是幾筆修改,但這其中卻蘊含了他數百年所掌握的經驗、知識以及積累的靈性,高屋建瓴,水平自然了得。

這樣一改,非但對金丹的控製力要求減弱不少,而且其穩固之狀更甚許多。李珣隻看了一眼,便再也移不開了。

如果按照這一思路,何須怕那血魘、陰火?便是一時被打散了,也能很快地修複過來。林閣雖隻是改動了一處,但按照這個法子,何嚐不能在其它的關鍵處也求精進?

想到便做,李珣也顧不上拍林閣馬屁,當即埋頭伏案,仔細推演嚐試,他卻不知,他如此形象卻已是世上最厲害、最舒坦的馬屁了。

林閣見他的模樣,知道他已經把握了自己的思路,暗讚之餘,心中卻是一動:“這少年卻是像我……”

當年他在山上修道之時,也是這般一點就透,卻又有著極大的鑽勁,他師父清溟道人便總是讚他靈性十足,舉一反三。而此時,這讚語倒要落在李珣的頭上了。

悠悠百年,轉瞬即逝,他早非當年的“天心劍”,而眼前的少年,也不再是那一個倍受寵愛的天之驕子。

“難道便是因為如此,師父才將他交給我?”

林閣看著李珣如癡如狂的模樣,心中百感交集,一時間竟是癡了。

他在這邊發呆,李珣卻醒了過來,剛剛林閣那幾筆,已經將一扇他從未見聞的門戶打開,讓他見到了裏麵更為精采的世界。

也就那麼一會兒,他自覺思維、眼力、體悟等,均大有精進。

這僅隻像他們這種心法一脈相承的師徒之間,才能有的妙處。換了清虛,也許修為比林閣精純許多,但心法有隔閡,絕不會如這般一氣貫通,順暢自然。

直至此刻,李珣才知道,世人都要找個好師父的理由。

李珣不是真正的薄情寡義之輩,對林閣自然也頗是感激,回醒過來,立時向林閣拜禮致謝。

林閣此時卻有些意興闌珊,他揮了揮手:“如果再無疑難,你就先去歇息吧。”

這擺明就是趕人了。李珣當即不敢多言,隻是再拜一禮道:“如此,弟子他日再向師父請教!”

他走向門外,卻聽到林閣在後麵說了一句:“以後,也不必一個月一次了,你若有疑難,隨時可以過來找我!”

刻苦修煉的日子過得極快,等李珣再次從洞府內出來,仍是大雪滿山,但看向峰頂草木,竟也開始透著一絲嫩綠。

正是一陽初生的季節。

和上一次出關不同,李珣這一次出來,心情卻是興奮得很!

用了近三個月,他終於將“金丹真息鎖構體”穩定了下來,即使是血魘、陰火齊出,也拿其無可奈何。而在長達數月的精神、肉體雙重磨練之下,這一體係的穩固,已足令李珣感到自傲。

李珣以金丹為中心,操控真息流轉,將身體每個部位都納入體係中,使之渾然一體,全身再無半點虛處。

如此境界,其實已到了“海上生明月”的大成之境,但林閣提醒過他,境界雖到,然火候卻可能不足。靈犀訣最忌狂進猛取,根基不穩。

正因為如此,李珣的“化氣篇”雖已到頂,卻不能急著修習“化神篇”,而是要依次將各階段的功課做熟了,再求境界,便可水到渠成。

李珣知道此時若一味閉關,必無好處,也就不再給自己訂什麼計劃,隻是每日在山上閑逛,偶而去萬仙台尋靈機,或是找單智培養關係,將緊繃了數月的心情緩解一下,也算有勞有逸。

而這些日子裏,頗值得一提的,便是他和林閣關係的變化。

自那個掃雪之夜後,李珣與林閣在無形中親近了許多。

李珣開始明白,林閣其實對他並沒有什麼惡感,隻是性子淡漠,不願在他身上耗過多精力。因此他們師徒倆的感情,永遠別想如“情同父子”之類,但若李珣刻意討好,林閣卻也不至於厭煩。

也許是因為掃雪之夜時,李珣一時意氣作怪,因此對林閣這般淡漠的神情倒也不在乎,他並不想搞什麼“情同父子”。

即便是他的親生父親,平日裏一樣會考他功課,傳授他在宮廷生存的技巧,與林閣現在的相處也差不多。

李珣反覺得這樣比較自然。